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湖教學反思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於歌唱性。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上週我們學校進行了聽評課活動,我受益匪淺。我選的是四年級下冊第三課《大雁湖》,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在匯入部分,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我給學生表演了一段蒙古族舞蹈,接著帶領學生學習蒙古族幾個簡單的舞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也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歌曲前,我讓學生一起來分享自己收集到或者瞭解到的心目中的蒙古族是怎麼樣的,在這一環節中很多同學都積極的參與,通過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更好的為後面學習歌曲作鋪墊。

  在學習歌曲中,從朗讀歌詞到歌曲演唱再到表演,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順暢,在最後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表現蒙古族人民豪放激昂的性情,同時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創設表演環節。通過上本節課,我覺得在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歌曲的難點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得不夠好,有些學生唱得不準,如果能帶學生一起畫拍子來唱幾遍,應該會更好。整節課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了其中,有小部分學生不夠積極主動,也許是 缺乏勇氣和興趣,我想以後要多想點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培養他們的膽量。還有就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不明顯,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篇2

  推薦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於歌唱性。歌曲中通過對美麗的大雁湖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人們熱愛家鄉的真切感受。歌曲為2/4拍,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

  因為本課所學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這節課我以遊覽內蒙古風景“大雁湖”為主線,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蒙古族風俗人情、音樂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裡,讓學生感受到本節課的情感主題----愛家鄉。

  一開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為背景音樂、表現蒙古族人民風俗習慣和大雁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圖片的幻燈片,讓學生在溫馨氛圍中瞭解蒙古族及感受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音樂。同時以“大雁湖”為原型,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湖泊,要求學生能通過自己在課堂上的認真學習,用自己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所學到的知道來灌溉土壤,讓它開出繁花朵朵,使這個了無生機的湖泊變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樣,引來美麗的鳥兒。把單調的課堂評價變成了一幅實實在在的風景畫,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並能在評價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篇3

  本首歌曲結構短小,內涵深刻,感情真摯,但因為有切分節奏的反覆運用與出現,使歌曲曲調委婉,並不能讓學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讀歌詞的環節中,我把帶有襯詞的“光啊哈嗬”這兩小節提出來著重指導。從一路的朗讀歌詞到詞曲演唱,孩子們始終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著。末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瞭解蒙古風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蒙古舞蹈的動作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然後展示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來猜舞蹈動作的出處,這樣的一種互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慾望,他們十分願意接受。雖說四年級的孩子顯然不再像低段的學生那般放得開,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終覺得,只要講臺上的老師也真正放開了自己,音樂的氛圍是可以傳染的,如同今天這堂課,他們能隨著音樂,合著拍子大方地舒展著自己的身體,我看他們律動得一點都不比我拘謹,反而很快活很意猶未盡。最後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紹美景“大雁湖”,引出我們介紹我們的家鄉----夷陵區,聆聽並輕聲哼唱《這是一個好地方》,滲透“愛家鄉”的情感主題。

  這節課學生和我都很盡興,上的十分的順利與流暢。但是,在指導歌曲難點“光啊哈嗬”這兩小節節奏時,我重點只引導學生讀出了節奏,但這兩小節的旋律在音高上還有一個大跨度的大跳,我卻沒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後,很多學生都沒能用準確的音準唱好這首歌曲,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失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細節的處理,做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讓我的課堂不僅要充滿歡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裡高效率的汲取音樂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