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班新生家長的一封信

  家長在領取到入園通知單的狂歡之後,面對寶貝的初次入園,家長的內心是否有那麼一絲欣喜與迷茫,家長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才能讓孩子順利進入小班的集體中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首先熱烈歡迎您和您的寶貝加入幸福溫馨的實幼大家庭!

  做為家長的您如何應對孩子的入園焦慮?試著體驗一下:你是一個自己還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吃喝拉撒還需要別人照顧,而突然有一天,這個照顧了你三年的人把你送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後說了一句你聽不懂的話,就走了。你不知道爸爸媽媽去哪了?什麼時候回來接你啊?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你不認識身邊的人,你不知道是否安全,你也聽不太懂那裡的語言,你也不知道自己餓了是否有吃的,甚至你不知道你會在那裡呆多久,一個小時,還是一天,還是一年?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啊?這就是一個新入園的孩子的感受。如何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

  ●做好幼兒的心理工作

  每位幼兒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對父母的依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旦離開就會有許多的不適應甚至恐懼。家長們可以告訴幼兒:“寶寶長大了,就要上幼兒園,幼兒園有許多好玩的玩具,好看的圖畫書。在幼兒園可以學到許多本領,如:唱歌、跳舞、吃飯、穿脫衣服等。還可以和許多小夥伴一起遊戲、玩耍。老師像媽媽一樣喜歡每一個寶寶”,通過講述讓幼兒從心理上對上幼兒園產生憧憬。

  ●做好幼兒接送工作

  入園伊始,幼兒總愛哭鬧,家長要有耐心的告訴孩子幼兒園是有趣的地方,並且堅持每天接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樣不利於幼兒很快適應群體生活。也許因為一次的中斷,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送完孩子就果斷地離開,不要依依不捨,家長的遲疑不離開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就是媽媽***爸爸***還會帶他走。接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準時,如果其他孩子都被接走,只留下你的孩子,有可能孩子的情緒就會低落。對哭鬧厲害的孩子,更應提早接孩子回家 。

  ●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家長應鼓勵孩子去試著自己吃飯,不必過分擔心孩子會把飯菜灑得到處都是,當孩子初步學會自己吃飯後,家長可以在一旁指導,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孩子入園前在家裡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但幼兒園廁所是蹲坑式的,孩子對此不習慣,所以入園後入廁的問題最多。孩子要學會上廁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緊張心理,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能自己上廁所了,並在家進行模擬練習。

  ●培養孩子自己穿脫衣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建立孩子的午睡習慣。在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於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能讓孩子養成午睡習慣。

  ★為幼兒準備生活用品

  幼兒用的被褥、毛巾、水杯等幼兒園都會提供,家長可以不做準備。請家長根據保育員的要求,將被單縫上幼兒姓名,防止混淆。幼兒所穿的衣服、褲子、鞋子等應該是易穿脫的,以便老師根據天氣的變化給幼兒增添衣物。患病需吃藥的幼兒,家長把藥帶上送到保健醫生處,填寫清楚幼兒的姓名、班級、服藥時間和劑量,以便保健醫生按時按量給幼兒服用。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請家長按老師要求給幼兒準備小書包***備用衣褲、汗巾等***做上記號,並引導幼兒認識,以便幼兒使用。

  總之,初上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次“斷奶”,只要我們有信心、恆心,用我們的愛去引導,一起努力,家園共育,我們的孩子就會很快露出他們燦爛的笑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XXX

  XXXX.X.X

  篇二

  親愛的家長朋友:

  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幼兒園!我們將共同譜寫孩子們踏入社會的第一樂章。俗話講:萬事開頭難。對於第一次離開家人踏入幼兒園大門的孩子,入園適應確非易事。家長同樣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讓家長能放心的工作,我園將開展一系列活動,請家長們大力支援與合作。 孩子第一次入園會有不同的反應,基本上分為以下幾種:

  一、 好奇型。 著急來幼兒園,初入園表現出高興與興奮,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但兩三天後,孩子會開始哭鬧。而此時往往家長會猜想:咦,我的孩子怎麼了?昨天還好好的,是不是小朋友打他了?是不是老師不喜歡他?等等。

  二、 哭鬧型。 從進幼兒園的大門就開始哭鬧,不管你如何哄如何激勵,就是哭。家長很擔心,很心痛,我的孩子這一天可怎麼辦?要不先不來,過兩天再說?

  三、 勇敢型。

  這類孩子在入園前家長進行了“薰陶”,上幼兒園不哭鬧,勇敢,是個好孩子。於是孩子被戴上了“桂冠”,一幅勇敢的神情來到幼兒園,但同爸爸媽媽說再見時,就再也“偽裝”不下去,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四、 喜憂型。 通俗講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哭,玩得高興時什麼都忘了,過一會兒想起來了又開始哭幾聲。

  不管哪一型別的孩子都要經歷離開父母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他們會本能的選擇“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家長若能正確理解及正確對待,對幫助孩子較快適

  應幼兒園的生活,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首先,請家長信任老師。孩子來到幼兒園不會整天哭,老師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讓他們高興起來,如玩玩具,做遊戲,帶孩子外出等,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逐漸高興起來。

  其次,請您配合教育,保持教育的連續性:***1***按時送孩子來園,這是非常關鍵的。不要因為孩子今天哭就不來幼兒園了,“明天再來”。結果明天來了孩子會哭得更厲害,苦了孩子也影響了他正常的集體生活。如果您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每天來園都在發生變化,幼兒被教師的活動所吸引,哭泣的時間越來越少.

