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容易忽略哪些權利

  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權益,甚至知道也會忽視一些權利,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消費者容易忽略權利情況

  一、延時服務可以索賠

  一般消費者都知道,接受了一個部門或其他類似的服務,延時不付費時會被強行收取滯納金。但如果先期付了費,卻沒有按時得到應得的服務,可以得到損失賠償。

  對延時服務的索賠可分為兩種:一是事後索賠;一是事中索賠。前者較易,但由於服務已過,可能造成消費者收集證據的困難;後者較難,但通常會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二、耽誤使用可以索賠

  買了不合格的產品,給消費者造成延誤使用的損失,也常常被消費者所忽視。我國一些省市對消費者的這一權益給予了明確的認可,從而使消費者可以據此進行索賠。

  三、免費贈品也可索賠

  買一贈一之類的行為不是民法上純粹的無償贈予,而是一種有償的要約行為。消費者按要求購物,實際上就與商家達成了“買一贈一”的合同,這一合同成立後,商家便有義務提供贈品。這些贈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是合格的產品,而不能欺騙消費者。

  商家不可以強買強賣,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強行交易侵犯消費者選擇權與公平交易權。選擇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的選擇商品經營者和選擇購買商品的權利。

  消費者維權的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鑑別和挑選。

  虛假減肥廣告最新消費警示

  立竿見影,無需節食,不反彈,無毒副作用,這樣“完美”的口服減肥產品目前還不存在。經過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的調查,目前市場上的減肥品種類繁多,這些減肥產品多是以各類廣告的形式向消費者傳遞著資訊。

  據瞭解,我國的減肥市場存在著渾水摸魚、以假亂真的現象,一些減肥藥、減肥茶不僅不能保證質量,還設下溫柔圈套,以保健品的名義來忽悠消費者,甚至有害健康。消費者在選擇時應多作利弊權衡,絕不要輕信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