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的常識

  無論是工作還是打球,都有它的常識,打乒乓球也不例外。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配置桌球檯應注意的事項

  比賽時,雖然應在每一14m*7m的長方形中各擺一張桌球檯,但是在狹窄的會場上卻沒辦法這麼做.所以,若能取得參賽者的諒解,有時候範圍會更窄一點.可是,桌球檯的寬度,與另一張桌球檯之間的空間應該要隔開1.52m,否則,球員可能互相碰撞在一起而受傷.

  此外,桌球的球拍需以時速80-100km的速度揮出,所以若被打中臉部會受重傷.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一定要注意桌球檯的配置.如果要在狹窄的練習場放置很多桌球檯時,寬度設計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是配合全面打法的球檯配置.

  第二是配合基本練習的球檯配置.

  第三是配合發球練習的球檯配置,以這些方式考慮寬度的差距.

  發球練習時的球檯配置,可使球檯緊貼著牆壁,如果使用發球練習機等讓球迴圈時,可在其它地方放置多張桌子,就能有效地讓多數人在一起練習.

  :準確擊球的幾個重要環節

  一、判斷來球

  判斷來球是打乒乓球首要的一個環節,它是確定移動步法和擊球技術的根據。

  判斷來球主要包括判斷來球的路線、旋轉和落點。

  ***一***判斷來球路線的主要方法

  1.從對方擊球時的拍面方向來判斷來球路線。一般說來,對方球拍觸球時, 拍面所朝的方向,即為對方的擊球路線。例如,對方在正手一側擊球,球拍觸球 時,拍面正對自己的右角,為斜線球;拍面正對自己的左角,為直線球。 2.從來球通過網頂的位置來判斷來球路線。例如,對方在正手一側山擊球, 球從靠網的左邊飛來,多為直線球;球從網頂的中部飛來,多為斜線球。

  3.根據自己打出球的旋轉效能,預先判斷來球路線。例如,自己發反手強烈 右側上、下旋球,對方回球易飛向自已的右方;自己發正手強烈左側上,下旋球, 對方回球易飛向自己的左方。

  4.根據自己打出球的落點,預先判斷來球路線,例如:反手重壓對方反手斜 線大角度球,對方很難回擊直線球,一般回球路線多在自己左半臺或靠中間位置。

  ***二***判斷來球旋轉性質和旋轉強度的主要方法

  1.根據對方擊球時實際的揮拍發力方向和摩擦球的部位來判斷來球的旋轉性 質.如對方由上向下發力揮拍擊球,多為下旋球;由下向上發力揮拍擊球,多為上 旋球;由左***右***上***下***向右***左***下***上***發力揮拍擊球,多為右***左***側下 ***上***旋球。

  2.根據對方擊球時球拍“吃”球的“厚薄”和摩擦球的多寡來判斷來球的轉 與不轉。如球拍觸球時“吃”球“薄”、摩擦多,則來球轉;如“吃”球“厚”、 摩擦少,則來球不轉***相對而言***。

  3.根據對方擊球時發力的大小來判斷來球的旋轉強度,對方揮拍擦擊球的動 作幅度大,揮拍速度快,則來球旋轉強,反之則弱。

  4.從來球的飛行和球著臺後的反彈情況來判斷來球的旋轉性質。

  ***1***快攻球與加轉弧圈球相比,快攻球在空中飛行時和著臺反彈後的速度變 化不大,而加轉弧圈球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較慢,著臺反彈後的速度加快。

  ***2***加轉弧圈球與前衝弧圈球相比,前衝弧圈球的飛行弧線較低,速度較 快。

  ***3***加轉下旋球與不轉球相比,加轉下旋球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較快,著臺 反彈後下沉,前進速度較慢;不轉球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較饅,著臺反彈後往前 衝。

  ***4***左、右側旋球,空中飛行時其弧線沿揮拍方向產生順向偏拐。

  ***三***判斷來球落點的主要方法

  1.根據對方揮拍擊球時動作幅度的大小和力量的輕重來判斷來球落點的長 短。例如,快推、加力推、減力擋等。這些技術動作差別較明顯,易判斷。

  2.從來球飛行弧線最高點的位置來判斷來球的落點.來球飛行弧線的最高點 在對方球檯上空或靠近網前,相對來說,來球落點一般較短,反之則較長。

  3.接發球時,從對方第一落點的位置來判斷來球落點的長短。對方發球的第 一落點離端線近,來球多為長球,反之則多為短球。 判斷來球的路線、旋轉和落點的方法雖有多種,但主要的是從對方球拍觸球時 的瞬間動作來作判斷,在這一基礎上再輔以其他的判斷方法,對來球的性質也就能 判斷得更為準確了。

