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護理新生寶寶

  現在很多剛做媽媽的都沒有經驗,照顧寶寶可以說是無從下手,特別是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那嬌小樣,生怕太用力弄疼寶寶,那麼新媽媽要怎麼照顧一個新生寶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一:是要預防寶寶受到感染。

  一般來說要預防寶寶受到感染,就要排除感染源。首先是要避免太多人探望寶寶,寶寶的抵抗力弱,如果太多人來看望寶寶,可能夾帶著一定的病毒,所以最好是謝絕或者是控制探望的人數,特別是一些病人最好是不要進入寶寶房間。還有就是要保證寶寶和媽媽的臥室空氣流通正常,最好是定時開窗通風。

  還有要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大人在接觸寶寶之前要認真洗手,寶寶便後要及時給寶寶***,還要常常給寶寶洗澡,特別是寶寶大腿根部等一些褶皺的地方,保持寶寶面板的乾淨。特別要注意每天要進行臍帶的護理,保持臍帶的乾燥乾淨。

   二:是要注意寶寶的體溫變化。

  一般對寶寶體溫的影響因素是外界的溫度,特別是要注意過冷或者是過熱都會造成寶寶體溫的變化,因為寶寶對溫度的變化還不能適應。所以新媽媽要注意控制室內溫度,還要注意給寶寶增減衣物,如果發現寶寶有異常的話,特別是看看是否有出汗,如果出汗了就說明穿得太多或者是室內溫度太高,應採取有效措施。還有室內的溼度也要注意,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天氣乾燥,要注意給臥室加盆水。

   三:是注意用藥安全。

  一般來說最好是不要給新生兒用藥,因為新生寶寶的肝臟發育還不成熟,不能很好的解毒排毒,所以如果新生寶寶出現問題,要及時讓兒科醫生看,這樣比較不會出現問題。

   四:是要注意正確的母乳餵養。

  一般來說產婦應該儘早開奶,提早哺乳不僅有助於寶寶營養的補充,還能有效促進乳汁的分泌,特別是珍貴的初乳,含有多種抗體,所以新媽媽一定要注意初乳的哺乳。一般來說新生兒是三個小時喂一次奶,如果寶寶什麼時候想吃了就什麼時候喂也可以,不用一定要等到三個小時。

  新媽媽如何應對新生兒吐奶塊

  新生兒吐奶塊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吐奶塊是一種三個月內的嬰兒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它是新生兒賁門鬆弛症的一種臨床表現,正常情況下發生率在2%左右。造成新生兒吐奶塊的主要雲因就是由於賁門鬆弛引起為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進而造成刺激,引發吐奶塊的症狀。新生兒吐奶塊的情況一般在出生後一週內比較常見,不過本身這種症狀都比較輕微,也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而自然消失。因為並不需要太過緊張,只要寶寶睡覺正常,不會反常性的哭鬧,而且食慾正常的話,就無需對新生兒吐奶塊這種症狀進行特殊治療。

  新生兒吐奶塊應該要如何處理?

  寶寶如果出現吐奶或者吐奶塊的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在平時的護理中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 首先,寶寶的保暖工作應該要做足做細做好。避免寶寶由於受涼而引起吐奶塊的情況。而如果是人工餵養的話,要注意奶粉不宜過涼。

  2.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媽媽應該在飲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不好消化或者是不消化的食物,這會影響到寶寶的消化。而如果是人工餵養的話,應該要多給寶寶喂水,避免由於吃奶粉上火。

  3. 多給寶寶晒太陽,能夠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4. 平時應該要給寶寶多揉揉小肚子,這對於促進寶寶的消化,減少新生兒吐奶塊的情況發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5. 母乳或者是牛奶的餵養應該要與輔食的餵養有一定的間隔,最好是有規律的進行。這主要是考慮到寶寶的腸胃非常嬌嫩並且發育還不夠完全,需要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排空。因為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間隔來讓寶寶去消化。

  新生兒吐奶塊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 要給寶寶選擇合適的奶嘴,如果奶嘴太小,寶寶吸吮的力度要比較大,容易將空氣也吸進去,這會引起吐奶,而如果奶嘴太大的話,寶寶吸吮的時候容易嗆到引起咳嗽。所以給寶寶選擇合適的奶嘴很重要。

  2. 喂寶寶的時候要控制好速度,如果吃得太急的話容易出現奶脹、噴射的情況,這會讓寶寶感到很不舒服。

  3. 在給寶寶餵奶的過程中或者在寶寶吃飽之後,注意要給寶寶拍嗝。

  4. 當餵奶完成之後,最好是要讓寶寶豎立20-30分鐘為宜,別急著讓寶寶躺下,也別急著逗寶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