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育兒知識

  告訴孩子幼兒園是乖寶寶才可以去的地方,幼兒園是最美好的地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你準備好讓孩子入園了嗎

  出生時,孩子第一次與母體分離,他們興奮和好奇。三年後,他們將面對人生中又一次與父母親和家人的分離,那就是去幼兒園。我們見證了很多孩子的哭鬧與大發雷霆,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父母心酸與淚水。然而,一番掙扎,一番苦痛,孩子長大了成熟了,漸漸喜歡上了幼兒園。這是個必經的階段,哭泣,上火,生病,厭學等種種問題都會出現,那麼該怎樣減少孩子的焦慮,讓孩子順利入園,讓他們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你做好準備了嗎?

  常言道,將軍不打無把握之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那麼孩子入園也是需要一個準備過程的。如果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提前做好準備,那麼孩子就可以更快適應集體生活,入園更加順利。

  一、心理準備:

  1、告訴孩子幼兒園是乖寶寶才可以去的地方,幼兒園是最美好的地方。如果可以,帶他去即將入園的幼兒園看看,那麼當真正有一天入園時,他不會那麼焦慮和害怕了。講述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做早操,做遊戲,吃點心,上課,吃午飯,睡覺,遊戲,下午茶,放學回家。如果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演繹一天的幼兒園生活。讓他情感上先接受這樣的生活。

  2、讀幼兒園前,多讓寶寶參加親子活動,多和小朋友接觸,和他人接觸。那麼在和阿姨和老師接觸時,也不會不聽話而吵鬧。讓孩子學學唱歌跳舞,玩玩遊戲,讓孩子可以聽從指令。不要太自我,這樣容易引起阿姨和老師的反感。

  二、自理能力培養:

  1、 吃飯是個大問題。很多幼兒園,尤其是小班及以上,老師和阿姨是不會餵飯的。也不會像在家裡一樣,大人哄著,勸著讓你多吃幾口。一盤飯菜放在你面前,如果你半個小時還沒吃,那麼就撤走了。所以大部分小孩子到了幼兒園都會變瘦。所以一定要訓練孩子自己吃飯,而且吃飯時注意力集中。還要關注孩子,不要讓他們挑食。這樣才能保證在幼兒園會不餓肚子。

  2、上廁所要主動要求。很多幼兒園的廁所都是蹲位的,這對於小寶寶而言,是個挑戰。所以起碼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脫穿褲子,還要告訴孩子想上廁所 一定要及時跟老師反映。這個是很必要的。

  3、自己喝水,洗手,穿衣,蓋被子等自理能力也要不斷的訓練。讓孩子可以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儘量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還要調整孩子的午睡時間,儘可能的和幼兒園的午睡時間一致。這些生活的技能是小孩子讀幼兒園之前要掌握的,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在幼兒園可以輕鬆應對的必殺技。

  三、 性格培養:

  1 、懂禮貌,嘴巴甜。老師阿姨都會喜歡懂禮貌的孩子。那麼平時要懂得禮貌,學習一些你好,對不起,再見的基本禮儀,是十分必要的。懂得分享更是小朋友要學會的一點,尤其是和其他孩子一起時,要特別關注。

  2 、勇敢不膽小。在幼兒園,總會和小朋友發生爭端。這個時候,如果孩子膽子小,就一定會被欺負。那麼被打,被欺負的可能性就增大。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膽子大點,勇敢點。這樣不會吃虧。

  3 、學會專注,是孩子必要的學習習慣。無論是做手工,還是玩橡皮泥,剪紙,摺紙,黏貼,這些基本技能也要讓孩子提前學習。同時讓孩子更專注的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可以更受老師喜歡。

  性格、心理、自理能力等是孩子入園前一定要做好的準備,這幾點沒有問題了,孩子才能快樂的融入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和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交上朋友。所以孩子入園前,家長們不要忽略這些。

  二

  學齡前的孩子要多放鬆

  很多成年人認為學齡前的孩子是最幸福,他們沒有學業壓力,生活上也有親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是開開心心的,可是事實是怎樣呢?學齡前的孩子壓力也不小哦。

  現代的孩子有著萬千寵愛,可是在在集一身寵愛的同時,他們也失去了隨心所欲想玩就玩得自由,在得到大量新奇玩具的同時,父母能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少,想跟同齡人交流玩耍的時候,卻總是被家長期望呆在家裡哪裡也不要去。

