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胃炎吃什麼藥

  因為飲食的不規律和食品衛生的問題,不少寶寶都有或輕或重的腸胃炎,小兒腸胃炎怎麼辦?好得快?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兒腸胃炎治療,希望對你有用!

  

  1、昂丹司瓊靜脈液

  如果腸胃炎伴有嘔吐,可以口服昂丹司瓊靜脈液,昂丹司瓊有一定實用,單次使用即可減少靜脈輸液需求、住院需求及嘔吐。但是昂但司瓊的使用可能與小兒再次入院機率增加有關。

  6個月到17歲的青少年,治療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的用藥劑量的計算可基於體表面積或者體重。在兒科臨床研究中,樞復寧?靜脈注射時,使用25-50毫升生理鹽水或其它相容性溶液***見配伍部分***稀釋,輸注時間不小於15分鐘。

  2、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新生兒與3月以內嬰兒:按阿莫西林計算,每12小時15mg/kg;

  40kg以下兒童劑量:按阿莫西林計算,一般感染每12小時25mg/kg或每8小時20mg/kg,較重感染每12小時45mg/kg,或每8小時40mg/kg,以上均根據病情輕重而定。療程7~10天;其他感染劑量減半。

  40kg以上的兒童可按成人劑量給藥。

  3、香連片

  用於大腸溼熱所致的痢疾,症見大便膿血、裡急後重、發熱腹痛;腸炎、細菌性痢疾見上述證候者

  小兒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

  4、腸胃康顆粒

  用於小兒營養紊亂所引起的食慾不振,面色無華,精神煩憂,夜寢哭啼,腹瀉腹脹。

  開水沖服,一次5~10克,一日3次。

  5、口服補液鹽

  補液鹽屬複方製劑,主要成分為無水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可以補充鈉、鉀及體液,調節水及電解質的平衡。

  口服補液鹽能用於治療因腹瀉、嘔吐、經面板和呼吸道的液體丟失,而引起的輕、中度失水。此外,成人的急性腹瀉,以及小兒腹瀉補液治療,也可以使用口服補液鹽。

  口服補液鹽在使用時,一般先用1000毫升的溫開水稀釋一份補液鹽***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和葡萄糖20克***。服用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依據體重及脫水程度正確估計需用液量。一般輕度脫水,應按每公斤體重補充50毫升口服補液鹽,中度脫水為每公斤體重80毫升。兒童用量應諮詢醫生。稀釋時要嚴格按配方要求,不可過濃或過稀,一般臨床上建議一次性稀釋到一定濃度,服用時要少量、多次、慢服。

  小兒腸胃炎該怎麼治療

  1、嚴重的嘔吐與腹瀉可引致脫水,故當幼兒腹瀉次數趨頻繁或加劇時,父母要小心留意孩子是否有脫水的跡象,例如:口腔與舌頭異常乾燥、面板失去彈性、小便量顯著地減少、孩子可能會顯得煩躁不安,甚至神情呆滯等。如孩子有以上情況或父母有任何疑惑便應儘早帶孩子去見醫生。

  2、在腸胃炎初期,孩子的嘔吐會較嚴重,如果一次過飲用大量的水分,很易會引致嘔吐,可使用匙羹或針筒逐少的喂飼,會較易成功。

  3、除非經醫生指示,孩子無需轉用特別配方的奶粉,而母親亦可繼續用母乳餵哺。但有小部分患者會因胃腸炎引致暫時性的乳糖吸收不良,他們應按醫囑轉用低乳糖的奶粉***如豆奶或其他特別配方的奶粉***其他適合進食的包括粥、飯、粉面、薯仔、餅乾和新鮮蔬果等。不宜進食的東西高糖份、高濃度的飲食***如未經稀釋的果汁、汽水***、油膩煎炸的食物。

  4、一般腸胃炎是不須服用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可能會引致腹瀉及延長帶菌期,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需要使用抗生素。

  5、止瀉藥或能抑壓腹瀉的症狀,但幼兒使用時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如腸癱瘓,昏睡,甚至呼吸停頓,所以應儘量避免使用。止瀉藥並會令腸蠕動減慢,令病菌有機會滯留在腸中繼續繁殖而令病情延長及惡化。

  6、腹瀉期間,肛門周圍面板容易紅損,所以家長需注意保持孩子臀部面板清潔乾爽,常更換尿片,大小便後用清水清潔和輕輕抹乾臀部,有需要時按醫囑塗上保護***膏。

  7、胡椒50克,花椒25克,共研細末,置瓶中密封備用。用法:將胡椒花椒散置於肚臍上,藥用1-3克左右,用手按壓臍部,直至肚臍發熱,約10分鐘即可見效。此方對急性腸胃炎以疼痛為主者,具有明顯治療作用。

  8、灶心黃土50克,陳皮12克,生薑15克。先將灶心黃土用水煎煮30分鐘,去黃土,用黃土水煎煮生薑、陳皮約15-20分鐘,即可服用,此方對急性腸胃炎以嘔吐為主者,效果最好。