  :擊球時間

  擊球時間,指的是對方來球在本方檯面彈起後,球從著臺點經上升至下降的這 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可分成上升、高點和下降三個時期。而上升和下降則又 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擊球時間要依各種型別打法、體型高矮、來球效能而有所 不同。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好和固定擊球時間,有助於提高擊球的命中率。現就快 攻、弧圈和削球等型別分別談談不同的擊球時間。

  快攻類:正手攻球,在近臺對攻時是擊球的上升期;在中遠臺對攻時是擊球的 下降期。拉球***對削球〕是在下降期的前段。突擊***包括搓中突擊***是在高點期。

  扣殺機會球,對上旋機會球扣殺在上升期;對下旋機會球,尤其是近網球或中臺的 來球扣殺在下降期;對半高球扣殺在高點期。這是一般的情況,當然也有因特殊情 況而變化的。

  推檔,根據不同的風格和體型,大致有以速度變化為主,站位近,出手快的推 上升期;以速度力量為主,出手力量大的推高點期。 反手攻球,按照不同的風格,大致有攻高點與上升期之間和下降期兩種。

  弧圈類:正手拉加轉弧圈球,一股是在下降期的前段接近後段;前衝弧圈球, 一般是在高點期或上升期的後段***有時也有在下降期〕。反手拉弧圈球,一般是在 下降期。

  削球類:不論是以逼角為主還是以轉與不轉為主,一般都是在下降期去削球。 不過逼角多在下降期的前段,轉與不轉多在下降期的後段。 前面所談的擊球時間,應該是基本固定的。但有些優秀運動員用時快時慢的節 奏擾亂對方也是常有的。 對付這種快、慢不同的來球,一般地說,人快我快,人慢我慢,例如,快攻對 快攻、削球對快拉和突擊時,由於對方回球的節奏加快,出手回擊就要相對快一 些;快攻對加轉弧圈球或削球和削球對加轉弧圈球時,由於對方回球節奏減慢,出 手回擊就要相對慢一些。

  以上說的是出手時間要隨對方回球節奏的快慢來決定,但 在我方擊球時間上還是要求固定的。例如,對方拉加轉弧圈球,不管對方拉下降期 前段還是後段,回球的節奏快與慢,我方回擊都要選在球的上升期。又如,快拉對 付逼角和轉與不轉的削球,前者回球快,後者回球慢,而我方拉球均要求在下降期 的前段;突擊則均是擊球的高點期。因此,出手時間和擊球時間應嚴格地區別開 來。只有真正理解固定擊球時間和節奏變換之間的區別,才不會因對方節奏變換而 擾亂我方的擊球時間,從而保持合理的回擊。 當前,乒乓球運動不斷朝著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球的速度和旋轉大大加強, 七十年代與六十年代的弧圈球相比。

  其擊球時間也加快了***加轉弧圈球從拉下降期 後段到拉下降期前段,前衝弧圈球從拉球的高點期到拉球的上升期***。搓球過去都 是搓下降期,而現在不少運動員轉為搓高點期甚至是上升期。這些例證,反映出當 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但是,快與慢是辯證的統一。“決”由於爭取了 時間而能剋制慢,用旋轉慢的節奏也能使對方快不起來。所以,擊球時間和節奏的 變換不僅在訓練上起作用,在戰術運用中也是不能忽視的。

