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椎病的土方法有哪幾種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成為辦公必備的工具,這也使得長期做在電腦前的工作者不常常運動,過於勞損,易患上頸椎病,也使得頸椎病的越來越年輕化。那麼,治療頸椎病的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治療頸椎病的土方法

  一、做簡單的動作完成運動。轉動頭部:肩膀和身體放鬆;慢慢將頭部向右轉;然後返回原來位置;再慢慢向左轉;將這個動作重複十遍。前屈後伸:將肩膀放鬆,慢慢將頭向前彎;然後將頭慢慢返回原來位置;再慢慢將頭向前彎,返回原來位置;將這個動作重複十次。左傾右斜:將肩膀放鬆,慢慢將頭側向右方;再將頭慢慢返回原來位置;然後將頭側向左方;將這個動作重複十次。

  二、使用白參片,在中藥店就能買到。晚上睡覺前將白參片搗碎後,把它充分貼到額頭兩側的太淵穴上,為了防止它脫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固定住。要注意的是,第二天才能取下它,因為要跟太淵穴有一定時間的接觸才能產生效果。除了太淵穴,與頸椎有關聯的還有百會、太沖和湧泉穴,它們都是是消除脊椎病煩惱的重要穴位,你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百會穴和太沖、湧泉穴,每天按揉三次,每次大概一百下,長期堅持下來能達到治療頸椎病的效果。

  三、服用中藥治療,將5g刺三甲、3g當歸、95g乾地黃、5g白金條鬚根一起放入1000ml的水中熬煮一個小時,每兩天服用一次。或者準備1000g的三百草和250g的鮮皁角刺,一起放到砂鍋中,慢火煮沸,用煮沸時冒出的水蒸氣薰患病處,不方便燻蒸的話也可以用幾層紗布來幫助燻蒸。還要注意爐火要適度,免得燙到患處。這樣的燻蒸最好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每次持續半個小時或者以上,儘量保持在一個小時以內,也可以根據個人患處疼痛的程度來決定燻蒸的時間。

  四、中醫認為頸椎病是由於筋脈不通、經絡瘀阻所致,本病虛實夾雜,症候複雜,一般藥物很難根治。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非常有效的獨到治療方法,建議採用傳統中藥血竭、乳香、沒藥、生地、川西紅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幹、穿山甲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此方療效非凡。

  預防頸椎病的方法

  1、 樹立正確的心態,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2、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在工作空閒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3、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 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

  5、 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6、 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挫傷,避免急剎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

  各分型的頸椎病的症狀

  1、頸型頸椎病

  臨床上極為常見,是其他各型頸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現。以頸部症狀為主,故又稱區域性型。由於症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覆發作而使病加重。該型頸椎病由於頸椎較長時間彎曲,一部分椎間盤組織逐漸移向伸側,刺激神經根,而引起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約半數以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可以緩解。

  2、脊髓型頸椎病

  因頸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後側韌帶鈣化,椎間盤突出,椎板或黃韌帶肥厚而壓迫脊髓,引起脊髓損害症狀。又分為中央型和中央旁型。中央型表現為步態不穩,四肢麻木無力,肌張力高,痙攣甚至強直***多見於伸肌和內收肌群***,腱反射亢進,多無頸部疼痛和感覺障礙。中央旁型表現為同側運動和對側感覺功能障礙,即感覺運動分離,同時伴有同側上肢神經症狀,與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相同。

  3、神經根型頸椎病

  因退變的椎間小關節、鉤狀關節增生或椎間盤的突出,壓迫了頸神經根,引起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常常表現為頸部、肩部和一側上肢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有明確的壓痛點伴放射性疼痛,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因其受壓神經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

  4、椎動脈型頸椎病

  因增生或突出物刺激,致椎動脈痙攣或被機械壓迫造成供應腦組織的血迴圈減少引起一系列症狀,其表現為頸性眩暈、噁心、耳鳴、耳聾、視物不清、頭痛、一時性意識障礙甚至猝倒。以上症狀多在頸部活動到某一位置時誘發。

  5、食道型頸椎病

  臨床較少見,主要是椎體前緣出現骨刺,頸椎椎體前緣烏嘴樣骨質增生壓迫食管引起病人吞嚥困難的臨床症狀;或者刺激或壓迫膈神經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刺激或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等,並出現其他相應的臨床表現。表現為咽喉乾澀、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吞嚥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