  9、白頭翁30克,蒲公英30克,黃連15克。水泡15分鐘,煎煮20分鐘,即可服用,1日服5-6次,最多服用2-3天,就可達到治療目的。此方對急性腸胃炎以腹瀉為主者,效果尤佳。

  10、石榴皮15克,生薑15克,烏梅12克。每日1劑,將上述煎煮約30分鐘左右,即可服用,1天服用3-5次。此方對急性腸胃炎以腹瀉為主者,具有顯著止瀉作用。

  11、注意脫水現象,小朋友是否有小便減少***嬰兒換尿布次數減少***,乾哭沒有眼淚,面板幹無彈性,嬰兒之前囟門凹陷等現象。無論有無接受點滴注射,都可購買拉肚子專用之電解質水給小朋友當開水喝。

  12、當孩子意識水平下降或者脫水相當嚴重時,靜脈注射是十分必要的。但口服補液療法依然是一種很好的補液方法。富含單糖的飲料,例如汽水,果汁等,不推薦給5歲以下的孩子使用,因為它們可能會加重腹瀉。如果沒有特效的口服補液劑或者味道較差,白開水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有適應症,也可以在兒童身上使用鼻飼胃管來補充流質。

  小兒腸胃炎吃什麼好

  1、韭菜炒雞蛋

  韭菜200克,雞蛋200克,鹽3克,植物油20克。韭菜擇洗乾淨,控幹水分後切成3釐米長的段。將雞蛋打入碗內攪勻待用。將炒鍋燒熱,加油燒至五六成熱,倒入蛋清,炒至小團塊時倒出。炒勺彷彿植物油燒熱後,加入韭菜,用旺火速炒、放鹽,快熟時倒入雞蛋,顛翻兩下,即可出鍋裝盤。

  2、椒鹽玉米

  玉米、黃瓜、紅椒、蔥、姜、鹽、澱粉、花椒。將玉米粒切下,紅椒和黃瓜都切丁備用。把玉米粒放入開水中汆煮2分鐘,撈出瀝乾水分放入幹澱粉中滾一下,用大火炸至金黃酥脆。鍋中留底油,燒熱後放入蔥花爆香,隨後放入紅彩椒小丁和黃瓜小丁翻炒,最後放入玉米粒,調入鹽和花椒碎翻炒均勻即可。

  3、大蒜粥

  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4、山藥蓮子粳米粥

  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

  5、馬齒莧粥

  鮮馬齒莧90克***或幹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

  6、車前子粥

  取車前子30g,紗布包,加水500ml,煎餘300ml,去渣,加粳米50g煮粥,分2次溫服。適用於1歲以上感染性胃腸炎的寶寶。

  7、烏梅葛根湯

  取烏梅10g,葛根10g,加水250ml,用大火煮沸後,小火燒20分鐘,去渣加紅糖少許,分數次飲用。適用於6個月以上患秋季腹瀉的寶寶。

  8、豆蔻粥

  取豆蔻5g,生薑2片,粳米50g。將豆蔻搗碎研末將粳米加水煮沸後加生薑及豆蔻末煮成粥食用。有溫胃、消食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有腹冷、嘔吐、虛瀉的寶寶。

  9、陳皮紅棗湯

  取紅棗12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成微焦,取洗淨的陳皮***晒乾的橘皮***10g,加入紅棗和水煎15分鐘,代茶飲。適用於6個月以上消化不良性腹瀉的寶寶。

  10、蘿蔔仔粥

  取蘿蔔仔10g,粳米50g。先將萊菔仔炒至香熟,然後研成細末。將粳米加水煮粥,再加萊菔仔末調和食用。萊菔仔有理氣和助消化的作用,適用於8個月以上寶寶傷食性腹瀉。

  11、糖炒山楂

  取山楂30g,紅糖15g。將去核的山楂與紅糖炒5分鐘,用開水泡後飲用。山楂有消食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因肉食過多引起的腹瀉的寶寶。

  12、神曲萊菔麥芽湯

  取神曲20g,炒萊菔仔10g,炒麥芽10g。將以上3味加水煮20分鐘飲用。適用於1歲以上因吃麵食過多引起的腹脹、腹瀉的寶寶。

  13、香姜脫脂奶

  取丁香2粒,薑汁5ml,脫脂奶250ml,將薑汁、脫脂奶及丁香同放鍋內煮沸,去丁香加少許糖飲用。可溫胃有止吐瀉的作用。適用於3個月以上有消化不良腹瀉的寶寶。

  14、橘餅茶

  取橘餅2個。將橘餅切成薄片,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約15分鐘可飲用。適用於6個月以上小兒傷食引起的腹瀉。

  15、檳榔萊菔飲

  取檳榔10g,萊菔仔10g,鮮橘皮10g,白糖12g。將檳榔打碎。萊菔仔在小鍋中炒香,然後搗碎。取1個新鮮橘皮,剪成細絲狀,將以上3味藥加水煮10分鐘,去渣留汁,加白糖後服用。有利氣、消食、除脹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消化不良性腹脹、口臭、腹瀉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