  :擊球位置

  合理的擊球位置,對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和動作的協調性很有幫助.擊球位置不 對,不但會使動作變形,而且也容易擊球失誤。 合理的擊球位置,一般是指”身前擊球”.尤其是攻擊型選手,身前擊球顯得 特別重要。身前擊球具體一點說,就是把擊球點選在身前,並在身前找好球與拍的 距離***擊球距離***。 不同的風格和型別打法,擊球距離是不同的。如以快速變化為主的人,回擊一 般來球,球與拍的距離較短,由於球與拍距離近,不僅有利於加快擊球時間,而且 動作也比較容易固定,以力量為主的人,球與拍的距離較長,有利於增大擊球力 量.因此,各種型別打法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找好擊球距離,特別是強調在身前 找好擊球距離,這點是十分重要的。 要找好擊球距離,一是注意根據來球落點離身的遠近選好擊球位置。例如,站 位離臺較近,對方發一長球***急球***時,必須及時移步後退,才能找好擊球位置, 站位離臺較遠,對方發一短球時,應及時向前上步,否則會因身體距擊球點太遠而 接不到球.二是在對方突然加速或減速回球的情況下選好擊球位置。這一點往往容 易出現問題。如削球時遇到對方突擊或拉前衝弧圈球,快攻過程中對方突然削一 板,就很容易出現等球從臺上跳起後才引拍***拉後手***的現象。由於引拍慢,拍與 球的距離拉不開,常形成“球頂板”,使動作不協調。這看起來好象是由於動作錯 誤造成的失誤,實質上是球與拍的距離問題。只要作到迅速引拍,拉開距離,問題 也就迎刃而解了。三是身體來不及後移時怎樣去選擇擊球點.如兩面攻的人,反手 發力進攻時,站位通常是右足稍前,左足在後,發力後重心由左足轉到右足上。此 時如對方以不快不慢的推擋球***尤其是反貼帶一定上旋的來球***回擊中路或正手, 就有可能發生由於重心前移,右足來不及後退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在身前找 好擊球點,藉助腰部稍向右轉來拉開一點距離,迅速打一板快抽或滑一板來作過 渡。正手攻球發力後,站位與上述相反,若對方以較快的速度將球回擊到反手,由 於重心關係左足也會不及後退。這時也應在身前找好擊球點,以反手快撥或迎前推 擋作過渡。在這些特殊條件下,必須靈活地選擇好擊球點,以保證回擊的協調性和 準確性。

  :擊球力量的調節和運用

  乒乓球技術,擊球力量的調節和運用甚為重要。它對保證擊球的準確性和戰術 的變化有很大幫助。在一般情況下,要重視中等力量的擊球,因為它是力量運用的 基礎。訓練中,力量調節分下列幾種:兩面攻,左推右攻的中等力量, 加力***包括突擊和拍殺***,借力和借力中發力、減力,弧圈球中的真假弧圈。戰術中力量的運用,基本分為種。

  ***一***人輕我重 例如對攻球***包括弧圈球***,以推擋或反手攻,拉弧圈或側身攻重壓對方,迫 使對方後退或輕擋回擊.又如用加轉、前衝弧圈球、突擊球對付削球,使對方處於 被動,搞不了旋轉變化,力爭主動。

  ***二***人重我輕 兩面拉弧圈球對推攻,被推擋壓住反手,採取主動退後半步,以中,輕等力量 的弧圈球“掛”住對方斜、直線,伺機反擊;對方側身發力硬打反手時,用輕巧的 推擋變直線。推攻對兩面加力硬拉弧圈球,用輕巧的推擋斜、直線等方法化被動為 主動。

  ***三***人輕我輕 弧圈、快攻相互間的對壘,互相使用“擺短”。控制.削球對攻球遇到對方輕 拉時,使用輕送不轉球回擊;對推中互相“快點”下旋球等。

  ***四***人重我重 一方側身發力,另一方加力推擋回擊或是正手打回頭。削球接突擊時的加轉。 加力對拉弧圈球......

  ***五***輕重結合 弧圈球對削球的真假弧圈球的運用。快攻對削球的輕重力量拉球、拉中突擊、 突擊後轉拉。推擋對弧圈球運用加力和減力。弧圈球對推擋或對弧圈球的“掛”中 發力,發力後轉“掛”。削球轉與不轉的反覆變化等。 以上五種情況都是體現了力量調節在戰術中的運用。運用輕重力量應該注意不 要因“重”而致發死力,也不要因”輕託”而不敢控制球以致造成無謂的失誤。五 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絡的。不僅在一場、一局比賽中,甚至在一分的爭奪過程中,力 量輕重的交替運用也是常有的,因此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擊球時拍形的調節

