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選購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經驗。

  選購助聽器技巧:成人選擇助聽器的注意事項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型別。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裡。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裡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釐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後,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製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於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製。由於功率較小,只適用於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選購助聽器技巧:兒童選配助聽器的注意事項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癒性和不可治癒性兩種情況。可治癒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後,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後,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後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於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後開始學說話。

  骨導助聽器和氣導助聽器的區別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訊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後者佔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訊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訊號而是振動訊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訊號的震盪器。將震盪器在壓緊在耳後凸起的乳突骨上,震盪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盪並將訊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於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於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於: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盪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後反覆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