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為什麼要打臘鼓

  臘八節也就是在每一年的臘月初八,俗稱“臘日”。臘八節有打臘鼓的習俗,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臘八節打臘鼓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臘八節打臘鼓的原因

  古諺雲:“臘鼓鳴,春草生。”中國民間自古以來便有打臘鼓的習俗。通常是在臘日,或臘日前一天,村民集會,擊鼓驅疫。屆時,人們戴上假面具,扮作金剛力士,敲擊細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趕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舊時,農業生產落後,冬日送肥保溫防寒是確保來年豐收的重要措施。故而臘日打臘鼓還有擊鼓催春的農事之意。諺語道:“臘鼓動,農人奮。”臘日一過,農民便忙於運肥上田,為新春的耕作開始著手進行準備。

  人們在臘八除了做臘八蒜外,還要做臘八菜。將大白菜取其裡幫和菜心,去掉菜頭,切成一寸半的菜段,用清水洗淨,淋幹。取一洗乾淨的小缸,將淋好的白菜碼在缸裡,上面擺上生蒜,再撤上一些白糖,碼一層再如法碼第二層,直到碼到缸口,然後倒人食醋,與菜持平。將缸口密封,中途不要開啟。在常溫下保持到大年三十。所做臘八菜白中透綠,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臘八節是什麼時候

  2018年臘八節是2019年1月13日,農曆二零一七年臘月初八,星期日。臘八節不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本不放假,但因為2018年臘八節正值週末,故人們還是能享受休息日。

  雖然如今,很多地方都會與這個節日感到比較陌生,但是在一些比較傳統的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對於這一天是相當低重視。在北方長大的朋友們或許曾在小時候過年時聽過童謠,裡面唱著“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裡的臘八,指的就是臘八節,民間傳統在臘八節要吃香甜軟糯的臘八粥,還要醃製碧綠剔透的臘八蒜、吃別具風味的臘八面等。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

  臘八節是佛教紀念釋迦牟尼的節日。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

  修道之初並無收穫,但佛陀不氣餒,後經六年苦行,於農歷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佛陀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這一天就成為後世的“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節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就有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