  乒乓球的旋轉效能基本上分上旋、下旋、側旋***側上、下旋***和不轉等。旋轉 效能的變化,取決於球拍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很好地研究觸球部位和用力方 向的協調配合,才能提高擊球的準確性。但怎樣對付各種不同旋轉效能的來球呢? 這就要本著對不同性質的來球採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由於來球的旋轉效能、彈起的高低、距網的遠近,以及決定採取的回擊方法的 不同,球拍觸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常常是有變化的。這裡提到的球拍觸球部位的變 化,即是指擊球時拍形的調節。 例如,推擋球大多數是用調節拍形回擊的,若推下旋的來球或推對方搓過來的 球,拍形應稍仰,使球拍觸球的中下部,向前方用力.推加轉弧圈球,拍形應前 傾,使球拍觸球的中上部,向前下方用力等。 直拍正手攻球的拍形基本有兩種: 一是固定拍形回擊,拍形與檯面夾角約成45一75度.這種拍形角度,常常是觸 球的中上部,只要隨著來球上旋強度的大小向前或向前下方用力擊出即可,動作較 為簡單,對對付攻球,弧圈球和不轉球較好,對付加轉削球和近網轉球同樣是觸球 的中上部,向前上方用力摩擦***一般稱為小上旋拉球***。這種回球方法較穩健,常 用來對付弧圈型發過來的下旋或近網短球,用拉起快攻的辦法來破弧圈球。 二是調節拍形擊球。拍形角度隨著不同旋轉的來球在擊球前加以調節。如對 攻,對弧圈球,拍形角度要求同上,對加轉削球,拍形角度約為90一100度,觸球 的中部或稍中下部,向前上方用力擦擊。對近網轉球,拍形角度約為100-110度, 觸球的中下部,出手時以快速“兜翻”的動作擊出***稱為小突擊***。這種回擊方法 速度快,力量也較大,有威脅力。但要求對旋轉的判斷能力強,反應快,手腕的靈 活性較好。對不明旋轉的來球,拉一板小上旋也很有必要。 正手弧圈球基本上是固定拍形稍前傾,以摩擦調節弧線為主。如對加轉削球, 觸球的中上部,多向前上方擦擊;對不轉球,運用前衝弧圈球觸球的中上部,向前 方擦擊。 削球和搓球,一般是以調節觸球部位和用力方向去回擊。如對付搓過來的不轉 球,手提高些,拍形角度成90度左右,觸球的中部,向前下方用力;對付搓過來的 加轉球則觸球的中下部或下部,向前或向前上方用力。削球對付加轉弧圈球,使用 反貼膠皮的,要使拍形前傾些,觸球的中上部,向下前方用力;使用長膠的,拍形 應稍仰,觸球的中下部,向前方削出。

  此外,還有一種調節擊球的方法,就是固定拍形用加大摩擦力來調節回球.例 如,一些以削球為生的人,不管遇到不轉或加轉球、側旋或一般上旋球***包括快拉 和不太轉的弧圈球***,均以較慢的出手,等球回落後,用加大削球的旋轉***加大切 球力量***來抵消來球的旋轉變化,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擊球過程中對身體的基本要求.

  3、構成乒乓球技術的五個因素

  ***1***速度 ***2***旋轉 ***3***力量 ***4***落點 ***5***弧線

  4、構成乒乓球技術命中率的五個原因

  ***1***擊球時間可分為:上升期***又可分為上升前期、上升後期***

  最高點***球落後跳起到最高點***

  下降點***可分下降前期、下降後期***

  對不同效能的來球和採用的回擊方法去選擇、掌握、運用不同的擊球時間。

  ***2***擊球位置***也叫擊球點***

  擊球位置是指球拍與球接觸的時候處於身體的位置,一般來說正手位的球的擊球點應在右側前方,反手位的球應在左側前方,這是最佳發力點,是不能改變的。

  ***3***擊球拍形

  擊球拍形是指接觸時球拍與球檯的角度,擊球拍形要根據不同效能的來球採用的回接方法進行調節,比如對上旋球用正手攻的方法回接,那麼拍形就要調節前傾的拍形。

  ***4***用力方向

  指回接球時,向什麼方向用力,一般來講正手位的球用於正手,攻球的發力方向是左側前方,反手位的球用反手攻球的發力方向是右側前方。

  ***5***用力大小

  發力可分為輕力、中力、大力,要根據來球的效能去調節用力的大小。

  5、擊球的五個環節

  ***1***判斷來球:準確判斷來球的旋轉、落點、速度***快慢***、力量***大小***高低等效能。

  ***2***轉動步法:根據來球的效能迅速移步到最佳擊球位置。

  ***3***調節拍形:根據來球的效能和採用的方法調節好拍形角度。

  ***4***出手擊球:在完成以上的三個準備步驟後才出手擊球。

  ***5***迅速還原:擊球后迅速交換重心,回到基本位置上,準備第二次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