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飲食二三事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立冬養生飲食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能增進食慾。

  鹹味入腎補益陰血

  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多溫熱少寒涼

  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薑、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中醫立冬養生知識

  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冬在五臟應腎,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因此,立冬之後,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冬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季節也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刻。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同時,要注意避寒就溫,不要讓面板開洩出汗,導致閉藏的陽氣頻頻耗傷。這就是冬季閉藏養生的方法。冬季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雖然天氣寒冷,也應在白天氣溫較高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冬季天氣寒冷,可以適當熱補或溫補;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故“冬令進補”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可適當吃一些青菜、豆腐、木耳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運動時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但不要穿著過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為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鍊,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誘發舊疾。

  另外,遇到城市霧霾天時,應避免外出運動,儘量選擇室內運動。此外,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可以在向陽的地方,在晨光下進行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運動,以感到舒適愉悅為好。

  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冬季陰氣日盛而至極,陽氣微極而復萌。尤其是冬季光照時間短,易讓人產生抑鬱情緒,所以在陽光充足的午後,應到室外晒太陽。在冬季要順應自然的變化,精神情志要安靜自如,恬淡無求,使神氣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