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的故事有哪些

  尉遲恭,是隋唐演義中非常有名的英雄之一,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尉遲恭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尉遲恭的故事

  尉遲恭擅長使用的打仗武器是長鞭,在很多關於尉遲恭的畫像和圖片中,這一點表現的非常明顯。然而尉遲恭有一個絕技是他能夠搶奪和避開長矛。每次作戰打仗時,尉遲恭常常隻身一人衝進敵人的軍營,然而等到敵人發現並一起用長矛發起攻擊的時候,尉遲恭卻躲的十分巧妙,讓長矛始終刺不到他,有時他還能憑藉自己的勇力把敵人的長矛全部搶奪過來,這項絕活讓他經常深入敵營打探軍情,卻又能毫髮無損的回來。尉遲恭擅長奪槊這件事很快便在隊伍中流傳開來。

  這時候被封為齊王的李元吉也非常擅長使用長矛這種工具,聽到很多士兵對於尉遲恭的這一評價之後,心裡覺得很不服氣,於是打算和尉遲恭比試。在兩個人比試之前,尉遲恭自己卸掉了長矛的槍頭,而李元吉即使是戴著槍頭,卻也沒有刺到尉遲恭。這時候李世民看到便問尉遲恭,對於他來說,躲避長矛和搶奪長矛哪個更簡單,尉遲恭說躲避簡單。於是李世民便讓他和李元吉再比試搶奪,誰知幾個回合下來,尉遲恭單鞭便奪過了李元吉的長矛。

  尉遲恭救主的故事

  尉遲公之所以能夠的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和厚待,除了與他驍勇善戰,對主人忠心不二有關之外,其實也是為了報答尉遲恭對自己的救命之恩。在當年,尉遲恭跟隨李淵攻打隋朝天下的時候,他曾經被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招到了自己的旗下,後來便一直跟隨李世民做事。在多次平定戰亂的過程中,雖然尉遲恭在戰爭的勝利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多次於危難中救出李世民,但真正的尉遲恭救主還是要屬當時的玄武門事變。

  在626年,唐朝剛剛建立不久,邊境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有一次,突厥族突然發起進攻,這時候李建成主動推薦讓李元吉帶兵去攻打突厥族,並設計在和李世民一同給其送行時將其殺掉。這個訊息無意中被尉遲恭知道,他沒有猶豫,抓緊時間告訴了李世民,並希望他能夠先發制人,以免引來殺身之禍。而李世民卻因為與李建成有兄弟之情,出於仁愛之心,猶豫不決不忍大義滅親。

  這時又是尉遲恭和長孫無忌發揮了作用,一同勸說李世民先發制人,設兵埋伏於玄武門的兩側,在順利地剷除了李建成,李世民又騎馬追趕李元吉,這時不小心李世民因為衣服被樹枝掛住而跌落下馬,李元吉趁機想殺死李世民,幸虧尉遲恭出現,李世民這才有驚無險,活了下來。這就是尉遲恭救主的故事。他不僅告訴了唐太宗李建成的陰謀,使其免於這次劫難,同樣又在危急關頭出現在李世民的身邊,殺死李元吉。尉遲恭多次救主,這才是他能夠得到李世民尊重的主要原因。

  尉遲恭是怎麼死的

  大唐開國名將尉遲恭,半生戎馬,隨唐太宗征戰沙場,為大唐開國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晚年的尉遲恭告別疆場,頤養天年,雖依然操心國事,然而大半時間得以在家彈奏清樂,自娛自樂,享受退休生活,直至七十四歲逍遙離世,在中國古代眾多年輕為國征戰的將領中,尉遲恭的結局無疑是比較圓滿的。

  貞觀十九年二月,李世民親率大軍從洛陽出發,親征高句麗,命太子李治監國。此時,已在家中養老的尉遲恭得知訊息後,上書進言,勸李世民此時御駕親征,將導致朝政不穩,不如委派一位優秀的將領代為征伐這彈丸小國。尉遲恭所言本是個很好的建議,然而剛愎自用的李世民此時急於建功立業,絲毫聽不進賢臣的進諫之言,反而讓尉遲恭與他一同出征高句麗。

  此次遠征,唐朝大軍吃了敗仗,直接導致了貞觀後期唐代國運急轉直下,唐太宗的病體也因此愈發沉重。班師回朝後,尉遲恭心灰意冷,依舊回家養老,再不問朝政之事。據說尉遲恭晚年除喜愛丹青樂器之外,還迷信煉丹服藥,研磨各種金屬礦石,配置丹藥,並在家中後院挖池塘,興建樓臺,大搞室內裝潢,甚至閉門不見外客,長達十六年之久。

  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一代名將的人生至此落幕。唐高宗李治為此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弔唁。同時冊贈尉遲恭為司徒,幷州都督,諡曰忠武,賜予珍寶、兵器、樂器若干,並鄭重將這位開國元勳葬入昭陵,為唐太宗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