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語文模擬試卷精編

  高考是一個實現人生價值的省力槓桿。高考加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毎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人會說,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為什麼會不一樣,其實還是有標準的。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說,其實是體現了價值觀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做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手段。一個人想要賺錢賺得多一點,這本身並不是目的,他是為了因此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駁了:我不要那麼多錢,也可以幸福。比如說我讀幾本好書,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對後一種人來說,讀書就是他獲得幸福的手段。

  對於什麼是幸福,西方哲學史上主要有兩種看法、兩個派別。一派叫做“快樂主義”,其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近代以來,英國的一些哲學家,如亞當·斯密、約翰·穆勒、休謨對此也有所闡發。這一派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就是幸福。他們還特別強調一點,人要從長遠來看快樂,要理智地去尋求快樂。你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而給自己埋下一個痛苦的禍根,結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義”。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說道德上的完善。他們認為人身上最高貴的部分,是人的靈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這部分滿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等,包括馬克思,他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滿足。

  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如伊壁鳩魯強調,物質慾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慾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慾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約翰·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別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嚐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在中國哲學裡,我感覺,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快樂。儒家比較接近“完善主義”,儒家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學家認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說人是受慾望支配的,慾望就意味著匱乏,你缺什麼往往就對什麼有慾望,而匱乏意味著痛苦。所以,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慾望滿足以後,人是不是就快樂了呢?非也。慾望滿足以後是無聊。叔本華說,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滿足身體的、物質的慾望層面來理解的話,幸福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超越慾望層面來看幸福,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愛讀書,你渴望去讀那些好書,你知道一些好書在等著你讀,那個時候你會痛苦嗎?你不會。讀完了以後你會無聊嗎?不會。你感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你會因此快樂。這就進一步說明,我們談幸福問題,一定要超越純粹慾望的層面,要從價值觀角度去談。

  ***摘編自周國平《幸福的哲學》***

  1.下列有關“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西方“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們在滿足自身靈魂、精神的需求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B.有人說,幸福好像是很主觀的個人感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對幸福的認識也就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C.按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做各種事情其實都是獲得幸福的手殷。

  D.亞當·新密、約翰·穆勒一派認為幸福是身體無痛苦和靈魂無煩惱,而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近代以來,英國哲學家休謨等人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你若只追求一時的、跟前的快樂,最終你得到的也許是更大的痛苦。

  B.叔本華認為人生充滿著痛苦和無聊,人受慾望支配,慾望沒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而滿足以後則無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C.伊壁鳩魯認為,物質慾望的滿足不能使人快樂,只有滿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種快樂才會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D.在幸福這個問題上之所以眾說紛紜,是因為每個人看重的不同。我們若僅從滿足身體和物質慾望的層面理解,就不會有幸福感。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哲學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也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屬於“快樂主義”,莊子認為與天地精神往來快樂無限。

  B.西方“快樂主義”認為,身體健康、靈魂安寧讓人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人們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快樂,並理智地去尋求快樂和幸福。

  C.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這種思想和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康德等人強調的精神滿足比較接近。

  D.人們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獲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脫純粹物質慾望的支配,豐富精神的世界,尋求心靈的滿足。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於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

  太宗徵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師還,授鄭州刺史。帝以業老於邊事,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會契丹入雁門,業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陘而出,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副之,然失利。未幾,詔遷四州之民於內地,令美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餘萬,復陷寰州。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監軍王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於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託邏臺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4.下列文中,畫線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

  B.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

  C.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

  D.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B.遷, 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升遷。也有貶謫、放逐之意。如遷謫、遷客、“左遷”,就是貶官。

  C.詔,指上級給下級下的文書或命令。

  D.契丹,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曾建立北方重要封建政權“遼”。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楊業敗至谷口卻不見埋伏的援軍,自知必死無疑,卻仍不投降,力戰至被俘,絕食而死。

  B.楊業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勸北漢主劉繼元投降北宋,而並非是貪生怕死。

  C.楊業不主張正面與遼軍作戰,但是王侁懷疑他另有圖謀,楊業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決定首先出戰。

  D.楊業年青的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暗用兵法運用鷹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獵所獲得的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在漢語。***10分***

  ***1***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2***既降,帝使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師還,授鄭州刺史。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列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卜算子

