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成優秀書法

  張百成作品遍及國內,遠流美、英、意及東南亞諸國,影響深遠。曾被授予”功勳書法藝術家”、 “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 、“世界藝術家”等稱號。榮獲”中國文化名人成就獎”和”世紀藝術家豐碑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張百成人物簡介

  張百成,1943年5月出生於陝西省渭南市,中國榜書家。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榜書藝術研究會發起人,曾任該研究會會長,現任顧問;世界榜書家協會主席。2002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功勳書法藝術家”稱號,2003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吸收為專家成員。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榜書藝術研究會主席,受聘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特邀創作員、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懷素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山東荷澤書畫院名譽院長,山東滕王閣書畫院名譽院長,天津大學北洋書畫協會名譽院長等。北京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以《筆狂人誠》專題進行報道。

  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大展並獲獎,兩次赴日參展並獲獎被收藏。所獲獎項有:首屆”龍脈杯”全國書法大賽雙金獎; “滕王閣懷”全國書法大賽金獎;首屆”國泰民安杯”大賽榮譽金獎;美國”國際金鵝獎書畫大賽”藝術成就金獎等。

  其作品:《正氣》刊登於《求是》雜誌2000年第13期。《馳》刊登於《中國政協》2000年第8期。《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大公報》等二十餘家報刊雜誌刊登其書作及簡介。

  中央電視臺 、北京電視臺等以”筆狂人誠”專題片進行新聞專題報道。

  榜書《壽》、《福》二字用於新加坡1996年春節晚會,受到新加坡書協主席陳生桂先生的高度評價。

  1995年4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張百成書畫展” 。

  《榜書淺議》及《書法家與博學》論文杯《人民公報》***海外版***刊用。

  1997年倡議並籌備成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榜書藝術研究會,被公推為會長;同年在北京舉辦”首屆中國榜書大展”。

  張百成作品遍及國內,遠流美、英、意及東南亞諸國,影響深遠。曾被授予”功勳書法藝術家”、 “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 、“世界藝術家”等稱號。榮獲”中國文化名人成就獎”和”世紀藝術家豐碑獎”。

  張百成、華贊中西書法藝術交流會於2013年1月29日於國貿舉行。

  小孩子學習書法的幾個問題

  技能的學習不是必須要“個人興趣”決定,而是“社會需要”決定的,學書法最好是有“個人興趣”,但現實社會的“社會需要”是必須面對的。所以學書法是“怎樣才能更快抓住要領”,就是說要“更快抓住要領”。而不是“培養興趣”,當然如果他“有興趣”則會事半功倍。要想學習好毛筆字,選正確毛筆、選正確的紙張、運用正確的臨帖方法。這三項是很關鍵的。要想學習好硬筆字,運用正確的臨帖方法是很關鍵的。

  1、選正確的毛筆。毛筆的種類很多,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在選擇筆峰時,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還有一點是字型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有點“殺雞用牛刀了”。

  2、選正確的紙張。初學書法益用毛邊紙、元書紙,有一定成績後再用宣紙。毛邊紙是江西出產的竹紙,紙質細膩,薄而鬆軟,呈淡黃色,沒有抗水效能,托墨吸水效能好,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製古籍。四川產的毛邊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手工毛邊,質地棉軟,厚實而細膩,顏色為淺黃色,兩面手感一樣,用嫩竹漿手工造制。吸水適中,書寫手感相當好,廣大書法好愛者很是喜愛,為練習實惠品種。元書紙是竹紙的一種。古稱赤亭紙。採用當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筆書寫用紙。主產於富陽市。有謝公紙或謝公箋之稱。特點是,潔白柔韌,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著墨不滲,久藏不蛀、不變色。在古代用於書畫、寫公文、制簿冊等等;新中國建立後,主要用作學生大楷簿,裱裝畫軸等。此外,還可作上等包裝紙。

  宣紙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達到水走墨流之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於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適合寫小楷。

  3、正確的臨帖方法。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初學者要以楷書為基礎,但也有人認為應從隸書學起。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複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