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有感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讀後感,關於《魅力的中國夢》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讀了《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這本書,真是感概萬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中國人。看到我的國家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邁進,我的心裡感到由衷地欣慰。

  在這本書中”車輪下的發展“令我印象最深,給我的觸動很大,我們國家在解放前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受盡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殖民半殖民的社會阻礙著我們中國的發展,幾十年都沒有自己的工業,連一輛汽車都造不出來,可是解放後,整個世界像變了似的,短短的七年時間就造出了第一輛汽車,我們自豪的把它命名為”解放牌汽車“。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的科技文化發展一直不快,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各行各業都有了飛躍發展,現在我們有了上百個汽車製造廠,相繼我的家鄉——鎮江。這個比較小的城市,現在不但能造汽車,還能造飛機呢!有的大城市有三、四個汽車製造廠呢,過去老百姓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變成了事實——汽車進入了千家萬戶,像我們家這樣的工薪階層也能買的起汽車,難怪現在的路越來越寬、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多,可是還是出現堵車現象。想到這裡,我感到我們的生活雖然好了許多,但是還要提倡低碳環保出行,我們的城市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小小的汽車工業就是我們國家的縮影,各行各業都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有了長足發展,科學技術也是更上一層樓,我們的載人航天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行列。”探月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國家才能做到的,蛟龍下海深度也是世界排名前五個,這些都預示著我們”科技強國“的”中國夢“,在離我們越來越近,看到這裡就更加激發我們小學生要勤奮學習,努力學好各項科目,為將來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打下良好紮實的基礎,為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民族夢“、”強國夢“貢獻我們的青春,讓我們的國家變的更加強大美麗。

  想到這裡,我們要更加愛惜我們的美麗家園,要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儘可能的低碳環保出行,國家為我們創造了許多低碳的條件。如:”公交惠民“、”公車出行“等等。我還想出了一個好的主意——跑步上學,這樣既環保,還鍛鍊了身體,可謂”一舉兩得“。今後我們要多開發一些”風能“、”太陽能“技術,這樣又可以為我們民族節省了許多寶貴而有限的礦產資源,同時也保護了生態環境,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山河更美、人民更健。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啪“,合上書後,我長長舒了一口氣,又抬頭,看著手中我花了一個寒假才看完的書——《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回首讀書時,不禁又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深深折服。是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連同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埃及也不能與之媲美。我們的文化、科技、歷史……都是其他國家都不能與之相爭的——我們的四大發明、絲綢之路、數之不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別說我們擁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瑪峰、 世界五大宮 之首 ——故宮、以及不計其數的世界文化遺產了。在這些炫目多彩的歷史文化中,我最欣賞中國文字之美。

  我不知道這世界上是否還有第二種語言能像中文這樣產生出如此極具美感的文字來。所以當我們不假思索地跟隨者眾人瘋狂地學習英語的時候,是否能偶爾停下腳步,回過頭來欣賞一下我們自己的文化呢?當我們津津樂道於各種無厘頭的網路時尚用語時,是否能偶爾靜下心來品味一下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感動呢?

  漢字之美,是夜空中那一片冰月,清淡而豔麗。當它被古人創造之時起,它便命中註定要伴隨著這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它就像天上的月,在一邊觀看歷史的輪迴,歲月的變遷。因為漢語之美,才令多少文人墨客寫下彪炳千秋的文章名著。就是屈原在汩羅江邊吶喊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憂慮便化作沉重的漢字,被他刻在《離騷 》,同樣有愛國之心的文天祥寫下 《過零丁洋》 時,”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也就從此流傳百年 。 同樣遷客騷人們心胸廣闊也因漢字而顯得超凡脫俗——看,王勃在登滕王閣序時,觸景生情,寫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千古名句;而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更是 表現一種歸復自然 的 人生觀與自然觀 。就連 身處 的 遊子 在 淒涼孤寂的 的時候也會用漢字寫下一句句 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李白在夜深人靜時揮筆寫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獨處異鄉,逢到重陽節,王維也不禁”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而賀知章這句”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更是道出了遊子回鄉發現 老邁衰頹的悲哀 ……是 漢字把人引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又把人領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還把人帶入了“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漢語給予人們永恆的美感,又有那麼多人為它如痴如醉如狂。

  漢字之美,穩重而脫俗。這豈是我一支筆所能描述的。漢字之美如夏花之絢爛,如秋葉之靜美!漢字之美,是我無法用漢字形容的美!

  

  這幾天,我《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的書。《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這本書寫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的科技發展,使我感受到身為一箇中國人這是多麼的驕傲。

  這本書寫了中國的輝煌發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人面像……我國的青銅治煉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巨大精美的青銅器曾讓世界驚歎!我國美麗的漢字是中華文明最豐碩的成果,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根本保證,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漢字的形體各種各樣;或篆或楷,或隸或草,或行,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中國的京劇,堪稱國粹,它富有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

  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建設美麗中國”。這個章節,目的是要動員大家一起來植樹造林,保護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7年香港迴歸、2000年澳門迴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個個舉世矚目的事件見證了中國的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的勝利竣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美麗中國”,正在變成現實。

  可是,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一個嚴峻的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我們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周圍的綠色植物越來越少,那些可愛的動物朋友們也都瀕臨了滅絕。歷史上,我國西北、華北及東北西部地區,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於種種人為和自然力的作用,這裡的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嚴重。而野生動物的命運直接取決於人類今天的認識和行動。據相關資料統計:野生東北虎、海南長臂猿、黑冠長臂猿等物種的野外種群數量不足50只;而蒙新河狸野外種群數量也不超過600只。這一連串的資料時刻提醒著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境保護”不是空洞的口號,也不是一時興起的做秀,更不應當是繁瑣枯燥的環保條文——它應當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深入骨子裡的愛的表達。它可以是餐桌上的節約,對動物的守護,也可以是選擇低碳方式的出行,將垃圾分類等等。

  作為當代小學生,我的中國夢是做一個能夠保護森林和動物的志願者。儘管現在我的個人能力不夠,儘管這樣的夢想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點微薄的力量,美麗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