  張元幹

  風露溼行雲,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鬥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8.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溼”“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6分***

  9.“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蘇軾《赤壁賦》中“客”的簫聲悲涼異常,“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兩句極盡描寫了這一音樂聲足以讓天地萬物為之動容。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女主人公用感嘆句,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勸告所有女性不要與男子沉溺於愛情。

  ***3***《蘭亭集序》中,王羲之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批判了老莊的虛無主義思想及東晉的玄談之風。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後的方框塗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字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瓷 瓶

  薛長登

  家中有一個寶物,顧林在8歲那年就知道了。寶物是一個瓷瓶。瓷瓶上畫著一幅仕女圖,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機對著瓷瓶各個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車來到市區的一個叫著“王記”的古董行。

  這時他的手機響了,是母親打來的,母親告訴他醫院催著交錢。他說,知道了,並叫母親不要著急。

  “你們這裡收古董嗎?”顧林低聲問正在電腦上忙著的一個男人,他是王經理。

  “你有什麼古董?”王經理問。

  顧林把手機上的照片翻給王經理看。

  “瓷瓶現在在哪裡?”王經理問。

  “在家裡。”

  “不知道是真品還是贗品?”王經理自言自語。

  “應該是真品。”顧林說。他有點心虛,其實他也不知道是真品還是贗品。母親常對他說,那是你父親一直為之驕傲的東西……

  王經理打了一個電話,一個穿著唐裝的60多歲的老人從樓上下來。人們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學的教授。

  顧林把手機送到老教授手裡。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睜大,後陷入深思,後又搖了搖頭。

  “剛才聽犬子說瓷瓶在你家裡?能方便去看看嗎?”老教授問。

  “能。”他說,“不一定賣。”

  “不妨。去觀賞觀賞。你不賣也不妨。”老教授說。

  “顧林啊,快點來啊,又催交錢了。”母親電話再一次打來。他連連說,“知道了。”

  “胎骨薄勻,繪畫細膩,不錯。”老教授看到瓷瓶說。

  老教授邊看邊摸。他時而嘴角露出一點微笑,時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語。“你認識顧開庭嗎?”老教授問。

  “是家父。”他說。

  “他人呢?”老教授問。

  “他住院了,急需要錢,不是這樣我還不賣。您怎麼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過一面之緣。你打算賣多少?”

  “3—30萬。”他說。

  老教授沉思片刻,說,“好,30萬就30萬。”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經理付8萬元現金給顧林,還開了一張22萬元的支票,還親自給他寫了個條子。

  “你怎麼有這麼多錢?”母親看到幾捆錢後,驚奇地問。

  “賣了瓷瓶。”他如實說。

  “也罷。你快去交錢,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錢多。你爸還沒醒轉過來,這次受苦了。”母親說時眼裡含著淚,“那個撞了他之後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來?”

  “應該能。”顧林安慰母親。

  兩天後,父親醒了過來。

  父親出院後,問瓷瓶賣了多少錢。顧林說,“30萬元。”

  父親說,“可以了。”

  “看過瓷瓶後,買家還提到你的名字。”顧林說。

  “他會認識我?不可能啊,這個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離這遠著呢,而且又這麼多年了。”父親說。

  年底的一天,顧林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約他到市黃海咖啡館見面。

  “是您?”他一見面就認出老教授,陪同他的還有他的兒子王經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歡它了,無論是真品還是仿品,我無所謂,看到它親切啊。”老教授說,“你知道你家怎麼會有這個瓷瓶的嗎?”

  顧林說:“我聽母親說,25年前,父親在江南打工,在一個冬日裡,他救了一個落水的孩子,還救了跳到水裡救孩子的父親。天冷,父親自己差點送了命,這家是開古董店的,就送了這個瓷瓶,聽母親說父親當時還不願意要,嫌棄它不能吃,還易碎,人家開古董店的老闆正好到江北有事,父親帶著瓷瓶順便坐著人家僱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親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著王經理說。

  “怎麼這麼巧?”顧林笑著感嘆。

  “其實我那天一看到這個瓷瓶,我就感覺是以前送出去的那個瓷瓶。”老教授說,“當年我父親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鑑定過的,說是後人仿造的,知道它並不值錢,可是當時我的家裡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還是把它送給你父親。這些年我們一直愧疚啊,你父親救了我家兩條命,我們卻給他一個不值錢的東西。為了這個瓷瓶,我們才在江北開了個分店,就想找到你父親啊。”

