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的故事成了戲曲改編的熱門題材。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教學目標:

  1.白居易的詩歌創作及貢獻。

  2.理解《琵琶行》的內容和詩人深沉的感情。

  3.瞭解和掌握描摹音樂的手法。

  教學設計:

  1.兩課時。

  2.藉助誦讀和音樂,感受詩情。

  3.藉助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的深沉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稱“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籤》說,“歌”是曲的總稱,“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種具有鋪敘記事性質的歌辭。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二、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併力求通俗,與元稹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 “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現存詩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後的第二年秋天寫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諫官”***即左拾遺***;五年,調京兆府戶曹參軍;九年,接太子左贊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請捕"賊"。朝廷深惡其僭越言事,誣其"浮華行","甚傷名教",貶為江州司馬。

  三、簡析詩前小序:

  1、注意幾個字詞: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左遷,貶官。

  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託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擺酒。命,叫;酒,名詞作動詞。

  因:於是;為:作,寫。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

  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點明寫作動機;

  ④定下全詩悽切傷懷的感情基調。

  四、聽誦讀錄音,感受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情感。

  要求:1.瞭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感情。

  2.分別從詩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詩句概括各個詩節的主要內容。

  五、簡析詩歌的內容

  師生互動,依次簡析各節詩歌內容。

  1.第一節:詩 人:潯江送客聞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彈琵琶

  其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為環境描寫,渲染悲涼氣氛, 奠定全詩基調。

  “主人下馬客在船”為互文。

  2.第二節:琵琶女:月夜彈奏琵琶曲

  詩 人:江心聆聽琵琶曲

  3.第三節:琵琶女:江心自敘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藝絕 老大:門前冷落守空船

  4.第四節:昔日:才高位顯居京城 如今:謫居潯陽處境艱

  詩人:同病相憐感慨多

  5.第五節:詩 人:重聞琵琶青衫溼

  琵琶女:卻坐促弦弦轉急

  感情在“滿座皆泣”中達到高潮。

  6.小結:

  詩人琵琶女

  潯江送客聞琵琶 孤寂月夜彈琵琶

  江心聆聽琵琶曲 月夜彈奏琵琶曲

  同病相憐感慨多 江心自敘身世苦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重聞琵琶皆掩泣

  同情歌女遭遇 感傷身世時局

  雙線結構 虛實相生 對比襯托 深化主題

  六、擴充套件練習:

  讀下面白居易的《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聯絡《琵琶行》,選出說法錯誤的項:*** D ***

  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

  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一問一沾襟,低頭終不語。

  A、兩首詩描寫的物件都是處境孤寂淒涼、情感哀愁悽切的歌女,詩人都表達了深切的同情。

  B、兩詩都用秋江月夜之境來渲染悲涼的氣氛,都運用了貼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C、《琵琶行》在表現手法上正面描述和側面烘托相結合,敘述、抒情和議論相結合,並大量運用比喻的修辭;而《夜聞歌者》則基本上採用白描手法。

  D、《夜聞歌者》以樸素簡練的筆墨勾勒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如琵琶女一樣完整豐滿的少婦形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並掌握詩歌描摹音樂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注意名句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二、本課目標:理解並掌握詩歌描摹音樂的方法。

  三、欣賞誦讀表演錄影,進一步品味感情,後有感情齊讀第二節

  四、分組討論: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五、師生共同品讀、分析

  1、比喻***找出比喻句、並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並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淒厲***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比喻性的。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使音節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如前分析***

  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曲中帶情:

  師:當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著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著感情來聽、來描摹的。

  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未成曲調先有情。

  似訴平生不得意。

  琵琶女以情演曲 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為何能聽出?

  --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結:

  描寫特色: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

  B、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

  D、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

  分析鑑賞詩文的技巧:咀嚼語言,分析手法

  整體感知,品味感情

  五、比較閱讀: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琴聲嫋嫋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耳鬢廝磨,竊竊私語***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由剛轉柔起伏迴盪,如浮雲柳絮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翩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裡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絡後面的“溼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

  以上是正面描寫,多用比喻,且帶感情。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

  簡析:

  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難怪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琴聲嫋嫋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在耳鬢廝磨,竊竊私語。忽然,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盪之姿。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雲,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翩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裡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絡後面的“溼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溼衣”句與《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溼”頗相類似,只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

  六、課後作業:

  欣賞《青藏高原》這首歌,然後寫一個300字左右的語段來描摹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