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飾構造設計方法有哪些

  室內裝飾構造設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室內空間感覺,它作為室內建築的細部設計,直接影響裝飾效果。如果構造方法不妥,則會使整個室內設計失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室內裝飾構造設計方法:充分利用色彩的功能

  室內裝飾常利用色彩中的色相、明度和彩度三要素對人們視覺所產生的影響來達到某種效果,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色彩的溫度感可以營造特定的室內氣氛。色輪上的紅、橙、黃等為暖色,青、藍、紫為冷色,暖色和冷色在人的心理上和視覺上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地講,在心理上暖色可以使人產生興奮、熱烈的感覺,因而適合於文娛、體育建築。冷色則產生幽雅、寧靜的感覺,適用於居室、閱覽室、病房等。

  2.色彩的輕、重感主要受明度影響,一般暗色感覺重,明色感覺輕。正確運用輕重感可使室內空間達到平衡、穩定的效果。為了保持色彩穩定,越低處宜用越暗的色彩。自上而下,頂棚最淺,牆面稍深,踢腳板和地面最深。深色地板可以使房間顯得穩定,並吸引目光向下看。

  3.運用色彩的距離感可以改變室內空間的尺度、比例和形態。距離感與色相和明度有關。高明度的暖色為進色,看上去能使物體與人的距離縮短;低明度的冷色為退色,看上去使物體與人的距離增加。同樣的距離,暖色頂棚比冷色頂棚會使人感到近些;同樣,暖色牆比冷色牆也會使人感到靠近。紅、橙、鮮黃色幾乎像是躍到眼前一般。對低矮的吊頂,則宜用退色。

  4.運用色彩的體量感可以改變室內空間。體量感主要與明度有關。明度越低收縮感越強,明度越高膨脹感越強。暗色柱子顯得細,明色柱子顯得粗。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一處深顏色都有縮減的效果,所以同樣大小的房間,著暖色調比著冷色調感覺要小些。以上所述表明,一個房間實際的大小和空間是固定的,卻可以用色彩來改變長度、寬度、高度的感覺。

  室內裝飾構造設計方法:加強材料質感的作用

  室內裝飾構造離不開材料,藉助於材料質感的對比與變化能取得良好的裝飾效果。材料的質感綜合表現在形態、色彩、光澤、紋理、粗細、透明度等方面。可以歸納成粗糙與光滑,粗獷與細膩,渾厚與單薄,堅硬與柔軟,透明與不透明等基本感覺形態。巧妙運用材料質感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空間的增大和注重裝飾。在面積狹小的前室、門廳、過廳、短內廊等不長久停留的地段採用一片表面光滑、強烈反光的材料,如玻璃、鏡子、磨光大理石、磨光花崗岩等,可使人感到開敞寬闊,擴大了空間。用光潔度高、質地堅實的金屬材料,經拋光用於區域性重點裝飾,可以收到富麗、輝煌的裝飾效果,如不鏽鋼的室內樓梯扶手,鍍鉻門提手,等等。

  2.物理效果的處理。材料表現質地不同,物理效果不同、對聲、光、熱的作用就不同。粗糙的表面反射均勻,並有吸收能力;光滑表面反射強,吸收能力小。影劇院的觀眾常利用這種效能處理音響問題。織物、***人造***皮革等常因它們的質感特點用於電臺播音室、錄影室等的地面、牆面。 許多天然材料具有優良的特性,紋理奇異美麗,但價格常較昂貴。在構造設計中,往往利用視覺上的差錯和聯想做人工仿造,取得經濟實用的效果。

  室內不同的部位如地面、牆面、頂棚應根據使用要求採用具有不同質感材料。例如地面上要放置傢俱、裝置,人要在上面活動,又不易於清掃,所以應採用光滑、堅實、耐磨的材料,如水磨石、大理石等;地面需要有彈性的房間可採用木地板;牆面,特別是下部分近在咫尺,人會去觸控,一般宜採用質地細膩一點的材料;頂棚人觸控不到,可採用相對鬆軟的材料,例如做成抹灰頂棚、各種板材頂棚。

  室內裝飾構造設計方法:充分利用紋理的裝飾

  利用天然材料美麗的紋理,可以改變室內空間形態,烘托某種氣氛。人造的裝飾材料往往仿造天然材料的紋理,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直線的、曲線的、各種迥然不同的圖案呈現出豐富的微妙的變化,只要合理運用便能增強生動的裝飾效果,並可改變空間的視覺尺度。利用牆面的垂直紋理可以增加房間的視覺高度,利用水平紋理可以增加房間的寬度感,粗獷的或大圖案的紋理將使人感到室內的空間縮小,而用精細的小圖案的紋理會感到室內空間增大。

  人造材料仿造的紋理可以做到以假亂真,且價格低廉。如人造大理石可以利用不同粒徑和色彩的石子、級配成不同的紋理。塑料貼面材料可以做成木材的紋理。許多粉刷材料不僅能做出紋理,而且通過彈塗工藝會有立體感。

  大面積裝修如牆面、地面、頂棚等,為了方便施工,確保色彩均勻,防止由於物理、力學影響引起開裂,均宜分塊進行。 分塊尺度、比例應勻稱合理,分塊的大小常與室內空間的大小成正比。為了加大某個方向的尺度感覺,可以將該方向作為分格的方向,構成長方形格子。為了加大進深感,可將長方形的長邊與進深方向一致。構造上要求的設縫及畫線處理,如做得得當將使空間取得良好尺度感而顯得更勻稱。結構上要求設的變形縫***伸縮縫、沉降縫、變形縫***則宜佈置在隱蔽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