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調節睡眠

  冬季要想養生,不僅僅是食補,還要懂得合理睡眠才行。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1、晚餐七八成飽即可

  睡前不要吃東西,以免加生胃腸負擔。睡前不要喝濃茶或者咖啡,以免因精神興奮或尿頻影響正常的睡眠。當然也更不要喝酒,酒精會嚴重影響人的睡眠。晚上不要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這些食物也會影響睡眠。

  2、睡前少喝水

  晚飯不要喝太多的湯或開水。冬天天冷,出汗不多,水分的迴圈比較少,與夏天比,相對來說小便要多一些。睡覺的過程中如果經常起來解手,會打斷睡眠,有些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再次入睡。建議晚上七八時以後水要少喝一些,尤其是腎功能相對比較差的人。

  3、睡前泡腳睡眠好

  冬季泡腳可以活絡血液迴圈溫暖身體,睡覺之前泡一泡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但是要注意,泡腳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15-30分鐘,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增加。泡腳時還可以搓搓腳心,尤其是搓湧泉穴,不僅能提高睡眠質量,還有養生的效果。

  4、睡覺之前要刷牙

  經過一天的進食,我們的牙齒中有許多食物的殘留,睡覺之前刷牙,不僅保護了我們的牙齒,而且更有利於我們良好的睡眠。

  5、睡覺不要用電熱毯

  深度睡眠時保暖很重要。然而將全身都暖和起來的電熱毯,會令身體產生依賴,導致身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降低。相比電熱毯,熱水袋是你的更好選擇。因為熱水袋在將人體血液執行調至最佳狀態後溫度下降,無損於人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

  6、晚上12點前入睡

  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即子時***入睡。因為這個時候的“陰”到達了最盛的位置,過了12點陰氣就開始下降,陽氣緩慢上升。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而靜又養陰。因此,在每日陰陽的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於12點之前入睡,最能養陰。這個時候入睡,因應天地陰陽的規律,往往睡眠質量也比較好。深層次的睡眠對於消除疲勞、機體修復、提高免疫力都大有裨益。

  7、睡覺時不要門窗緊閉

  冬季關上門窗睡覺,是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事。事實上,門窗全關,空氣不流通,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從呼吸道排出149種化學物質,會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對呼吸道有影響,因而那些閉窗貪睡的人經常會患感冒、咳嗽、咽炎等。不要因為外面天寒就整天門窗緊閉,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冬季養生原則

  一、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二、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三、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面板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四、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五、日常應注意頭與腳的保暖

  呂妍表示,目前來看雖然大雪不寒,但日常還應注意頭與腳的保暖。因為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保暖的重中之重是頭部,有研究發現,當氣溫處於4℃時,身體60%左右的熱量會從頭部流失,溫度越低,頭部損失的熱量越大。”呂妍說,現在出門戴帽子,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六、改善心情多吃香蕉和燕麥

  今冬霧霾天不少,有可能讓人變得陰鬱,呂妍提醒,改善心情可多吃些“開心食物”,她推薦的是香蕉及燕麥等穀物。香蕉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減輕心理壓力,排解緊張與憂鬱;燕麥等穀物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可維護神經系統穩定,增加能量代謝,對抗壓力、抗抑鬱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