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樣一抹色彩隨筆

  大千世界,色彩繽紛,每一位生靈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抹色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小時候的我是一個十分喜歡畫畫、塗鴉的孩子,我時常用油畫棒或是水彩筆在一張潔白的紙上畫房子或藍天,每當我看到潔白的紙變得五顏六色時,我的心情都會感到無比快樂與幸福。長大後,我才發現,其實,我的生活也如同一幅畫,也有那樣一抹色彩,正是這一抹不同尋常的色彩曾給了我無窮的力量。

  小學時的我是一個不善於與人交往,性格內向又愛流眼淚的女孩。那時的我因為手腳十分笨拙,所以在班上,男同學時常來欺負我,連一些一向十分溫和的女同學也十分瞧不起我。上體育課或課間自由活動時,我也常在受到他人的排擠後,一個人悄悄地坐在操場邊的石凳上抹著眼淚,一些同學還要冷冷的插上一句:“就知道哭,真沒本事。”這些在小學時的我看來不過只是一些家常便飯罷了。那時,我的心中一片空白,一直在渴望得到一抹可以使我的心填滿光亮的色彩。

  到了我上六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胡老師似乎發現了我內心對色彩的渴望。一次,在我又一次被幾名同學嘲諷後流淚時,她聞訊後連忙趕來,先嚴厲批評了那幾名同學,又安慰我叫我堅強不要哭泣,我頓時擦乾眼淚,心中充滿了暖意。在一次語文課上,全班同學在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都積極踴躍地舉起手,而我也漫不經心地舉起了手,沒想到老師竟第一個點我起來回答這個問題,待我回答完後,老師表揚了我,這時,在我的心中,那一抹溫暖的色彩再一次的出現。

  從那時起,我揚起了自信的風帆。不管上什麼課,我都會大膽的舉手發言,無論遇上什麼事,我都會盡力去做好。就這樣,我贏得了許多老師的讚許,也得到了同學們的尊重。小學的最後一屆田徑運動會上,我大膽地、盡情地展現自己的長跑優勢,大步向前衝去,並在八百米長跑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打破了我們班女子長跑零第一的記錄。此時,我的心中早已被那抹光亮的色彩所填滿。這種勁頭一直持續到了我小學畢業。在最後一個學期的評語中,我看到了胡老師對我的期待,我也流下了不捨的淚水。

  有那樣的一抹色彩,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可以溫暖人的心靈。正是這樣一抹色彩給予了我力量,讓我揚起了自信的風帆。這一抹色彩將會在我的心中永存,我也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奮勇拼搏,決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

  篇二

  我想,世界凝聚了每個人的色彩,我們都不該活得像一張白紙,雖潔白無瑕,卻單調乏味。揭開心頭的紗,隨意勾勒的一兩筆彩色線條,竟也成了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我家的角落,有一架鋼琴。凝重的黑色和笨重的外表是我對它的最初印象。說起學鋼琴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我覺得新鮮好玩而興致大發,或許這隨便的開始早已決定了最終的不了了之。練習生活的枯燥無味與意志的消沉讓它成了我的負擔,想要放棄,但想到對父母承諾一定好好練琴的宣言,卻欲言又止,周而復始。曾經引以為傲的鋼琴最終成了備受冷落的無用之物。承諾,原來這麼容易背棄。

  磕磕絆絆地,這架黑色的鋼琴與我相伴了五年,暗淡無光。

  對這黑色鋼琴的厭倦止於一個朋友的拜訪,她望見這醒目的鋼琴,欣喜萬分,要求我彈。我自然不好推脫,但此時已有一年未碰琴,心中有些久違的激動與忐忑,坐上琴凳,雙手附上琴鍵,生疏,但又隱隱的熟悉,一首曲子斷斷續續地流淌出來,雖較完整,但美感與意境已在一次次的停頓與錯誤中消磨盡無了。我有些窘迫,抬頭望她,她好似陶醉其中。她說:“你彈得真好,我也想學鋼琴。”

