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頭部輸液的危害

  國內外醫學專家呼籲:“醫生在選擇用藥時,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原則”。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供大家參考。

  

  1.輸液時稍有不慎,那些隨液體進入到靜脈的氣泡,會給人的生命安全留下致命的禍根。

  2.經常輸液會使人體內產生很強的抗藥性,一旦出現吃藥打針不能控制的大病,輸液也很難起到控制疾病發展的作用。

  3.不論大病小病,習慣於依靠輸液的方法治療,會嚴重消弱孩子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甚至會使孩子的免疫系統因為喪失了必要的殺滅病毒的鍛鍊機會,而 失去抵抗病毒的能力,造成免疫系統的能力低下,給孩子的健康埋下重大的隱患。

 

  4.通過輸液直接進入靜脈的藥物,雖然能很快的抑制病毒,但其毒副作用也會通過靜脈直接影響到血液,內臟乃至大腦中樞神經系統。

  小兒感冒的護理方法

  1.當寶寶有明顯的感冒症狀,但小手小腳不發涼,舌苔也不發白時,家長應該給寶寶多喝加一點點淡鹽水,毎天幫寶寶捏脊10~15遍,捏脊後再讓寶寶多喝溫開水,晚上給寶寶泡腳,發汗,然後搓腳心50下,能降虛火。同樣,這種情況下也要讓寶寶早點休息,飲食要清淡。

  經過以上的處理,寶寶早期感冒的症狀都會很快得到控制,只要寶寶不再繼續受涼,不適在一兩天內就可以完全消失。

  2.有的小兒感冒的早期症狀是嘔吐、腹瀉、腹痛,小寶寶往往是頻繁地吐奶,父母可以做以下處理:

  ① 1歲的寶寶空腹喝紅糖蛋花湯。具體的做法是:先把雞蛋在碗中攪勻。然後在小鍋裡放大半碗水,再放入小半勺紅糖,將煮沸的紅糖水倒入盛有雞蛋的碗中。這種紅糖蛋花湯既能祛寒暖胃,又能營養胃黏膜、腸黏膜,同時也利於消化吸收。寶寶在吐完或拉完後喝一碗溫熱的蛋花湯,一般就可見效。如果寶寶吃完後又吐或又拉了,說明寶寶受寒較重,那就再給寶寶喂一次,多數能很快緩解。1歲以上的寶寶在湯裡再加一薄片生薑,將生薑紅糖水煮沸後改用小火燒5分鐘,再用這薑糖水去衝雞蛋。接下來的一頓飯給寶寶吃點清淡的東西,如稀飯、爛麵條等。

  ②晚上給寶寶泡泡腳,讓他出點汗,再多喝點溫開水,早些休息。

  寶寶不必輸液的情況

  1、病毒性感冒、細菌性感冒:一般不需要輸液,按時吃藥、多喝水、多休息,隨時監測體溫。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度以下,精神狀態好。

  3、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者。

  4、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5、手足口病或皰疹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氣血不高者。

  輸液的質量要求

  輸液的質量要求與注射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於這類產品注射量較大,故對無菌、無熱原及澄明度這三項,更應特別注意,它們也是當前輸液生產中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

  持續靜脈滴注與靜脈推注

  持續靜脈滴注一般是比較多瓶的藥,比如幾瓶葡萄糖加幾瓶鹽水。所以可能就滴完一瓶換上另一瓶,這樣針頭是一直在手上的,如果真的是需要很長時間,我們一般用軟的靜脈留置針,這樣就不會經常在靜脈上穿孔了。

  普通的就像是門診輸液,打完一瓶拔針,明天再打。

  靜脈推注一般是用靜脈針加註射器,一般是劑量比較小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注射完的,比如全身麻醉的麻醉前給藥。比如低血糖發作時靜脈推注高濃度葡萄糖。

  輸液的分類及臨床用途

  1.電解質輸液 用以補充體內水分、電解質,糾正體內酸鹼平衡等。如氯化鈉注射液、複方氯化鈉注射液、乳酸鈉注射液等。

  2.營養輸液 用於不能口服吸收營養的患者。營養輸液有糖類輸液、氨基酸輸液、脂肪乳輸液等。糖類輸液中最常用的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輸液與脂肪乳輸液將在後面專門論述。

  3.膠體輸液 用於調節體內滲透壓。 膠體輸液有多糖類、明膠類、高分子聚合物類等,如右旋糖酐、澱粉衍生物、明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4.含藥輸液 含有治療藥物的輸液,如替硝唑、苦蔘鹼等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