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舒服會有什麼表現

  寶寶不會說話,因此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也無法通過語言表達,父母只有通過寶寶的一些症狀和表現來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態。寶寶他不舒服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1、大便幹最為先

  中醫認為大便幹是大腸內熱的表象,會造成小兒內熱盛,往往易患感冒發熱。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3歲以上的小兒則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2、食不好睡不安

  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係,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家長就應認真回憶小兒近日的飲食情況。如吃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會引起小肚脹,甚至肚子疼痛。

  3、鼻中青腹中痛

  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可損傷脾胃之陽氣***指消化、運轉食物的一種動力***,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因而導致寒溼內生,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而寒和痛均可見面色發青,特別是鼻樑兩側較為明顯。

  4、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積食

  舌苔白且厚,一般說來是濁溼內停或消化不良,此時可聞到小兒口中撥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每遇這種情況,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醫囑治療。

  5、手、足心熱,常有病禍

  俗話說:“冰涼溫幹,吃行可便。”但遇小兒手心腳心乾熱,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6、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

  寶寶身體可能會出現的症狀

  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乾燥發燒,口脣、鼻孔乾紅,或者鼻中有粘涕、黃涕,都是肺和胃燥熱的表現,如不及時解除,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不舒服的寶寶往往會在外在形式上表現出來,當寶寶出現以下症狀時,說明寶寶身體出現了狀況,應該及時請教醫生,以便早診斷早治療。

  寶寶出現體溫異常***體溫低於36℃或超過37.5℃***,並且有哭鬧不止,不能很快入睡或睡後頻繁驚醒的現象。

  寶寶哭聲不正常,有哭聲低沉或尖叫不哭的現象。

  抱起來全身發軟。

  不認真吃奶或不吃奶。

  精神不好:特別安靜,或總是迷迷糊糊地睡覺,對外界刺激無反應。

  大便發生改變,如腹瀉,便祕,便血。小便異常,尿少或尿血。

  睡眠不好。由於新生兒剛脫離母體,所以任何大一些的動靜都會害怕,如果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突然被驚醒或是煩躁不安、不肯睡覺的話,那就說明他的身體不適。

  嘔吐。一般新生兒都會漾奶,但是如果是頻繁的吐奶或是噴射樣的吐奶,那就說明孩子生病了,要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

  小便異常。平時吃奶的寶寶尿量一天在10多次,如果突然發現寶寶尿少了而且還尿血,那就證明寶寶身體出現問題了。

  另外,寶寶前囟門也可以看出寶寶的健康問題。如果寶寶的前囟門有凸起,多半是因為腦內壓力增大,可能的原因有,孩子感染腦膜炎,且合併發燒、頸部僵硬或是顱內出血。反之,當孩子體內水分不夠,造成脫水時,前囟門就會呈現凹陷狀。當寶寶合併有嚴重腹瀉、嚴重餵食障礙,且輔有眼窩凹陷、面板幹、身體水分低,淚液、口水、排尿皆少,且嚴重脫水、前囟門呈凹陷時,媽媽就得小心留意。若孩子的活動力正常,前囟門有些微的凹陷是正常現象,不必過於擔心。

  因此,有關專家提醒,“想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些忠告望大家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