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療法有何好處

  ?鍼灸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是中醫裡面閃亮的一顆明珠。,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一下!

  鍼灸簡介

  鍼灸,是中醫鍼灸療法的優點:一是適應證多,治療範圍廣,通常常見病、疑難病等都可採用;二是經濟實用,取穴方便,操作簡單,而且便於推廣;三是療效肯定,沒有不良反應;四是具有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強身健體的多重作用。對急、慢性疾病均有療效。鍼灸療法的作用有哪些鍼灸,是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在治療疾病方面有顯著的功效。對於在中國長大的人來說,鍼灸療法並不稀奇。然而很多外國人由於對針灸原理的一知半解,經常產生誤會。那麼鍼灸療法有哪些原理呢?在治療疾病方面又有哪些作用呢?快來看看吧!

  鍼灸具有的治療作用包括

  1、調整作用

  鍼灸治病,就是根據病證的屬性來調節機體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平衡狀態,如針刺有促進腸運動功能正常的作用,即腸運動功能減低者,促使其增強運動;而運動功能亢進者,則促使其緩解。

  2、增強免疫作用

  針刺療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針刺療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而鍼灸對增強免疫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能使網狀內皮系統功能活動增強,對機體內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增加均有明顯作用,臨床上用於抗感染、抗過敏、抗癌等。

  鍼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針刺手法和腧穴配伍來實現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針刺補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針刺瀉法和刺血療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氣海、關元、命門等穴,多在扶正時選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時選用。

  如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的虛脫證,治宜回陽固脫,急取關元、神闕,大艾炷灸之,並取足三裡,針刺補法。如見高熱神昏,煩躁口渴,脈洪大而數的外感溫熱證,治宜瀉熱開竅,取十二井穴用三稜針點刺出血,再取大椎、曲池針刺瀉法。

  扶正與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為用,相輔相成,既可先祛邪後扶正,又可先扶正後祛邪,或扶正與祛邪並用。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為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

  3、活血、鎮痛作用

  鍼灸治病是通過對穴位選行鍼刺和艾灸,“通其經脈,調其氣血”,從而能活血化瘀、生新止痛。

  4、修復組織作用

  鍼灸具有修復組織的作用己被大量臨床所證實,如:針刺面部的穴位治療面神經麻痺,針刺頸臂部穴位治療臂叢神經麻痺,針刺上肢穴位治療正中神經麻痺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疏通經絡

  經絡系統遍佈體內,縱橫聯絡,交叉出入,溝通表裡,聯絡上下,構成人體氣血執行通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若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經絡不通,臟腑肢節失卻溫煦濡養,氣血閉阻,則會疾病叢生,或滯或瘀,或虛或實,或寒或熱,或氣血失和,或陰陽偏頗。鍼灸治病則可利用其“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的作用,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機理,在經絡循行分佈路線和聯絡範圍內選取一些腧穴,進行鍼刺或艾灸,使經絡暢通,營運有度,氣血調和,陰陽平衡。

  鍼灸疏通經絡作用同樣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的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以足陽明胃經為例:

  足陽明經氣偏盛之牙齦腫痛,取本經內庭穴,瀉熱通經止痛;足陽明經氣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經足三裡穴,溫通經絡補虛止痛;足陽明經氣逆亂,包括濁氣上逆的嘔吐,清氣不升的腹脹、腹瀉等。亦可取本經足三裡穴,升清降濁,調和胃氣;足陽明經氣阻滯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經髀關、伏兔等穴,疏通經氣,暢和氣血。

  調和陰陽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來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對於這些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的病理變化,運用鍼灸方法則可以調理陰陽,補偏救弊,恢復陰陽相對平衡,促進陰平陽祕,保持精氣充沛,形氣相合,神氣記憶體。

  鍼灸調和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例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陽熱偏盛,治宜清胃瀉火,取足陽明胃經腧穴內庭,針刺瀉法。

  寒邪傷胃引起的胃痛,屬陽邪偏盛,治宜溫中散寒,取足陽明胃經腧穴足三裡和胃之募穴中脘,針刺瀉法,並灸。

  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屬陰虛陽亢證,按著“陰病治陽,陽病治陰”的原則,治宜育陰潛陽,取足少陰腎經腧穴太溪,針刺補法;取足厥陰肝經腧穴行間,針刺瀉法。

  脾陽不足引起的慢性洩瀉,屬陽虛陰盛,治宜溫陽散寒,取足太陰脾經腧穴陰陵泉等穴,針刺補法,並灸。

  由於陰陽之間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響,故治陰應顧及陽,治陽應顧及陰,在調和陰陽時,常採用“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方法,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運用募穴、背俞穴來調養臟腑的陽氣和陰氣。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