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鵝教學反思

  《大白鵝》是孩子們課堂教學的美術活動之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1.材料上的考慮,注重了色彩美

  前兩次試上活動中,我們請幼兒在綠色和橙色紙上繪畫大白鵝,雖然效果也不錯,但我總覺得大白鵝不夠突顯。一次我到蘇州觀摩優質課比賽活動時,看見蘇州那所幼兒園的牆上張貼了一幅幅黑色卡紙的水粉畫作品,頓時讓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到了讓幼兒在黑色卡紙上畫大白鵝,這樣不僅可以讓大白鵝的白、紅在黑色上十分的跳出、醒目,更擴充套件了幼兒的想象空間,可以讓幼兒隨意的想象大白鵝在什麼地方遊戲,而不會出現綠色底就是草地的狹隘局面,對幼兒的拓展思維的發展有利。

  顏料的色彩我為幼兒準備了白、紅、黑三種顏色,背景裝飾的藍、綠、黃、粉色則用了油畫棒,這樣不僅可以讓白、紅色在黑色底版的襯托下顯得更加亮麗、漂亮,而且還避免了因為顏料顏色太多,不停的換色造成混亂、混色而影響了整幅畫面的美感。

  2.運用故事情境來畫白鵝,易於幼兒理解和掌握

  雖然我班幼兒已經嘗試了近一年的水粉畫,但對於學習繪畫一種新物體的幼兒來說,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要想讓幼兒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不同姿態的白鵝造型,老師枯燥的講解、示範,幼兒不一定理解和掌握,只有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才能讓幼兒又快又好的理解和表現出來。於是我結合了大白鵝的外形特徵,創編了一個“草地上有兩個蛋寶寶,它們因為分離孤獨而打起了電話”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中很快就學會了畫大白鵝。隨後我再引導幼兒知道,只要變換兩個蛋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就能畫出不同姿態的大白鵝形象。這種方法不僅增添了作畫的樂趣,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作畫難度,讓幼兒輕鬆愉快地學會了畫大白鵝,非常有趣,也更體現出了它的有效性。

  篇2

  以前我們開展繪畫活動,喜歡給幼兒欣賞老師的範畫,雖然讓幼兒清楚地感知到所要畫的內容,但卻大大扼殺了幼兒的創新想象能力,很多幼兒會有意無意的模仿起老師的畫面內容,缺少了自己的想法。此次活動我就脫離了範畫束縛,沒有任何的範畫作品,只有老師在技能上的引導,這樣對幼兒的想象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幼兒在明確大白鵝的畫法後,他們就發揮了自己無盡的想象力,大膽地表現和創新,畫出了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大白鵝形象,讓我不得不驚歎和佩服孩子們的無窮想象力。

  以下是我發現的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我的改進:

  我在活動開始部分的欣賞環節引導的比較多,導致了整個活動時間比較長,可以把自己的引導語再提煉一下,變得更簡潔、有效些就更好了。

  在欣賞環節部分,當幼兒講到不同姿態的大白鵝時,可以出示兩個圓圖片,讓幼兒自己來擺擺它們的位置,通過擺放知道因為圓的位置變化而出現不同的姿態造型,既是後面的繪畫環節的準備,也是銜接,從而也顯得更有系統性了。

  篇3

  在傳統的美術活動中,我大都會採取讓孩子們看範例,讓他們進行臨摹作畫,或者是教師在黑板上講解示範,讓孩子們跟著老師來畫。這樣的做法往往是侷限了孩子們的創作與想象,而且太注重於幼兒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跟現代的教育理念是違背的。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行為,我採取了引用古詩的詩句,讓每一句詩句作為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我發現這樣更易於讓幼兒接受。因為孩子們只有在自己的體驗下才會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更何況我們的孩子是屬於城鎮的孩子,可真正近距離地觀察鵝的幼兒幾乎沒有,所以為了幫助幼兒理解“蹼”是怎樣的,活動中我特意用紙剪了鵝的腳與雞的腳的形狀,讓幼兒直接地去比較雞腳與鵝腳的不同之處,並瞭解“蹼”的作用,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積累新的認知經驗。

  在活動的最後我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評價方法,去說某某孩子的大白鵝有多好看、又有多像,而是把問題帶給孩子們:會游泳的動物而且長有蹼的動物還有誰呢?更是激發了幼兒對了解事物的探究心理,我想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機,因為教育的最好時機只有在特定的時機下才會產生特定的效果。當我把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進行展示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齊聲吟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種意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