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解毒的白礬

  白礬外用解毒殺蟲,燥溼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除風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白礬的功能主治

  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洩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⑦《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痺,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洩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⑧《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溼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⑨《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

  白礬的性質

  性味酸澀,寒。有毒。

  ①《本經》:"味酸,寒。"

  ②《吳普本草》:"扁鵲:鹹。雷公:酸,無毒。"

  ③《藥性論》:"澀,涼,有小毒。"

  歸經入肺、脾、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肺、肝二經。"

  ②《長沙藥解》:"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解毒白礬的臨床應用

  ①治療內痔

  用明礬製成15%或18%注射液注入痔核,對各期內痔及混合痔合併粘膜脫垂,均有效果;且療程短,副作用少。據數百例的觀察,一般在治療後5~7天痔核即可脫落,絕大多數於1~2周癒合。極少數有全身反應及發熱現象;手術後疼痛亦不劇烈,約4小時後即消失;便後帶血及肛門脹痛則比較普遍,但大量出血少見;小便不暢偶亦有之。對嚴重的痔出血,年紀較大或體力不能忍受割治的患者,均可應用。術後無大便失禁或肛門狹窄之慮;飲食、大便均不受限制。操作時按常規消毒,區域性麻醉。先用血管鉗沿直腸縱軸將痔核基底完全夾住,而後將明礬液注入痔核內,藥液量以注入後痔核膨脹呈白色或紫黑色為度***切不可使藥液漏入健康組織,以免引起壞死或劇痛***。注射完畢,用血管鉗儘量壓榨痔核,使其成為一層薄膜樣的萎縮組織,而後送回肛門,並加以推揉,以丁字帶固定。亦可塞入坐藥。治療期間如出現劇痛、小便不利、大便帶血及肛門水腫等併發症,可對症處理。此療法的缺點是:尚不能治療一切型別的痔瘡;創口較大,體弱者收口較慢。禁忌症:㈠內痔在發炎期;㈡因心臟病、肝硬變、惡性腫瘤及妊娠等而引起的繼發性內痔;㈢伴有嚴重高血壓、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及急性傳染病、急慢性胃腸道炎症者;㈣各型外痔。晚期大塊脫垂的內痔,雖不屬禁忌範圍,但亦非適應症。

  ②治療脫肛

  將明礬製成10%注射液,於肛門四周作點狀注射。治療18例,經3個月隨訪,均獲痊癒,無1例併發感染及出血。注射時針尖距肛門0.5釐米處刺入,深約3~4釐米。通過肛門指診確切肯定針尖刺入粘膜下層時,方可推入明礬液***切勿注入肌層,否則將導致腸壁壞死***。肛門上下、左右共選擇四點注射,每點注入藥液0.5毫升。注射後數小時內稍有疼痛,一般不需特殊處理。治療中進半流質飲食,臥床休息2~3天;每晚服適量緩瀉劑,以防便祕。但須注意,用10%明礬液環繞脫出的直腸作粘膜下點狀注射後,曾有引起直腸潰瘍出血的不良反應。究其原因,可能與㈠注射液過多,浸潤面過大,妨礙血液迴圈;㈡兩次注射時間相隔過近,注射點距離太近或重複進針,以致第二次注射後引起組織壞死;㈢區域性有感染致繼發出血等因素有關。因此,用藥量以每點0.5毫升為限;各注射點應相距2釐米以上;藥液須注入粘膜下層與肌層之間;兩次注射間隔時間應在1周以上;治療中注意休息、飲食及防止感染等。