  “原來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錢了!”顧林說。

  “不是錢的事”,老教授說,“我們現在就去見你的父親,瓷瓶我們也帶來了,送出去的東西我們不敢再要回來。這次我找專家鑑定過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錢?”顧林問。

  “最少400萬。”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當年顧林父親救人之後,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見他並非施恩圖報之人,不想因為救了別人就接受別人的饋贈。

  B.小說以“瓷瓶”為題,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線索,貫穿全文始終;以“瓷瓶”為題揭示了小說的主要內容。

  C.老教授鑑別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顧林家裡看到瓷瓶,立刻感覺到這是一件真品,於是以30萬元順利成交。

  D.顧林兩次接到母親打來的催款電話,這既交代了顧林家裡當時所面臨的困境,又為下文顧林賣掉瓷瓶埋下了伏筆。

  E.顧林在對話中介紹了父親當年救人的事情,這一細節主要是為了塑造父親的高大形象,同時也補充交代了瓷瓶的來歷。

  ***2***老教授提出去家裡看看瓷瓶,顧林說他不一定賣。請結合文字分析顧林此時的心理。***6分***

  ***3***小說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以瓷瓶的真正價值“最少400萬”收尾,這樣結尾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8分***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題。***25分***

  “飛虎將軍”陳納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正遭受著日本法西斯的瘋狂蹂躪。戰爭中,從空中給予日本敵機致命打擊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國“飛虎隊”,其隊長則是有著“飛虎將軍”美稱的陳納德。

  1937年,中日之戰一觸即發,增強中國空軍作戰能力迫在眉睫,當時,陳納德已經從美國空軍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國擔任中央信託局機要顧問的霍勃魯克非常欣賞他精湛的飛行技術和過人的軍事才能,推薦他來華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顧問,並給他寄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祕書長宋美齡的親筆邀請信。5月,陳納德來到上海作為期三個月的考察。在上海,陳納德受到民眾的熱情歡迎和宋美齡的接見。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終於在中國了。希望能在這裡為正在爭取民族團結和爭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勞。”

  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陳納德聽到訊息,當即決定留在中國,表示願在任何能盡其所能的崗位上服務。他認為“中國對日之戰,是美國也將捲入的太平洋之戰的序幕”,他要為中國,也為自己即將捲入戰爭的祖國盡一份力量。此後,陳納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籌建航校,訓練飛行員,悉心傳授戰鬥機飛行技術和作戰技術,他多年前的軍事理論著作《防禦性追擊的作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同時,他著手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地面空襲報警系統,以便戰鬥機駕駛員及時攔擊敵機。為了增強空軍的戰鬥力,1940年10月,陳納德赴美招募志願者,雖遭遇了很多挫折,但從未放棄。經過將近一年的艱苦努力,志願隊組建成功,後被編入美國陸軍航空隊。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爭全面展開。20日,志願隊在昆明和日軍進行第一次正面交鋒。日軍來犯的10架轟炸機有6架被擊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損於途中。而志願隊的飛機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駕駛員受輕傷。首戰告捷,給飽受日機轟炸的昆明人民以極大的鼓舞。當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為志願隊舉行了盛大的慶功會。陳納德深受感動,熱淚不禁湧出……報紙頭版頭條報道戰鬥經過,稱美國志願軍的飛機是“飛虎”,“飛虎隊”從此成為志願隊的代稱。

  次日清晨,陳納德收到駐紮在緬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隊的報告,說有敵機在附近出沒。陳納德立即覆電說:“據過去日本人的慣例,偵察機出現區域的地面重要軍事目標,將會在次日,最遲不超過三日遭到空襲,務必嚴加戒備。”果然不出所料,23日開始,日軍連續空襲仰光,飛虎隊第三中隊和英國皇家空軍迎頭痛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仰光的連續空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陳納德也從一個鮮為人知的、退役的美國陸軍航空隊上尉,成為名揚天下的新聞人物。

