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早上能不能吃薑

  關於吃薑養生,民間有“秋不食姜”、“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等說法,那麼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生薑是一種防治疾病的常用藥物。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功能。常用來治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古人云“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這句話的意思是,早上吃薑,對身體有利,而晚上吃,會損害健康。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古人流傳下來的這種說法具有一定道理。

  秋天氣候乾燥,最易傷肺;生薑性溫味辛,辛入肺,久服易傷陰動火,出現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傷害,故“秋不食姜”。

  中醫認為,白晝為陽,黑夜為陰。夜晚人體應該陽氣收斂、陰氣外盛;生薑性溫味辛,辛能發散,晚上食用生薑,易出現咳嗽、口燥咽乾、心煩不寐、盜汗心悸、咽痛音啞等症狀,故“夜不食姜”。

  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姜味辛性溫,含有薑辣素等活性成分,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並且姜中的揮發油可加快血液迴圈、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另外,平時如果得了風寒感冒,喝點薑湯也會減緩感冒症狀。

  早上吃薑對身體的好處多,夜晚不宜大量食用。

  對於體質偏寒之人,如果經常感到全身怕冷、手腳冰涼、怕食生冷,並且有嘔吐清涎的表現,或者病人屬於虛寒體質,患的又是“寒證”,此時秋季食用姜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的作用,不必顧忌。生薑含有揮發油、薑辣素、姜酚、樹脂及澱粉等,能加速血液迴圈,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還有抗菌和減少膽結石的作用。體寒的人早上吃一點姜,對健康有利。

  如何吃薑?最好是早飯的時候準備一碟子泡姜,就著小米粥吃。泡過的子姜口感脆嫩,***有一絲絲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調和在一起,簡單,清爽,細細地品來,卻是世間至味。這是最養人的飲食,功效遠遠勝過補藥湯。

  秋季早上起來不要喝冰涼的水或飲料,最好喝一杯生薑紅糖水,對脾胃來說是非常健康的。如果上班族早上起來沒時間煮生薑紅糖水,可以在晚上先煮好,第二天早上加熱喝也可以。

  不適合吃薑的人群

  1、陰虛體質不宜吃薑。姜以發散為主,因此,陰虛體質的人不宜吃薑,因為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幹、面板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2、內熱較重不宜食姜。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內熱疾病的人不宜服食生薑。如果必須食用,一定要配伍寒涼食物以中和生薑的熱性。

  3、肝炎病人不宜吃薑。生薑是藥食兩用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揮發油、薑辣素、樹脂和澱粉。變質的生薑還含有黃樟素。薑辣素和黃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以及間質組織增生、炎症浸潤,而使肝功能有所失常。因此,建議肝炎病人不吃或少吃生薑。

  姜的食用禁忌

  生薑性辛溫,不宜一次食入過多,痛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祕、痔瘡患者不宜食用。爛姜中含有黃樟素,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瘡患者不宜食用。

  ①陰虛體質的人。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幹、面板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②內熱較重者。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薑。如果是熱性病症,食用生薑時一定要配伍寒涼藥物中和生薑的熱性。

  ③肝炎病人。因為常吃薑會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剋制吃薑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選擇一些可舒肝、理氣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薑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