  ③治療子宮脫垂

  用10%明礬甘油溶液注射於子宮雙側韌帶處,每側5毫升。亦可加0.25~1%苷魯卡因1毫升。如1次未見好轉,可在1~2周後再注射1次,最多3次。注射時按常規消毒,選擇距宮頸口0.5~1釐米在3點及9點處進針***呈25°角度***,朝兩側陰道壁刺入1~1.5釐米***以推藥後不引起包塊為度***,待回抽無血後徐徐注入。針尖不可向上或向下***以免刺傷膀胱及直腸***,亦不可內傾或外斜***以免損傷子宮或因注射過淺而使組織壞死***。注射後下腹常有收縮樣脹痛,腰痠痛,胃納不佳,有時發生低燒。共治療Ⅱ、Ⅲ°子宮脫垂患者100餘例,結果除5例無效,15例好轉外,均獲治癒。經短期複查,僅4例復發。操作時必須嚴格消毒,並正確掌握注射方法,以免產生不良後果。曾報告3例,在注射後分別發生宮頸兩側注射部位粘膜潰瘍、尿瀦留及右側下腹部劇烈疼痛等不良後果。可能系消毒不嚴、操作不當所致。此外,也有用明礬粉直接噴灑於脫出的子宮體及穹窿部進行治療。據20例觀察,用藥3~6次後全部治癒;複查僅1例Ⅲ°患者復發。治療時必須注意:㈠噴藥前子宮及陰道穹窿部分先用溫開水或1%明礬水沖洗;㈡每次用藥量不宜過多,一般2錢左右即可;㈢噴灑要均勻,不能有聚積現象;㈣一般用藥1次即可恢復,未恢復者可繼續用藥,治癒後每隔3~4天再噴灑1次,共2~3次,以鞏固療效;㈤子宮及陰道穹窿部有潰瘍、炎症和出血,及月經期、產褥期和孕婦,均禁用。

  ④用於控制燒傷創面綠膿桿菌感染

  用0.75%的枯礬混懸液處理燒傷創面,據254例燒傷***最大面積達92%***的應用觀察,證明對綠膿桿菌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面積較大、感染較明顯的21例,曾先後作創面滲掖培養78次,未有1次報告為綠膿桿菌生長。死於感染所致敗血症的8例中,臨床和血培養沒有1例被證實為綠膿桿菌感染。製劑:取枯礬7.5克,冰片2.5克,羧甲基纖維素鈉3克***不加亦可,用作溼敷時最好不加***,生理鹽水1000毫升。充分搖勻,裝瓶備用。可不必再經消毒。用法:㈠淺Ⅱ°燒傷:常規清創後,用浸潰藥液的單層紗布平整地貼在創面上,保持創面乾燥、通風,切忌受壓。觀察創面,可在紗布潮溼處"開窗",拭除滲液後用同樣單層紗布貼敷。若創面乾燥,紗布不溼,則不予更換,任其"瓜熟蒂落",一期癒合。㈡深度燒傷:於常規清創後,用藥液浸漬的紗布6~8層貼敷創面,加壓包紮,第三天開始更換敷料,視創面及全身情況決定採取包紮或暴露療法。若用包紮療法,可繼續行溼敷,可協助脫痂和防止痂下感染。㈢感染創面:充分去除壞死組織及分泌物後,用藥液浸漬的紗布10~12層溼敷,每天更換1~2次。以保持敷料溼潤為度。此外,對切痂及植皮創面也可用藥液溼敷,或在藥液中加入適當的抗菌素。實驗證明,此藥液對燒傷的常見細菌,如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解毒白礬的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試管法***。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弗氏、志賀氏***、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變形桿菌,以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顯的抑制效力***紙碟、平板法***;對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作用最強;對牛型布氏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對流感桿菌無作用***紙片法***。高濃度明礬液對人型***H37RV***及牛型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陰道滴蟲作用:10%明礬液在試管內***培養液與藥液之比為1∶1***有明顯抗陰道滴蟲作用。

  3.凝固蛋白的作用:白礬有強烈的凝固蛋白的作用,於血清中滴入幾滴白礬水,立即可見到結合成難溶性物質而沉澱,低濃度有收斂、消炎、防腐作用,高濃度又引起組織潰爛,由於內服刺激性大,一般只供外用。

  4.利膽作用:白礬0.6g/kg十二指腸給藥,對麻醉大鼠明顯增加膽汁流量。

  5.區域性刺激作用:區域性刺激性很大,區域性注射15%溶液0.3-0.5ml,使兔狂躁不安,區域性紅腫、破潰,0.3ml靜脈注射,使兔發生寒顫、呼吸急迫,末梢血管變紫色,呈缺氧現象。

  6.其他作用:明礬具有收斂作用,內服刺激性很大,故除了用於鉛絞痛外,一般均外用,可以止汗、硬化面板***特別足部***;尚可用於白帶過多、潰瘍***濃度為1-5%***。如用於結合膜則需作成白蛋白結合劑。此外,可用於止血,以明礬棒或粉劑直接放於出血點,如鼻衄時可用棉球浸飽和的明礬溶濃塞於鼻孔。

白礬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