  令我詫異的是,她的眼瞳裡閃爍著彩色的光亮。

  “感受音樂的色彩啊!”她臨走前神祕地對我說,我不解,低頭審視那琴,仍然是無趣的黑色,但冥冥之中,又有什麼變了呢?我輕輕敲擊琴鍵,一個清澈的音符笑著蹦了出來。鋼琴它總是如此,無論我是否真心喜愛它,用心演奏它,它的音色總能穿透人心。著魔般坐下,如以往一般彈奏起來。為什麼放棄?最後會厭倦當初又為何開始?五年的陪伴難道不能體會到鋼琴的樂趣嗎?一串串音符好似在質問我,我無話可答,只覺得心中有些東西在漸漸瓦解,或許,是我與琴之間的隔膜吧。再回神時,忽然發現,那旋律,那音符,那黑白琴鍵,那鋼琴,流光溢彩,散發著迷人的色彩,原來它們早已被上帝賦予了最鮮豔的色彩,只是遲鈍的我,如今才發覺。

  瑪利翁說:“聲音是聽得見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見的聲音。”一曲終了,我終於發現,與我相伴五年的,是這“彩色”的鋼琴。

  只是隨意地塗抹,最終竟也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有那樣一抹名為“鋼琴”的色彩,點綴了我的人生。

  篇三

  大千世界,色彩繽紛,每一位生靈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抹色彩。王維愛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瑰麗壯大,鋼琴師們獨愛黑白兩色的鮮明、簡煉、純粹,而一抹微不足道的嫩綠卻在輕輕撥弄我的心絃。

  那是一個淫雨霏霏的下午,雨雖小,但挺密的,人在灰暗的天空下感覺有些沉悶,雨只是綿軟地飄著,給人一種想下卻不能痛痛快快地來場暴雨的感覺。

  我在學校二樓大廳讀報紙,聊以舒緩一下課堂上的緊張,當我讀了一面又一面,讀到報紙右上角時,我卻眼睛一花,彷彿瞟見了一抹嫩綠,躲在灰暗中,不甚明顯,再定睛找時,才發現在屏風後面有一株才七、八釐米的雜草,葉子上積累了厚厚的灰,我剛看到的是它那才新長出的嫩葉,還不如其他葉子顏色那般深,故被我發現。

  我開始驚異於它的生長位置,它就在一條窄窄的石縫中直接落了根,難以想象,一株小草的種子是借何等機緣從地面飄到二樓走廊又飄進這條窄窄的石縫呢?它又是憑藉何等毅力,在沒有陽光沒有雨露的室內環境下,靠走廊飄來的些許水蒸汽頑強地存活呢?看它葉子上厚厚的灰和身旁的蜘蛛網,我甚至懷疑它是和小學剛畢業的我一起邁入這所中學,或許,還要更早,它就一直像這樣默默地聽著學生們朗讀、嬉笑、讀報……躲在牆根處默默地生長著,但無人發現——它實在是太渺小了、太卑微了。

  但,現在,它卻和它背後玻璃幕牆上的小水珠一起深深映入了我的腦海裡,在它背後水珠的映襯下,它是雨中的強者,若問為何,那一抹新吐的嫩綠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還發現,即使在室內,它經歷的苦難也不比外面的草要少,它不得不早早地枯萎掉最底層的葉片,以給頂上的新葉提供一點點兒水份,所以它也因此永遠長不高了,可是我卻在這七釐米身軀中感到了一股堅韌不撥的精神與支撐生命、活出自己的那段傲骨。

  草既如此,人何以堪?

  又有多少像這株小草一樣的人,默默無聞地在惡劣的環境中奮力展現出生命的色彩,他們是卑微的,但它們也是最可敬的,他們可以活好自己、又何必還要學別人呢?

  當然,草難逃枯萎,人難免一死,但我卻認為那一抹嫩綠已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教會我活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