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養生

  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要預防疾病的發作或加重,需要從飲 食起居、身體精神全方面入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飲食

  以滋陰潤燥為主:入冬後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食材以滋陰為主。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秋冬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順應這個趨勢養陰…

  立冬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北方在立冬通常吃餃子,南方立冬的時候蘿蔔燉羊肉、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肚、四物雞等都是不錯的食補。

  藥補

  膏方進補未必適宜:近年來,膏方進補非常流行。膏方一般來說比較滋膩,易生溼,而南方的地理和氣候特點讓人非常容易惹溼,因此,膏方進補在南方並非人人適宜。

  運動

  適量運動 避免過汗:冬天提倡多運動是對的。但是,在冬天還像春夏一樣大運動量過度運動,並非明智選擇。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鍛鍊一樣再大汗淋漓了。

  起居

  早睡晚起 晨練推遲:在生活起居方面,專家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

  立冬”節氣過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情志

  恬淡安靜 暢快心情: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

  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補充礦物質

  在冬天,想要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除了注意身體的保暖之外,食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寒作用。當然,不是吃任何食物都可以的,應該多吃一些熱量高、含豐富礦物質的食物,多補充一些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比如羊肉,牛肉和堅果等食物,在冬天可以適量的多攝入一些,保證身體產生足夠的熱量,來對抗冬天的寒冷。很多朋友喜歡吃辣,其實在冬季多吃一些辣椒等食物,有助於增強我們的食慾,還可以促進體內的血液迴圈,從而提高抗禦寒冷的能力。當然,在冬天應該少吃一些寒性的食物。

  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恆進行鍛鍊,有一句民諺:“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足以說明冬季鍛鍊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長期堅持冬季鍛鍊的人,很少患呼吸系統疾病。

  適當晨練

  很多老人都有早早起床出去鍛鍊的習慣,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天氣冷熱,他們都會堅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但是,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這樣做的,比如,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在晨練的時候要稍作注意,因為寒冷的空氣很容易引起血壓的上升,所以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在晨練前最好測量一下血壓是否正常。而且鍛鍊之前要等到天氣暖和了以後再出去鍛鍊。

  飲食調節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 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此時脾胃機能每多旺盛,是營養物質積蓄的最佳時機,正合冬藏之意。隆冬時節,可食用溫熱之物以抵禦外界寒邪,選用血肉有情之品以滋陰潛陽。冬季還應注意攝取新鮮蔬菜、水果,達到營養均衡,使陰陽調和。在飲食五味方面,宜適當減鹹增苦,因為冬季陽氣衰微,腠理閉塞,很少出汗,減少食鹽攝入量,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增加苦味可以堅腎養心。

  保持充足的水分

  冬天本來就是一個非常乾燥的季節,如果在冬天不補充足量的水分的話,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面板也會因為失去較多水分而變得乾燥,嚴重的話會使人感覺騷擾難忍,從而導致面板瘙癢症等疾病。

  一般在冬天,我們每天至少要喝六到八杯水,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身體內有充足的水分,從而避免因體內缺水引起的面板乾燥。除了喝水之外,我們還可以喝一些果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都有助於補充身體的水分。

  運動調節

  冬季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鍊。鍛鍊前做好準備活動,鍛鍊前後注意衣物的適當增減,不要穿溼衣服,預防感冒。冬季的清晨不適宜戶外運動,這是由於冬季日出較晚,植物的光合作用還不充分,空氣裡的氧氣含量較低,且冬天早晨由於冷高壓的影響,往往會發生逆溫現象,即上層氣溫高,而地表氣溫低,空氣流動性差,生產、生活製造的廢氣無法向大氣層擴散,使得戶外空氣汙濁,能見度低。如遇有逆溫現象的早晨,在室外進行鍛鍊不如室內為佳。室外運動時,還應做好防護,謹防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