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楊式太極動作規範

  練習太極拳者都知道,動作若是不規範,對關節會帶來很大的傷害。楊氏太極拳的特點就是規範動作,所以我們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自己動作,不要分神,把握住太極拳教學的要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將規範視為練拳之首

  1、初學者因動作生疏未能準確把握動作要求而使規範失準;

  2、較熟練者因錯誤動作未得到及時糾正而形成習慣性錯誤,使規範失準;

  3、有些人不讀拳書,無視規範,任我隨意,積年累月,形成頑固性錯誤動作,而使規範失準。很明顯,後兩種情況是影響太極拳規範的嚴重障礙。

  二、從基礎規範做起

  基礎規範是初學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點,也是練拳多年的拳友要經常進行錘鍊的重要內容。所謂基礎規範主要是指太極拳對身法的基本要求,包括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屈膝落胯、氣沉丹田等。

  三、將動作規範到細微之處

  1、要仔細研習太極弧線的規律性。

  2、仔細研習太極動作的完整性。

  3、要仔細研習太極技術的內含性。

  四、修正拳架,提高水平

  過去老拳師們的傳統教學方法不單要教會拳架,還要為學者拆架子、捏架子。這是提高拳架質量的重要一環。如今我們雖然難能遇到能夠拆架子、捏架子的名師,但完全可以按照拳理拳法在拳友之間自我進行拳架修正。

  其中有些規範,如中正規範、收臀規範、沉肩規範、垂肘規範、懸頂規範等,需著重由拳友之間相互摸索、引導、指正,而有些規範,如放鬆規範、入靜規範、用腰規範、發力規範等,則需主要通過自我反覆習練和體悟,最終找到規範的感覺,進入門徑。

  總之,習練太極拳離不開符合規範要求的拳架,而符合規範要求的拳架即是純正的拳架,只有純正的拳架才能顯現太極拳之本來面目。

  統楊式太極拳架式動作要解說明

  1、將演練者設定為面向南北,左東右西方位。

  2、演練者手腳的動作一般由腰帶動,手的內旋,外旋沿用流行說法,即手掌拇指一側向掌背轉動為外旋。如倒攆猴的前掌後拉的旋轉。向掌心轉動為內旋,如摟膝拗步推掌的旋轉。

  3、所述抱球狀是形似抱球,在整套動作中沒有這個動作,是一個過渡式的說法是為了便於理解。

  第一式預備式

  動作1:演練的人面向南面,兩腿並起,自然站立。掌在兩胯旁,兩眼平視前方。

  動作2:左腳向左側慢慢自然而然分開站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或略寬於肩,為開立步。不要形成八字腳,要含胸、拔背、鬆肩、鬆腰、鬆胯。下顎微收,舌頂上顎。眼平視前方。

  注意事項

  此式準備練拳,要選好場地,以防練習中不必要干擾,還要平心靜氣,精神內斂,排除各種干擾雜念,開始用意。

  第二式太極起勢

  動作3:兩臂慢慢自然向上抬起,高與肩平,兩臂自然而然伸直,手心向下,腕掌與肩平。眼平視前方。

  動作4:送肩垂肘,兩掌下按,兩腿屈膝下蹲,兩手指向前,全身放鬆。

  注意事項

  1、此式要注意貫徹楊式太極拳所述太極十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虛靈頂勁,鬆腰胯、分虛實,上下相隨,用意不用力,內外相合,意氣相連,動中求靜”的宗旨,而且要貫徹到整套拳架之中去。

  2、兩臂平舉時,以肩領肘,以肘領手。有向外膨脹之意,意守腹部***丹田***。

  3、曲膝是由無極到太極的一個轉變過程,曲膝後即分陰陽虛實。做曲膝動作時,上

  身保持正直,全身放鬆,不前俯後仰重心落至兩腿中間,用意不要太濃,形成回收與下按的自然墜力。

  4、意念和勁點:兩臂上舉時意念由手臂到手背,下落時沉肩墜肘到全掌。

  易犯錯誤:心不靜,手臂前上舉太快而且不均勻,用力下按,易突臀跪膝、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