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症狀及治療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精神分裂症症狀

  精神症狀:本病的不同型別、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可有很大差別。但它均具有特徵性的思維、情感、行為的不協調和脫離現實環境的特點。布魯勒***E.Bleuler***認為,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是人格的分裂。從症狀機制出發,分為原發性症狀和繼發性症狀。布魯勒所指的原發性症狀包括聯想障礙***Association***、情感淡漠***Apathy***、意志缺乏***Abulia***和繼之而來的內向性***Autism***。K.Schneider則將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稱為一級症狀。

  思維障礙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可僅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在內容意義上的關聯不緊密。此時病人對問題的回答敘述不中肯、不切題,使醫生感到與病人接觸困難,稱聯想鬆弛。

  精神分裂症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

  ①早發現,早治療;②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症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作為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③治療時需足量、足療程,並積極進行全病程治療;④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治療,藥物選擇考慮症狀、副反應、個體耐受性,同時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可獲得性;⑤藥物的劑量應個體化,並隨不同的治療階段進行調整;⑥患者會面臨心理和社會問題,是疾病表現的一部分,也是病後的心理應激反應,通常要進行心理社會的干預;⑦家庭對患者的治療、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屬需要了解疾病知識,支援患者治療,幫助選擇正確的治療途徑;⑧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治療,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覆發作,維持病情的長期穩定;⑨患者、家屬、醫務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療聯盟,共同應對疾病。

  藥物治療

  ①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症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一線治療藥物選用,副反應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5-羥色胺受體阻斷作用,同時也阻斷多巴胺受體,稱為多巴胺/5-羥色胺拮抗劑。包括利培酮,奧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應大,作為二線藥物使用;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二線治療藥物選用,主要作用機制是腦內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目前常用種類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奮乃靜,氟奮乃靜,舒必利;④長效藥物:主要用於維持治療和服藥依從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藥物長效針劑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奮乃靜葵酸酯、哌普嗪棕櫚酸酯,五氟利多為口服氟哌啶醇長效製劑。第二代藥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長效針劑已在我國應用。

  治療療程

  需要全病程治療和全方位治療,持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干預。①急性期治療:緩解主要症狀,足量藥物治療,療程至少4-6周;②恢復期***鞏固期***治療:防止已緩解的症狀復發,使用原有效藥物和劑量繼續治療,療程至少3-6月;③維持期***康復期***治療:維持病情穩定,防止疾病復發,堅持藥物治療,根據個體病情確定維持藥物劑量,療程不少於2-5年。有許多學者提出,對於停藥復發者,應長期維持治療。對於難治性、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暴力攻擊行為的患者,建議持續維持治療。總之,維持治療的劑量和時間應個體化,與病期、復發史、疾病嚴重程度、緩解程度、環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藥的劑量和時間等有關,需綜合考慮。 ④如停藥,需密切觀察病情,如有復發先兆,儘早恢復藥物治療。

  心理社會

  ①心理治療:幫助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危機干預;②技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③家庭干預:建立一個有利於患者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家庭環境;④社群服務:為患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服務,使患者能夠適應在社群中的正常生活,促進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復。

  精神分裂症預防方法

  1、不良的社會應激因素可以誘發本病發病和復發:應注意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適應能力。抗精神病藥維持治療,對防止復發和再住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定期複查,堅持服用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注意社會功能鍛鍊,防止功能衰退和精神殘疾。由於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的治療,患者和家屬需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儘可能長期維持病情穩定。

  2、對於存在高危症狀群的人群:對症狀進行規律監測,對遇到的心理社會問題給予幫助。

  3、注意母孕期和圍產期的醫學保健:注意嬰幼兒心理健康發育。有研究資料顯示,母孕期病毒感染,圍產期併發症,幼年時不良應激,在精神分裂症發病中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