  孤單,不被理解,不能跟幼兒園小朋友和睦相處,這些都是讓孩子長生壓力的原因。

  當孩子壓力過大的時候,他們常常表現為愛說假話,不聽從家長的勸阻或者故意更家長作對,情緒上也表現得容易激動,常常睡眠不穩,甚至常常從噩夢中驚醒。精神反應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清。孩子感受到壓力是,經常由於語言能力表達有限,家長常常忽略了他們的問題,當這樣的狀況持續時間久時,孩子會產生各種疾病。例如抑鬱症,厭食症,睡眠障礙等等。

  作為家長,要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言行,如果發現有益,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家長平常多與孩子交流,例如節假日時可以陪他一起去公園玩耍;在家裡的時候,可以給他講一些小故事逗他樂一樂,孩子一笑,煩惱自然也就消了。當孩子從睡夢中驚醒時,安慰他不要害怕,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身邊陪伴他。當孩子有問題向您敘述時,不管您那時多忙,都請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物,仔細聆聽孩子的講述,瞭解到他們的內心感受,從而幫助孩子減輕困惱。

  適當讓孩子放鬆放鬆,跟他一起參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動,開闊孩子的眼界,孩子生活一旦充實起來,他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那些負面壓力上了。

  如果家長覺得自身不能讓孩子擺脫沉重的心理負擔,此時可以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儘量讓孩子的異常反應得到糾正,消除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

  總結: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體察他們最細微的冷暖,家長們不僅在平日生活中多關注孩子的健康,精神上的幫助也必不可少。

  三

  正確理解和選擇早教課

  現在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推出了五花八門的早教課,讓很多父母看的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很多父母專門挑選哪種打著“開發兒童智力”旗號的早教課給孩子上,認為這樣的早教課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事實真是如此嗎?該如何正確理解和選擇早教課呢?

  誤區一:上早教課能讓孩子更聰明。

  只要上了早教課,孩子就會變得更聰明,跟其他孩子比就贏得了一個起跑線,這是很多家長的錯誤理解。事實上,早教不是培養“神童”也不僅侷限於智力開發,早教課還包括引導孩子的探索行為,為孩子建立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在精細動作、大運動、語言、情緒、社會行為和認知能力這五個領域的全面發展。早教課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神奇,孩子上過早教不代表將來就會有所作為,而孩子沒上早教班也不代表就什麼都不是。

  誤區二:早教課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有的家長感覺寶寶上了早教課,但並沒什麼進步和改變。其實寶寶的學習是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的,尤其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剛接觸的東西沒辦法馬上表現出來,上了課立即就有效果是不可能的。同時,早教課注重的是潛能的開發和培養,因此短時期內難以發現效果。

  家長在正確理解和選擇早教課時不能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過分關注孩子是否有大的進步。同時,家長們也需要對早教課有正確的理解和精心的挑選,因為早教是有效的,但不是所有的早教課程都有效。在實際生活中,許多的早教課染上了濃重的商業味,炒作成分比較多。

  誤區三:早教課內容品種越齊全越好。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全面發展,因此認為孩子上的早教課程品種越多,內容越豐富,就越有益。有些家長甚至還盲目地認為,價錢越高的早教機構,師資越好,環境更佳。事實上越貴的課程並不一定越適合寶寶。早教不應該貴族化,花高價去上早教課程更是沒太多意義。只要寶寶越來越健康,並收穫到快樂,價錢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就是比較好的早教課。

  有些父母既給寶寶報了音樂啟智課,又報了畫畫的課,還報了學英語的課,最後還要報運動寶貝的課讓寶寶“放鬆一下”,以為這樣就能讓寶寶全面發展了,可是卻把寶寶和自己都弄得疲憊不堪。如果報了太多的課程,表面上看是比較全面,事實上並沒有加倍寶寶智慧提高的收效。並且,週末一定要留出時間出去玩哦,因為大自然也是寶寶的好老師。

  誤區四:西式教育理念比中式的要好。

  西式教育理念和中式教育理念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體現,有著背道而馳的差異性。許多父母一味地崇尚西式教育,瞧不起中式教育是不對的——西式的早教以自我為中心、以尊重孩子個人意願為主,注重培養孩子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的個性,西方孩子開始接觸社會生活比較早,因此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心,對事對人態度比較樂觀,對生活充滿期待和自信。西方的孩子認為,只要努力,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但這也不是完全有利的,孩子容易思想極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總結:綜上所述,家長們為孩子選擇早教課程不可盲目跟風,也不可盲目信從商業宣傳,應該正確理解和選擇早教課,首先對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瞭解,並選擇孩子需要並適合自己孩子的課程即可。其實,上多少課程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培養孩子的方式是在平時生活中隨時隨地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自然和社會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