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病症狀有哪些

  肝吸蟲病症狀輕重不等,可分為三個等級。那麼,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肝吸蟲病症狀

  1、肝吸蟲病的症狀體徵

  潛伏期為1~2個月。輕度感染者常無症狀,僅在糞便中發現蟲卵。

  感染較重者多為重複感染,緩慢起病,但非流行區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急性期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消化道症狀和過敏反應,包括食慾不振、上腹隱痛與飽脹、肝區隱痛、肝大***尤以左葉腫大為明顯***等表現,並有發熱、乏力、頭暈、失眠、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偶可因大量成蟲堵塞膽總管而出現膽絞痛及阻塞性黃疸。

  2、肝吸蟲病什麼

  華支睪吸蟲***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稱肝吸蟲,於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爾各答1例華僑的膽管內發現,1908年在國內證實。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西漢古屍和戰國墓古屍體內發現華支睪吸蟲蟲卵,證明本病在我國流行至少2300多年。華支睪吸蟲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

  3、肝吸蟲病的病因

  寄生於人、犬、豬、貓等宿主膽管內的成蟲產卵後通過糞便汙染水源,進入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消化道後化為尾蚴,然後侵入第二中間宿主***如魚類***肌肉組織內形成囊蚴,人食用未徹底煮熟的魚蝦後童蟲從十二指腸進入肝膽管,發病與否及病變程度取決於成蟲寄生在膽管中的數量。輕度感染者可無明顯症狀,感染嚴重者蟲體的抗原物質可引發機體的變態反應,出現過敏症狀,如發熱、肝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童蟲在肝膽管發育為成蟲後其分泌物、代謝物及其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膽小管及周圍組織出現炎性反應。感染較嚴重者。蟲數可達數千以上,肝內膽管及其分支均充滿蟲體。由於成蟲的機械刺激及其分泌物和代謝產物的作用,膽管上皮細胞脫落,繼而呈腺瘤樣增生,膽管壁增厚,膽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膽管上皮增生,管腔變窄和蟲體堵塞膽管可引起膽汁淤滯,膽管呈圓柱狀或囊狀擴張。膽管堵塞可繼發細菌性構成結石的核心,形成膽石症。

  肝吸蟲病的併發症

  華支睪吸蟲病的併發症以膽道感染,膽管炎和膽石症最常見。嚴重感染者還可出現肝硬化。成蟲長期堵塞膽管是引起膽汁性肝硬化的直接原因,成蟲阻塞胰管還可引起胰管炎及胰腺炎。在流行區常見先感染華支睪吸蟲後再感染病毒性肝炎者。患病毒性肝炎後,其乏力及納差等消化道症狀會明顯加重,肝、脾大可較顯著,肝功能不易恢復正常,並常存在肝膽道感染,其黃疸亦較難消退。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再感染華支睪吸蟲而致病情加重的報道。本病還與原發性肝細胞癌或膽管上皮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肝吸蟲病的預防

  1、提高自我防範意識,不吃生魚蝦,提倡科學的烹調和食用魚的習慣,防止誤食囊蚴,把住病從口人關。

  2、控制傳染源在流行區進行普治普查,積極治療病人和帶蟲者。對重點人員、高發人群要重點檢查、重點防治。加強保蟲宿主的管理,不用生魚蝦喂狗、貓、豬等動物。

  3、切斷傳播途徑對動物糞便等排洩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人畜的交叉感染。保護好水源,防止病畜的排洩物汙染。在春季螺開始繁殖前,採用藥物滅螺,以切斷華支睪吸蟲病的流行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