紅外攝影教程

  所謂紅外攝影,就是使相機通過濾鏡只讓紅外線通過,導致照片形成了與肉眼所見不同的影像。紅外攝影多應用於拍攝風光,白色的樹葉和異常湛藍的天空是最常見的題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器材的選擇

  一、相機款式選擇

  雖然理論上卡片機和單反都可應用於紅外線拍攝議題上,但若以現階濾鏡套用或改機方式來說,仍以單反會較為適合;那怎樣的單反才符合紅外線的拍攝需求?其實 沒有強制限定,只要該機種具備手動曝光與自定義白平衡兩大功能即可。另外,若考慮以改機方式踏入紅外線領域的話,最好能以二手機或現有淘汰機為優先選擇, 因為改機過後,該款相機僅能拍攝紅外線影像,若貿然添購新機進行改裝,確實有些冒險,所以我會建議初學者剛開始入門時不要花費太多金錢在器材上,應著重於 拍攝技巧與流程的學習,待玩出興趣及心得後,再追加預算升級器材可能會較為恰當。

  二、鏡頭款式選擇

  雖然每款鏡頭都能運用於紅外線影像拍攝,但以我過去拍攝經驗來說,大多隻會用到一顆廣角或超廣角鏡頭,因為紅外線拍攝多以風景議題為主,所以除非要遠眺拍 攝,不然使用單顆廣角鏡已可滿足多數場景的拍攝需求,只不過由於拍攝環境多處戶外強光下,且紅外線對於光斑反應特別敏感,所以拍攝時最好能搭配遮光罩使 用,才能避免雜光干擾而影響成影像畫質。若拍攝機種為全幅機,使用廣角端為16-17mm鏡頭即可,至於APS-C機種,鏡頭廣角端則以10-12mm款 式為佳。

  三、濾鏡的選擇

  若不考慮改機,濾鏡套用方式將是拍攝紅外線影像的唯一選擇。以目前市售紅外線濾鏡來說,除了常見的B+W 092、B+W 093及HOYA R72等三種款式外,現階段還有CokinP007紅外線濾片可供選擇,雖然其套用方式比起上述三種濾鏡稍嫌繁瑣,但至少在價格上是優惠的,會比較符合初 學者的選購需求。

  四、三腳架、快門線

  若採濾鏡套用方式進行拍攝,腳架及快門線將是必備的輔助配件,因為紅外線濾鏡幾乎不透光,所以若要進行成像,僅能透過長時間曝光。至於快門線則是為了避免按快門時的瞬間震動,其原理和夜景拍攝有些類似。

  二、相機設定

  一、光圈、快門、感光度設定

  很多初學者剛開始接觸紅外線濾鏡時,都會將它與一般濾鏡來等同看待,所以並不會因使用紅外線濾鏡關係而特別改變原有拍攝習慣,也因為如此,很容易拍出黑壓 壓一片的畫面,之所以會有這種問題產生,主因在於影像曝光不足所導致。該如何設定才能拍出紅外線影像?以我過去拍攝經驗為例,若是晴朗的豔陽天,我通常會 將資料控制在光圈F5.6、快門15秒及ISO 640進行試拍,接著再依據影像狀況做資料修正,經幾次嘗試後,幾乎都能獲得所需影像效果。

  二、對焦設定

  由於紅外線濾鏡幾乎不透光,所以拍攝時除了得先取景構圖對焦,接著才能安裝濾鏡使用外,還得隨時攜帶腳架輔助運用,因此在時效性與機動性方面,都會比紅外 線改裝機略顯遜色。另外,由於紅外線波長較一般可見光來得長,所以其對焦點會比可見光影像稍微後退一些,所以即便相機對焦清晰,仍有可能拍出模糊影像,但 此時不用太過緊張,只要對焦完畢後,將焦距稍微拉近些,就能有效解決失焦問題。此外,若是使用內對焦鏡頭輔助拍攝,記得在旋上濾鏡的同時,要將對焦環一併 固定,才能避免濾鏡安裝過程間接移動了焦點。

  三、其他準備

  一、儲備自定義白平衡素材

  由於多數單反自定義白平衡儲存樣張只有一組,所以若想同時儲存多組樣張搭配運用,目前只能透過變通方式,其方法很簡單,只要將這些白平衡自 訂樣張儲存於小容量記憶卡中隨身攜帶,這樣就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另外,據瞭解,目前尼康部分高階機中,皆有內建陣列白平衡自定義樣張儲存功能可供運用, 而這對於色調即時變換來說,確實能帶來不少便利性。

  二、取景、採光

  由於成像原理不同,所以紅外線攝影不管是在取景或採光方面都會較一般攝影來得嚴苛。以取景為例,可不是隨便找個點拍攝就可以,必須選對場景再搭配光線的運 用,才能將紅外線影像特色展現出來。那怎樣場景才符合紅外線議題拍攝需求?其實,選擇標準和風景拍攝差不多,最好具備藍天、綠地、大樹等元素,因為這些元 素在紅外線轉換下,可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影像色調,像是天空會變成深褐色,而綠地、大樹則會變成銀白色,接著只要再經過簡單後期處理,就能獲得詭異且極為夢 幻的影像效果。

  至於採光部分也相當重要,因為紅外線攝影需要陽光中的近紅外線,所以拍攝時必須將光線一併考慮進去。那何時採光最佳?我個人認為中午豔陽天的採光環境最 佳,儘管天氣炎熱,但因光線強度理想,很容易拍出視覺強烈的紅外線素材,當然其他時段光線亦有不同表現效果,建議讀者可多方嘗試。

  四、測試數碼相機的紅外線感應能力

  由於阻絕在感光元件前的低通透濾鏡效果不盡相同,所以在拍攝設定上也會有所差異,而為了讓讀者可以初步瞭解自己的相機對紅外線的敏感程度為何?我提供一個簡單測試流程,可作為讀者參考之用。

   1.將相機裝載於三腳架上,並擺放至夜間或室內環境***以暗室為佳***。

   2.先行對焦,完成後切換手動模式。

   3.切換M模式進行拍攝,將光圈全開、感光度調至最低,並將快門設定在15秒左右。

   4.接著熄滅室內光源。

  5.按下快門後,接續按下電視或錄影機遙控器按鈕,並對著鏡頭前方進行左右搖晃動作。

  6.拍攝結果若紅外線影像效果不明顯,則表示你的相機阻隔紅外線效果極佳;日後若想進行濾鏡套用方式拍攝,則必須拉更長曝光時間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曝光效果。

  測試時,建議將遙控器對著鏡頭進行左右搖擺動作,這樣比較容易將紅外線效果表現出來。

  五、IR改裝機種拍攝操控流程示範

  比起前述紅外線濾鏡外掛方式,利用紅外線改裝機拍攝則顯得容易許多,不僅無須改變原有拍攝習慣,就連白平衡自訂流程也能簡化不少,讓使用者在從事影像創作 時可省去不少力氣,至於操控流程為何?讀者可參考以下範例。***以Canon EOS 400D改裝高速IR為例***

  1.建議選擇RAW或RAW+JPEG作為儲存格式。

  2.利用改裝機對著綠地拍攝一張影像,接著以該影像作為白平衡自訂樣張。***P模式拍攝;自動白平衡***。

  3.接著切換自訂白平衡模式。

  4.對著場景進行拍攝,就能拍出紅外線影像的原始素材。

  5.經過後期就能得到截然不同的影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