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有一部分要放到太空去做

  “小時候看到的東西會對人生有很大影響。”中國科技館副研究員趙洋說,太空是一個非常好的實驗場所,“中國夢,有一部分是要放到太空中去做的。”

  趙洋說,真正的太空科學實驗和演示實驗是有區別的,王亞平的實驗看似非常簡單,卻“觸及了宇宙的本質”。

  對於這次太空授課,科幻作家劉慈欣最大的感觸是,在從太空到地面如此複雜的系統中,畫面如此清晰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學家李淼說,他正在參與的引力波測量實驗,就非常適合在太空做。他還很想在太空中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用精密儀器測量時鐘是否會變快,以及陀螺運動的變化。

  劉慈欣相信,一百年以後,學生和教師都會去到太空中,太空中應該有學校,其學科除了太空工程和科研方面,還應開設太空文學和藝術課。到那時,人們回望這“最原始的”第一堂課,應當是感慨萬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