  此後,飛虎隊又在怒江阻截戰、桂林保衛戰等戰役中,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也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陳納德1942年晉升為准將後,主動向中國政府提出停發津貼。1943年晉升為少將,同年12月,成為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1958年臨終前又晉升為中將。

  抗戰八年,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和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45年飛虎隊解散時,陳納德收到中國國民政府的最高嘉獎。在中國,陳納德還收穫了愛情,1947年和中國記者陳香梅喜結良緣。陳納德的命運和中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正如他所說的,“我雖然是美國人,但我和中國發生了如此密切的關係,大家共患難,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個中國人”。

  陳納德去世後,安葬在美國阿林頓公墓。墓碑正面鐫刻著他生前獲得的各種獎章和勳章,背面寫著“陳納德將軍之墓”七個中文大字。

  ***摘編自趙家業《陳納德》***

  相關連結

  ①抗戰初期,美國政府對日本侵華戰爭持“中立”態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國顧問在華幫助中國,要求美國下令讓他們離開。美國國務院釋出撤回命令,但陳納德拒不執行,他斬釘截鐵地說:“日本人離開中國時,我會高高興興地離開中國。”***百度百科***

  ②中國人的友誼最寶貴的體現,莫過於在日軍佔領區冒著生命危險搭救被追殺的美國飛行員和從那些地區不斷地送來情報……為了擴建在成都郊外的飛機跑道,那裡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餘萬民工,三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陳納德回憶錄》***

  ③1990年,美國發行了紀念陳納德將軍的郵票。當年的飛虎隊隊員每年軍人節都要到華盛頓祭奠他。在中國,重慶要建飛虎隊紀念館,昆明把從城裡到機場的一條公路,重新命名為陳納德路。***《北京青年報》2007年11月12日***

  ⑴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都是***5分***

  A.陳納德憑著精湛的飛行技術和卓越的軍事才能,為中國抗戰立下赫赫戰功,自己也從一名退役上尉成為聞名全球的“飛虎將軍”。

  B.為擴建成都郊外的飛機跑道,三十多萬民工只用三個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陳納德認為,這是中國人民對飛虎隊深厚友誼的最寶貴表現。

  C.作為一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飛虎隊隊長,陳納德曾經登上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的封面。

  D.在霍勃魯克的大力推薦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祕書長宋美齡親自給陳納德寫去邀請信,陳納德接信後當即決定來中國支援抗日。

  E.為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飛虎隊在中國浴血奮戰,做出傑出的貢獻,因此被國民政府授予最高嘉獎。

  ⑵陳納德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分析。***6分***

  ⑶陳納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懷念的一個重要原因。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⑷為什麼陳納德說自己是“半個中國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①消防工作必須立足於________,從提高公眾的防火意識做起。

  ②即使現有的產品暢銷,也要________,抓緊技術儲備與新產品開發。

  ③如果我們不從小事做起,________,那些細小的苗頭最終可能釀成大禍。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漸  未雨綢繆

  B.防患未然  未雨綢繆  防微杜漸

  C.未雨綢繆  防微杜漸  防患未然

  D.未雨綢繆  防患未然  防微杜漸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駕駛員除了要有熟練的駕駛技術、豐富的駕駛技術外,汽車本身的狀況,也是保證行車安全的重要條件之一。

  B.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兒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的故事,對青少年觀眾很有教育意義。

  C. 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實質上就是這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深重災難,也絕不放棄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從而促進自我發展的精神昇華歷程。

  D. “五大道歷史體驗館”專案以五大道歷史為背景,以洋樓文化為主線,結合歷史圖片、歷史資料、歷史物品、歷史人物,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現當年的洋樓生活。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手機的發明者無疑是偉大的,他改變了人們通訊的最基本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騷擾資訊、流量黑洞、惡意軟體、隱私威脅甚至病毒,都會讓你苦惱至極。

  ①很多人甚至把智慧手機比作一個迷你型電腦

  ②當智慧手機帶給你無限樂趣與便捷的同時

  ③在移動的狀態下依然可以讓人們實現通訊自由

  ④在此基礎上的智慧手機又讓這個世界多了些變幻莫測的色彩

  ⑤它的隱患黑洞會被無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總是逃不出辯證法的“魔咒”

  A.③⑥⑤②④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②⑤①④③⑥ D.③④①⑥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