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肥胖症的危害簡要

  胖的定義就是由於身體脂肪堆積過多,多到一定程度以後的情況下就變成肥胖。那麼,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幼兒肥胖症的危害,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與健康的關係

  據統計,因病而死亡的患者中有15~20%合併有肥胖症。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的發作原因。許多高血壓的病人同時又是肥胖症患者。肥胖症患者血漿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粒子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粒子濃度低下,當其體重恢復正常水平以後,血漿中甘油三脂及脂蛋白的濃度又恢復正常水平。糖尿病特別是晚發性糖尿病與肥胖症有直接關係,肥胖症患者血液內胰島素濃度比正常人高。

  此外肥胖症者動作遲緩,工作疲勞,常有腰、背、腿疼,不能耐受高溫,影響體型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在發達國家肥胖症佔成年人口的35%。

  肥胖與心理健康

  肥胖不僅會影響人體的健康,還會對人的心理產生潛在的危害。與正常人相比,大多數肥胖者活動不靈活,動作笨拙,在運動中更易出汗疲勞,而且安靜時易瞌睡,因此易受到同學或同事的排斥、嘲笑。

  為了保護自尊心他們就極少參加各項活動,逐漸變得孤僻,疏遠別人,情緒莫名其妙地變化久而久之形成自卑、退縮、依賴的心理和行為上的障礙。他們的心理受到種種消極影響,最終會導致學業,事業難獲成功。

  因為肥胖者缺乏體育鍛煉,所以自身免疫力的水平較低,容易罹患疾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肥胖者盲目追求形體美,不顧身體特點,一味節食,結果造成神經性厭食症。近年來,罹患該病的年輕女性大量增加。

  肥胖入進入中老年,不會對形體美過分在意,卻會因為肥胖可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而憂心忡忡,造成心理負擔。由此可見,肥胖對人的心理能夠產生大量危害,對此一定要加以注意。在追求體形美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心理問題。

  嬰幼兒肥胖的原因

  小兒肥胖與幼兒早期攝入過多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有某種關聯。寶寶的體重超過平均值20%以上就算肥胖。

  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均提出證據表明,凡是一歲以前變為肥胖的兒童,其體內脂肪細胞的總數是增多的,而凡是後來才變為肥胖的兒童,則未見有異常大量的脂肪細胞。

  目前,人們基本趨向於認為小兒肥胖症的成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

  對個體而言,胎兒後期至出生後2年內,是體內脂肪細胞一次性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脂肪細胞數量與體積的增加是一生中最快的,且脂肪細胞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這構成了肥胖的物質基礎。因此一歲左右嬰兒的肥胖可能與脂肪細胞分化的數目有關,並預示著今後肥胖的傾向性。因此,在嬰兒期就要提倡科學餵養,這可以為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肥胖健康飲食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一日吃三餐是絕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怎樣安排好一日三餐卻是大有學問。有的家庭安排得很合理,食物花樣多,營養豐富全面;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品種極為單調,營養缺失。三餐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1***早餐吃好

  早餐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品。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消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學習的精力需要。若長期不吃早餐,不但影響身體健康,還易患膽結石。很多人早餐習慣吃大餅、油條、蛋糕、饅頭等,也有人愛吃蛋、肉類、牛奶,雖說這些食物也都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它們均屬於酸性食物,無法提供人體所需的鹼性食品。如果再吃點蔬菜調劑一下,就能達到酸鹼平衡了。

  ***2***午餐吃飽

  午餐要吃飽,是指午餐要保證充足的質與量。因為午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補償早餐吃得少、上午活動量大、能量消耗大的空缺,又要為下午的耗能儲備能量。因而,飲食的品質要高,量也相對要足。也就是說,午餐主食的量要大些,最好摻些雜糧,副食的花樣要多些:肉類、魚類、豆類、多種蔬菜……若能再來一碗有葷有素的菜湯,做到“飯前一勺湯”,膳食則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