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為什麼長鬍子

  破土而出的第一根鬍鬚是男性進入青春期的里程碑之一,是男孩與男人的分水嶺。男孩的青春期因人而異,大約在10歲至14歲之間。青春期間,鬍鬚受睪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激發而生長出來,它和隆起的喉結等一道成為男子的第二性徵。

  男性進入青春期後的第一性徵是睪丸和陰囊增大。睪丸步步發育成熟,漸漸具備產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能力。

  鬍鬚的出現與雄性激素有關,但並不意味著誰鬍鬚濃密誰就雄性激素特別多,誰臉上無須誰就體中無雄性激素。人體內雄性激素的正常含量是一定的。除雄性激素外,鬍子的疏密還跟遺傳因素有著密切關係。白種男子的鬍鬚普遍比其他種族男子要多要濃,而黃種男子的鬍鬚一般無法達到馬克思的鬍子那種茂密程度,這是人種遺傳基因在裡頭起作用。

  男人鬍子少,是因為長鬍須的區域性區位毛囊不發達,或對性激素不敏感所致,這很大程度又是由家族遺傳決定的。至於男子無鬍鬚是否病態,則要聯絡整個身體發育情況來判斷。如果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徵都發育良好,雖無鬍子也屬常態。如果已進入甚至過了青春期,鬍鬚仍毫無蹤影,第二性徵也萎靡不振,那就可能是專門調節控制性激素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出了毛病。

  男人一生最多長2.5萬根鬍鬚

  醫學研究證明,男人在成人後大約會長6000根至25000根的鬍鬚,而且每天會生長0.4釐米。

  關於鬍鬚的名稱,在上脣則叫髭,下脣的稱糶,頰旁的為髯,下巴的則是襞。從鬍鬚的位置來分,有:脣須、絡腮須和頦須。

  鬍鬚的結構有幾個部分。毛幹露出面板外面,毛根埋在面板裡面。毛根末端膨大部分叫毛球。毛乳頭是毛球下端凹陷部分,它內含神經末梢和血管,提供營養給毛髮。毛根周圍的袋狀結構叫毛囊,與附近的皮脂腺相通。只要鬍鬚還有毛球、毛乳頭和完整的毛囊存在,它就能再生。

  拔鬍子拔掉的只是毛幹、毛根,鬍子仍可再長出來,拔鬍子極易損傷面部面板、毛囊及相鄰的皮脂腺。附在面板表面的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發炎形成癤腫。

  鬍鬚所在部位正是醫學上所說的危險三角區,即是以鼻樑骨的根部為頂點,兩口角的連線為底邊做一個等腰三角形,它包括了上下脣、鼻子以及鼻翼兩側的主要面前器官。

  發生在危險三角區的感染很容易擴散,引起更為嚴重的炎症。如果蔓延到顱腔內的海綿狀靜脈竇,有可能引起腦膜炎或膿毒敗血症。

  醫生提醒,即使不是每天刮鬍子,鬍鬚也需要每天清洗,除掉沾染的塵埃。避免使用粗糙的香皂、肥皂來清潔鬍鬚,可以使用日常使用的洗髮劑,最好配以護髮素來保養鬍鬚。少量的滋潤劑有助於保持鬍鬚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