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液的危害有什麼

  輸液過程中,有不少病人會私自調整點滴速度。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孩子輸液的危害,一起來看一看吧。

  孩子輸液的危害

  1.輸液時稍有不慎,那些隨液體進入到靜脈的氣泡,會給人的生命安全留下致命的禍根。

  2.經常輸液會使人體內產生很強的抗藥性,一旦出現吃藥打針不能控制的大病,輸液也很難起到控制疾病發展的作用。

  3.不論大病小病,習慣於依靠輸液的方法治療,會嚴重消弱孩子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甚至會使孩子的免疫系統因為喪失了必要的殺滅病毒的鍛鍊機會,而 失去抵抗病毒的能力,造成免疫系統的能力低下,給孩子的健康埋下重大的隱患。

  4.通過輸液直接進入靜脈的藥物,雖然能很快的抑制病毒,但其毒副作用也會通過靜脈直接影響到血液,內臟乃至大腦中樞神經系統。

  輸液的弊端

  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

  輸液時如果注射器、針頭和注射部位的面板消毒不嚴,有可能使針眼紅腫、化膿,嚴重的還能引起全身感染。

  第二,輸液更易引發不良反應

  相比口服藥和肌肉注射,輸液時藥品不經過任何屏障直接進入血管,一旦過敏,患者可能在幾分鐘內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輸液速度過快,有可能因迴圈負荷過重造成肺水腫。

  第三,耗時費錢

  輸一次液,少則一小時,多則四、五小時,顯然比口服藥和肌注浪費時間。而相同劑量的同樣藥物,費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藥方法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第四,盲目輸液更容易增加整個人群的耐藥性。

  寶寶輸液注意事項

  不隨意調節輸液速度

  應注意液體滴入是否通暢,滴速是否恰當。輸液管扭曲、受壓,針頭固定不當,輸液瓶懸掛太低等都可引起滴入不暢。滴速是醫師根據患兒的病情和藥物效能而科學計算出來的,一定要認真執行,家長不要隨意調動輸液管上的調節器,輸液速度太快或太慢都對孩子不利。

  注意觀察針刺部位

 

  針刺部位腫脹隆起,表明針尖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液體已注入皮下組織,應儘快呼喚護士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輸液的不良反應

  細菌性熱源反應

  靜脈輸注的藥品和輸液器具由於未能把好質量關,以致在貯運、配製、使用等環節中被致熱物質所汙染,致熱源物質隨輸注的液體進入人體而產生熱源反應。

  臨床表現為發冷、寒戰、發熱、出汗、脈速、噁心嘔吐、面板蒼白、瞳孔散大等,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或休克症狀。熱源反應在臨床輸液中佔很大比例,而細菌性熱源反應是輸液熱源反應的主要原因。

  過敏反應

  靜脈輸注的部分液體中含中異性蛋白,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注射液以及某些易致敏的藥物如青黴素、頭孢菌素等,這些藥物一旦用於某些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患者,就會產生過敏反應。

  出現如心慌、氣急、脈搏加快、四肢厥冷、面板蒼白或發紺,全身出現皮疹、蕁麻疹、精神呆滯或煩躁不安,以及喉頭水腫、支氣管水腫與過敏性休克等症狀,搶救不及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輸液環節的管理

  1、嚴格執行操作規範,儘量保護患者血管,若穿刺靜脈一次不成功更換針頭,防汙染、防微粒;根據病情需要及藥物在血液中維持的有效濃度、時間,合理安排輸液順序、輸液量、時間、速度及液體濃度。

  2、熟悉各種輸液的適應症、禁忌證及注意事項並告知患者,輸液過程加強巡視,防止輸液引起的併發症。有條件可應用網際網路監控輸液器,可以觀察輸液過程中每一滴藥液變化***輸液量、時間、輸液速度及輸液故障、輸液結束***,提醒人們隨時發現,及時處理。

  3、 輸液器、留置針的選擇:使用加密終端過濾輸液器;做好留置針的管理。減輕痛苦病人 ,使輸液更加安全。

  4、輸液環境的質量要求, 輸液室應按年齡、疾病的不同、病情的輕重分類分室,並有空氣淨化裝置,減少微生物、微粒物、氣態汙染物的汙染及交叉感染。

  5、減少非醫院環境內的輸液,完善法規,制定輸液標準,樹立合理、安全、正確的輸液新觀念 。

  6、不合理輸液已成為我國獨有的醫療文化,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制度。宣傳合理輸液,教育公眾尊重醫學規律,改變“凡病皆吊瓶”的錯誤觀念,引導社會養成一個正確看病,健康看病的良好風氣,讓輸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