  ***2***要培養孩子對老師的感情,拉進孩子與老師的距離。告訴孩子老師向媽媽一樣喜歡你,你的幼兒園和老師真好等。切忌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說一些“不聽話就把你送幼兒園”,“不聽話就讓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你”的話。 再次,請及時與老師溝通。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或對幼兒園的工作有疑問,對孩子的發展有困惑時,都要及時與教師溝通,可採用交談、便條、電話等形式。

  最後,請注意對孩子的表揚激勵。對於孩子的進步,家長要關注,並及時進行表揚與獎勵,強化其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幼兒入園要經歷一段適應期,此期間適應能力強的幼兒會很快度過,有的幼兒則會慢一些。由於哭鬧,幼兒易發生上火、咳嗽等不適,在幼兒園我們會引導孩子多喝水,回到家裡相信您也一定會鼓勵他多喝水,同時在飲食方面請你注意多給孩子吃一些清淡的事物,多吃水果。

  孩子上幼兒園,對於孩子,對於家長,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希望在我們密切的配合下,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

  20**年*月*日

  篇三

  新生家長:

  首先要恭喜各位家長們,您的寶寶終於長大了!即將走向他人生的第一個集體環境——幼兒園,翻開他獨立生活的新篇章。

  寶寶們從各自家庭中走出來,離開了爸爸媽媽,獨自嘗試集體生活,每個孩子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掌握相應的措施,才能真正讓孩子獲得適應新生活的幫助。

  家長如果在以下幾方面都能做好相應的準備,那麼,你們的寶寶一定能夠用更快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一、家長心理的調整

  父母要放鬆地對待孩子入園的這件事,要有堅信孩子能適應新環境的決心。家長心態越輕鬆,孩子焦慮的時間就越短,因為孩子能從家長的言行中感覺到成人的內心狀態並受之影響。

  全家人不要過於頻繁在孩子面前講述幼兒園,或拿入園的這件事作為孩子近期各項行為的目標,以免給孩子造成緊張的氛圍,倍感入園壓力。也不要因為對孩子即將入園的不捨而更加悉心地呵護,使他們更加依戀,給入園帶來更大的難度。

  輕鬆、自然、平和、樂觀地看待孩子入園,是很重要的態度。

  二、在園時間的控制

  為了給孩子建立“家人走了一定會來”的資訊,避免寶寶長時間等待的煎熬,家長不要一開始就把孩子放在幼兒園一整天。對於剛到陌生環境的寶寶來說,實在是很漫長難捱!

  “晚來早走”是剛入園時較好的模式,具體接送時間視孩子適應的情況、幼兒園及班級的統籌安排而定。

  三、如何與孩子告別

  爸爸媽媽不要趁孩子不備,偷偷地不告而別。也不要欺騙孩子,編一個謊言如“媽媽去買菜,馬上就來”,那樣會讓孩子因失望而加重不安全、不信任感。更不要陪伴過久或反覆告別,久久不願離開。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交待清楚,說完再見後乾脆地離去。

  寶寶開始肯定難以接受,會哭鬧,但父母堅決的態度以及每天準時來接,會讓寶寶慢慢明白,分別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寶寶在這個承受過程中能漸漸學會平靜地向父母道別。

  父母一定要學會每天果斷地與孩子告別,即使心裡有再多不捨也不要過多在孩子面前流露。優柔寡斷的家長會不自覺地把不信任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更加不捨和悲傷,讓分離更加艱難。

  四、堅定不移的信心

  家長要理解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哭鬧階段家長也要堅持送寶寶來園。入園期間孩子的行為和情緒會變得有些反常,回家後可能會更加嬌氣、依戀、憂鬱、煩躁等,家長要給予充分地理解,耐心地傾聽他們,給予共情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嬌縱。

  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幼兒園與家庭不一樣的樂趣和特有的優勢,如集體遊戲、歌舞學習、合作競爭、結交朋友等,這些是加速適應的好辦法。

  孩子離開家上幼兒園是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挑戰,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們準備一個溫暖的懷抱,用愛和堅定不移的信心來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

  五、家園有效配合

  入園後,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寶寶情緒的變化,及時反饋對班級或老師的看法、意見或建議。老師也會通過家園聯絡手冊、電話、簡訊、Q群、微信等多種方式和家長們交流寶寶在園學習、生活的情況。

  要引導孩子接受老師,如果對老師有不滿情緒請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可以找老師溝通解決。一定要讓孩子儘快建立對班級、老師的信任及安全感。

  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才能讓寶寶們更快地適應幼兒園。

  祝寶寶們能順利適應新的生活!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