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除皺手術的注意事項

  頸部除皺手術是指通過醫療美容技術來去除頸部皺紋,達到頸部面板緊緻和年輕化的目的。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頸部除皺簡介

  除皺手術中比較常見面部與頸部同時除皺,如果面部和頸部都有皺紋,只做一方面的話就會造成鮮明的對比,不能達到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紹一下面頸除皺手術。

  面頸部或稱擴大下1/2除皺術:適合於下面部有老化、皺紋和面板鬆垂的人。能消除或減輕面頰頸部皺紋和麵部較深的鼻脣溝,提升下垂面板。近年來,對於面頸部除皺技術及其相關解剖學的研究進展較快,主要反映在對肌肉腱膜層的認識和利用上。手術切口沿耳前、耳後較隱蔽的溝褶內。術中分離皮下組織至肌肉腱膜層,分離後先將肌肉腱膜層以較大的力量向上提緊固定,再將面板向後推進固定,即所謂的“雙向推進提緊”,術後可獲得很好的“恢復年輕化”效果。

  面頸除皺手術的不足是,做完手術後面部表情會不自然,但是恢復一段時間後,會變得自然起來。

  

  1.術後應用紗布及軟墊對所有剝離區加壓包紮。

  2.全麻者按全麻常規護理。

  3.術後24 h更換敷料,拔除引流管,繼續加壓包紮。

  4.以抗生素預防感染3~5天。

  5.術後5天拆除耳前縫線,術後7天拆除額部和耳後髮際內縫線。

  6.術後5天內應進流食,並應避免大的表情動作。

  頸部除皺手術的過程

  1、頸部除皺麻醉後,在耳前沿手術前設計的切口線和去皮線切開,切除兩切口之間的面板和脂肪至SMAS。然後再SMAS表面向前遊離皮瓣。在顴弓上方,向前遊離至眼輪匝肌的邊緣;在顴弓下方,向前遊離至顴大肌的外緣,向前下至鼻脣溝。如果鼻脣溝明顯,分離範圍應超過鼻脣溝。

  2、頸部除皺面部遊離完成後,用溼紗布填塞以壓迫止血,然後切開耳後標記的切口線,在皮下沿胸鎖乳突肌向下遊離皮瓣,由於乳突及胸鎖乳突肌區的SMAS筋膜與面板粘連緊密,需要銳性分離。至頜下,應緊貼頸闊肌表面向前分離。對頸部面板鬆弛嚴重者,可遊離至頸中線附近,注意兩邊不要相同,以防影響皮瓣遠端的血供。

  3、頸部除皺皮瓣遊離完成後,在顴弓下方1cm做平行於顴弓的橫切口,切開SMAS,在耳垂前0。5cm處做平行於耳前切口的縱切口,切開SMAS,在腮腺筋膜的表面向前遊離,由於此處腮腺筋膜與SMAS連線緊密,需要做銳性分離。分離過程中,儘量不要分破腮腺筋膜,以防引起腮腺漏了。至腮腺邊緣,如果表面有頸闊肌纖維,應以頸闊肌為標誌,緊貼頸闊肌銳性分離。SMAS在面部分離的範圍:向前至咬肌的前緣,向下至頜下頸區的上部,向上至顴弓下1cm。面部SMAS遊離完成後,將SMAS向外上方牽拉提緊,將其縫合固定在耳前殘留的SMAS上。

  4、頸部除皺如SMAS鬆弛不明顯,可將其在耳前摺疊縫合2~3針,以提緊SMAS。

  5、頸部除皺分離固定完成後,徹底止血,將皮瓣均勻用力向外上方牽拉,展平兩側鼻脣溝皺紋及頸部皺紋,使兩口角對稱,頸頦角達到90度。在耳上基點及耳後乳突處縫合固定一針。剪開耳垂處皮瓣,使耳垂與皮瓣無張力縫合,這樣手術後耳郭的外形不會改變。切除耳前及耳後多餘的皮瓣,而前用3-0絲線間斷縫合,而後勇1號絲線間斷縫合。縫合完成後,在耳前、耳後各放置一根引流條,加壓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