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抗戰精神黑板報

  抗戰精神是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關於傳承抗戰精神的黑板報,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資料:抗戰英雄事蹟

  1.石場鄉復興村——崔門吉

  崔門吉,男,石場鄉復興村人。1923年11月出生,現年92週歲 。1945年1月,從家鄉參軍入伍,被編入七縱,時年22歲。

  “當兵之時,正值日軍潰敗,即將從中國被趕出之時。那時我跟隨部隊到吉林送大炮打日本。”

  1950年被部隊吸收為入黨積極分子,因多次立功,表現良好,才6個月就被連長破格吸納正式入黨,此事讓他一生感到激動和光榮。“我們的黨為咱們老百姓的解放當家做了多大的貢獻啊!我們今天的生活多好,我總覺得我沒有為黨多做點事情,對不起培養了我的黨。”

  “1947年,我們開始和國民黨打仗。先後轉戰了沂水、江蘇、浙江等地區。1948年部隊整編後,我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我們打下了杭州,又去了嘉興,佔領了國民黨的南山倉庫。”

  “一次戰鬥中,我扛著機槍射擊,子彈擦進了我的左手腕,至今仍在手腕裡,沒有取出,我想留個紀念。”

  曾經立過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四等功。1952年6月,復員轉業回到家鄉,一直在家務農。

  2.石場鄉 東邵宅——董立榮

  董立榮,男,石場鄉東邵宅村人。1930年2月出生,現年85週歲。

  1945年6月31日,在區裡參軍,編入十三縱。部隊首領是張恩一司令員,許世友任副司令員,康生任政委。當時15歲。

  “我參軍時,日本侵略者已接近投降,沒有直接參加對日作戰。解放戰爭期間,我參加過淮海戰役,一直在後勤部隊。曾擔任過班長。”

  “1949年1月,由於表現較好,在部隊加入的中國共產黨。那時喜悅的心情沒法表達。我只知道,成為一名黨員了,就要更好地保家衛國,為解放千千萬老百姓付出更多的努力。”

  “從入伍到轉業回鄉,我一直在省內轉戰,去過沂水、臨沂、諸城等地方。1950年3月,我從莒縣公安局復員轉業回到家鄉。回鄉後先是當過4年教師。1958年8月開始在村裡當了兩年會計, 1960年起開始當支部書記,連續當了31年。當過濰坊市人大代表,被授予濰坊市勞動模範稱號,連續十多年被評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