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類論文範文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教育管理問題關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教育類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中國夢與大學生教育關係研究

  一、“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為大學生理想信

  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提出“中國夢”以後,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當今社會,儘管大學生理想信念主流狀況是健康的、向上的,大學生對“中國夢”的內涵還是比較認同的,大學生的“中國夢”是積極向上的,他們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熱愛黨的事業,擁護黨的領導,他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定會實現,必將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關係到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問題上,大學生有較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然而由於社會形形色色因素的干擾,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在種種矛盾中,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呈現出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的缺失、不堅定,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產生困惑,對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持懷疑態度,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發生了動搖。而“中國夢”的提出正符合這個需要,以“中國夢”為契機來推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

  1.“中國夢”堅定了大學生的科學信念。

  首先“中國夢”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真正做到以認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學生的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當代大學生去奮鬥,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大學生才能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其次把“中國夢”作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大學生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務時,他們會更加清楚認識歷史使命,明確成才目標,確立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志向,這對於構建由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再次,“中國夢”思想的提出,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讓大學生時刻保持著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揮更多創造力。

  2.“中國夢”激勵了大學生的夢想。

  “中國夢”是大家的夢,人民的夢,凝聚著華夏民族自強不息、勇於挑戰、銳意發展、力謀和平與幸福的偉大智慧、偉大力量。國家好,民族就好,民族好,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就好。“中國夢”的提出實際上也在鼓勵每一個人都要有夢想,也為大學生實現夢想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因此普遍受到大學生的歡迎。人們常說,如果沒有理想,人生就像一艘無舵的航船,飄飄蕩蕩,沒有方向,國家也是如此,實現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億萬國人共同的心願,如今“中國夢”的提出,以更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也為未來的發展更明確的指明瞭方向。

  3.“中國夢”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學生是最具有創造力的群體,走在創新時代的前列,創新意識較強,他們擁有創新的夢想和勇氣,主題意識比較明顯,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最終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同時,大學生處在一個同時當代大學生處於一個具有相當思想和理論水平的群體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群策群力,發揮集體優勢,所以“中國夢”的提出為大學生激發創新精神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大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成才,一定會充滿激情和鬥志,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結語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人的夢。當代大學生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要將個人理想和國家理想結合起來,個人發展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明確自己報效祖國的責任和義務,珍惜在校寶貴的讀書時光,發揮聰明才智,全面發展自己,為“中國夢”的實現努力奮鬥。

  二:大學生教育心理的建設性引導

  一、緩解學生心理壓力,調節緊張心態

  許多學生基於現狀的不滿、前途的迷茫、社會競爭的激烈、就業的壓力和學習水平的參差不齊而形成種種心理壓力,而他們年齡和閱歷的侷限使其不能成熟冷靜地分析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量變產生質變,種種負面情緒諸如焦慮、惶恐、消沉、偏激、憤世等紛紛湧現,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種種負面影響,長此以往,惡性迴圈,並造成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教師應當找出學生的心理癥結所在,採取對策,循序漸進地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

  1.樹立一視同仁的思想

  現在的學生都是計劃生育政策下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一般備受關注。如果老師戴著有色眼鏡,分門別類地對待學生,可能會讓學生形成極大的心理落差,不利於形成和諧健康的心理環境。老師應該秉承“一個也不能少”的負責精神。首先,在課堂上眼神要顧及到每一位同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關心,並沒有放任不管。這也是一種極好的心理暗示,眼神的交匯通常代表著心靈的交流,代表著一種“你有沒有接受到知識”的質詢,這種心理暗示督促著學生跟著老師的講解,調動自己的思維,形成良好互動。其次,多設問,鼓勵學生在熱烈氛圍的帶動下回答問題。大專生有些基礎較為薄弱,老師如果講授的知識較為深奧,學生可能忌憚說錯形成開口難的局面。許多老師的做法是點名回答問題,這種方式可能加劇學生的恐慌心理,答得不好的學生可能會長期沉浸在自怨自艾的狀態狀態中,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不能全心投入到剩餘課程的聽講中。而沒被點到的學生則會惴惴不安,怕自己答案惹來鬨堂大笑,面子掛不住。極易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反感和對老師的厭惡。老師可以改變一下做法,同樣的多設問,鼓勵同學在集體氛圍下多答題,採用“後面的同學沒出聲”“聲音不夠大”等等語言激勵,帶動全班的回答氛圍,不用一味追求答案的準確性,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步伐走。老師再丟擲答案或不點名道姓地對某些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相應剖析,從而引人入勝地吸引學生的探索心理,看自己的答案與老師給的出入在哪裡。

  2.增加學生對前途的信心

  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大專生,將來出去不好找工作,就業前途堪憂,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怠惰心理。良好的心理氛圍是端正的學習態度和不竭的學習動力的基礎與源泉,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和正確引導。首先,通過網路資源或政府資訊多公佈一些對大專生有利的就業資訊,如社會高階技工的嚴重缺乏和高階技工,高階技工待遇良好。對他們的職業前景加以肯定。其次,分析大專學校與普通高校的區別所在,結合教育的弊端,揭示人生際遇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道理。普通高等學校重基礎理論和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但實踐性與就業的對口性不夠強,而大專院校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水平,直面企業需要,上崗操作能力強,各有側重。普通高等大學的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社會定位,常常不願意在小崗位上打拼,“跳槽”頻繁,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大專生對自己定位起點要求較低,能夠在一線崗位上扎住跟,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拼搏,反而更容易找準一個方向,堅持不懈地奮鬥。許多中小型企業為防止人力資源的流失,更願意招聘那些能長期留在一線的人員。老師應當結合實際,分析大專生的潛在優勢和社會的需要,並將二者良好銜接,提高大專生的自我評價。

  二、著重培養學生永保創新精神和奮鬥幹勁的精神

  1.引經據典,堅定學生的信念

  現階段的學習狀態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老師要學會引經據典地激勵學生的鬥志。許多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在謀求到穩定的工作後毅然決然開始創業,從頭打拼。而許多人在基層的崗位上,總結經驗,考級拿證,進行學術研究,在不斷學習和總結的道路上一步步爬上高位。這些事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學習與奮鬥是終身的事業,不可能一步到位。即使是博士上崗,不能為企業出謀劃策帶來效益,最終也會被淘汰。教師應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通過形形色色成功與失敗的例子,摒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或懈怠情緒。倡導一種“學無止境,不進則退”的奮鬥和創新精神。讓他們知道,他們可能輸在了起點上,但沒輸在過程和結果上,只要“不拋棄、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2.人格感染,發掘學生的優點

  為了傳遞給學生正能量,老師應當首先樹立一個和藹可親的形象。過於威嚴或刻板的印象會在課堂教學中形成無形的“低氣壓”,一沉悶缺乏活力的學習氛圍打壓學生的學習熱情,束縛他們的思維的寬度和深度。老師應當向學生呈現一種積極活潑的飽滿精神狀態,並以微笑做為潤滑劑,感染學生形成自由發揮、各抒己見的靈動學習氛圍。其次,老師應當多多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讚揚學生身上的優點和可取之處。事實證明鼓舞的效用往往大於批評,讚譽自己的優點,有利於提升自身的自信心,讚譽他人的優點有利於自己以他人為榜樣,取長補短,激勵自己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心理活動滲透於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一切行為的良好開端和進步的不竭動力,教育工作不僅要抓好專業能力的培養,心理素質的提升也要重拳出擊,這是樹立終身學習思想和在事業上奮鬥不息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