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余光中散文有感

  余光中的散文含蓄而文雅,如他的學養一樣。那讀者有何感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很喜歡餘的散文。讀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總會從文裡感覺到一股淡淡的藍,這種被淡淡的藍靄氤氳包裹的氣息,又總能牽引我深深的走入文中,去感受作者的心裡世界,隨著他的文路去觸控他的天空、他的雪雨霽月、他的深深思鄉情愁……

  每篇散文裡作者無論走在哪裡,身在何方,都有他那顆熾熱的思鄉情懷總在繫戀著祖國,思戀著故鄉,無論夜裡醒來的床前明月,還是夢裡陽關的大道,無不是作者行途中執著的燈盞,引領作者的心迴歸故里田園,投入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余光中的文字貴而不浮,絢麗而不虛幻,溫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氣磅礴,不愧稱之為文化大家。正如楊克所說:“余光中是中國最好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浸淫著一種詩意和古典神韻,有一種中國的文化底蘊,比較華美。”

  借用楊克的話來對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簡評結筆,也正是抒出我對餘先生的景仰之情……

  篇2

  這本散文集是余光中自選集,前大半部是遊記,後半部是知性散文和小品文。就我而言,我更喜歡余光中的知性散文,以中外各名家的生平事件或一些古今舊事娓娓道來,即詼諧且識性較強,慢慢的讀來能在這樣的散文裡找到與自己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能在心靈上引起共鳴,藉著余光中的博聞和廣見,也可以接間的在他的書中認識更多的“新友”。

  或許,作者在國外居住的時間較長吧,從這本書中可以瞭解到余光中的趣味很廣,且敘事大多都用在國外各名家的生平事件上和引用他們的名言名句上。這也許是一些文人的通病吧,自以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文裡雕刻上些國外的一些大家的名言,文裡文外再引用這些國外大家的一些名句裝飾於自己的文裡,這樣就會覺得高人一等,或自視學識博廣以資博識深厚吧。當然,我並非眼界淺窄到非要把中外文化分個一清二楚,非要搞個國界文化分明,楚河漢界,中是中,西是西,中國人就得用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才算是正統,用了西方的文化和前人的思想就是媚外,就是崇洋,就不地道。但是我總覺得如果一本文集裡大部分都是引用西方前哲們的思想如何如何,那麼,我想此文不旦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自己思想的厚重力量,讓人含在觜裡如嚼雞肋,味淡且難以飽腹棄之還又覺不忍,畢竟書都是花自己的血汗錢所購來的。

  餘中光的遊記初見一兩篇時會覺得他對景物的比擬很新鮮,很有特點,對天地萬物的識見讓人有種非常人性的生命存在,在他的筆觸下天地萬物的悲喜歡歌都是那麼情趣盎然,那麼風花雪月,萬種風情。但大半部分若都是一樣的情味,一樣的喻擬,讀久了也會讓人感覺平平仄仄,千篇一律,陳陳相似的味道,再往後讀下去也就覺得愈來愈乏味了。

  這或許一成為職業寫作人,因寫而寫,因書而書,天天筆耕不輟,文流難免也有斷流不續時吧。從文中還發現很多語句讀著彆扭、拗口,如這一句,我讀了幾遍還是不順:“車在勢蟠龍蛇黛黑糾纏著皎白的山道上盤旋上升……”不知此處的“勢”是錯別字還是另有他意?明明是雪天,如上句……

  篇3

  我們大多數讀者是從“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 也聽見/沙 也聽見”以及“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等詩句裡認識余光中的,後來才知道他“右手為詩,左手為文”,散文也寫得好。惜乎選本不多,就筆者目力所及,只讀過他的幾篇小品,如《我的四個假敵》、《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牛蛙記》、《聽聽那冷雨》、《借錢的境界》等,即如此,也早已為其作品中四溢的才氣所薰醉。不過,跟讀粱實秋一樣,總感覺機巧有餘而厚重不足。及至讀到人民日報出版社的最新選本《橋跨***》,才似乎窺到了余光中散文藝術之全豹,不,用他的話說,是全虎,是細嗅薔薇的猛虎。

  虎有威猛之氣。當余光中駕著他的小道奇疾馳在遼闊的美國西部的時候,當他飲過嘉士伯啤酒開始浮想聯翩的時候,當他陶醉於山、海、塔、高速公路等雄性意象的時候,余光中就是一頭威猛的老虎。在《高速的聯想》一文中,他說他崇拜速度,並引阿拉伯的勞倫斯的話:“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種古老的獸慾。”詩人的余光中或許永遠不會說出“我倒覺得你***指夫人***煨得更腴了,雄得一塌糊塗!”或者“剩下他,血液閒著,精液閒著,淚腺汗腺閒著,憤怒的吶喊閒著”等痛快淋漓的話,但在散文家的余光中說來卻顯得本真、有人情味。文人不是閹人,不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應該是最健全,最富生氣的人,是猛虎。

  當然,這僅僅是淺層意義上的猛虎氣。余光中的散文是以想象富贍、節奏緊張、內蘊深厚、造語奇特見長的。他的散文內容不外遊記、詠物、品藻人物、家居感受、文藝隨筆等幾類,但他是帶著他全面、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凝重的歷史感進入他的意象世界的,所以他可以面對星空作逍遙遊,面對蓮花而意興遄飛,從李白、杜甫到米芾、蘇軾,從可口可樂到黃河飲過的血揚子江飲過的淚,從蓋提斯堡的古戰場到周幽王的烽火、盧溝橋的烽火,縱橫開合,火花迭現。用他自己的話說“真正豐富的心靈,在自然流露之中,必定左右逢源,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步步蓮花,字字珠玉,絕無冷場”。這種語言的密度是才氣,是歷史的厚重感,是猛虎氣。

  “微薔薇,猛虎變成了菲力斯旦;微猛虎,薔薇變成了懦夫”。余光中散文有其陽剛一面,也自然有其陰柔一面。以他最有名的代表作《聽聽那冷雨》為例,語言之迭宕、意象之開合,無不透露出他的猛虎氣,但就“冷雨”這個整體意象來說,它畢竟是陰柔的、古典的。

  與余光中的詩相比,他的散文的涵蓋量更為廣闊。有傳統的鄉愁,也有對沉重歷史的回憶,有對自然山水的禮讚,也有對現代文明***如噪音、空氣汙染***的哀嘆。在他的《不朽,是一堆頑石》、《伐桂的前夕》等名篇中四處浸潤了有限與無限、暫時與永恆等終極性命題,體現出一位散文大家的本色,確如一隻警醒的猛虎;其散文中俯拾即是的詩意語言,諸如“如果你此刻擰我的睫毛,一定會擰落幾滴藍色”、“那夜的月色特別清亮,好像一抖大衣,便能抖落一地的水銀”、“有時索性走在軌道上,把枕木踩成一把平放的長梯”等,不正如路邊蓬勃著的芳香無比的薔薇麼?

  余光中在自序中評價這個選本,“於我的散文藝術,有相當的代表性”,看來他是滿意的。這一點,讓我想起內地出的多種多樣的港臺文學選本,似乎這類反映全貌、遴選精當的集子太少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