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實施方案

  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薄弱問題是困擾我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一大問題,青少年的身體功能和運動能力下降嚴重,肥胖、近視檢出率大幅上升。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組織與管理

  1、領導小組:

  組 長: 姜秀磊

  副組長: 張德偉

  組 員: 魏言洪、俞嘯、孫振華、高貴響

  2、學校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且開展工作,並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學校有專人負責,實行崗位責任制,校長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的第一責任人。

  3、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統一安排、班主任等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學校負責實施的計劃和監督工作,班主任負責測試的組織成績記錄、等級評定,負責本班的組織工作。

  4、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要定期自查,並將此工作列入學校班主任評估工作內容之中。

  二、測試分組與測試專案

  根據學生的生長髮育規律,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育健康狀況,將測試物件劃分為以下組別:小學一、二年級為一組、小學三、四年級為一組、小學五、六年級為一組:

  測試資料專案為:

  小學一、二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投沙包、50米跑。 小學三、四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擲實心球、50米跑***25米×2往返跑***

  小學五、六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肺活量、400米***50米×8往返跑***仰臥起坐。

  三、測試、等級評定與登記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每學年進行一次,由學校自行組織。

  2、測試前要作好充分準備工作和制定測試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測試資料和記錄要準確無誤,並進行嚴格核查,測試、記錄、監督檢查人員要簽字。

  3、因病或殘疾不能參加全部或部分專案測試,無法進行評分和等級評定的學生,可向學校提交免予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申請,經班主任、體育教師簽字,學校審批後方可免予執行。但能參加測試的專案仍需測試記錄,可不作為評價等級依據。免予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學生評價等級為及格。

  4、因病臨時不能參加測試的學生經醫生證明,體育教師核准,可不參加本次測試,但須進行補測。

  5、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不合格者,在本學年度准予補考一次,補考仍不及格者,則學年評定等級為不及格。

  6、測試成績、評定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學生和家長,以便指導學生科學合理的鍛鍊和得到家長的支援、幫助。

  7、《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按百分制記分,每個測試專案得分之和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最後得分,根據最後得分評定等級:86分以上為優秀,76—85分為良好,60分一75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8、學校要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專項檔案。學生測試專案的成績,按照《標準》的要求計算得分、評定等級。

  9、每學年測試的原始資料和統計資料要妥善儲存。學校有專人儲存或統計,並定期歸入學生的體育健康檔案。

  四、資料收集與整理上報

  1、各班級要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有關要求,準確及時地採集、彙總、上報《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有關資料。

  2、班主任負責對本班的測試資料、評定等級進行統計分析,認真填寫有關報表。

  五、具體要求與措施

  1、我校做好學生、教師、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學生懂得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讓教師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讓家長支援學校的體育達標活動。

  2、我校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組織和管理,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形式,將體育課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以及各種體育課外活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

  3、我校有計劃性地開展體育測驗活動,督促、指導和加強學生平時鍛鍊和了解自身體質健康狀況,但要避免將體育課變成測驗課。

  4、學校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確保學生的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並作好安排、記錄,保證鍛鍊的質量。

  5、學校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日常體育鍛煉、測試中作好安全防範工作。對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

  六、獎勵與處罰

  1、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工作要定期進行總結評比,給予獎懲,以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

  2、獎評全面考慮,不僅要獎勵達標優秀的學生,而且注重評比經常鍛鍊表現好,各項指標增長幅度大的學生。還對優秀體育骨幹進行獎評,同時也對參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的有關人員工進行獎評。

  3、學生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標準以上者方可評為三好學生。

  4、健全獎懲制度

  ***1***屬於下列情況者,班級不得評為先進單位,班主任不得評為先進個人。

  a、學生達標合格率低於95%;

  b、學生髮生重大安全事故***致殘或死亡***1起以上。

  ***2***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給予班級和個人獎勵

  a、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組織開展得力,各項體育鍛煉活動開展良好,內容豐富成績顯著;

  b、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完善,上報資料準確及時;

  c、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篇2

  一、組織與管理

  1、領導小組:

  組 長: 李廣鵬

  副組長: 劉波

  組 員: 趙宗華 孫中彬 各班班主任

  2、學校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要求,制定實施方案且開展工作,並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學校有專人負責,實行崗位責任制,校長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的第一責任人。

  3、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統一安排、班主任等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學校負責實施的計劃和監督工作,班主任負責測試的組織成績記錄、等級評定,負責本班的組織工作。

  4、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列入學校班主任評估工作內容之中。

  二、測試分組與測試專案

  根據學生的生長髮育規律,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育健康狀況,將測試物件劃分為以下組別:小學一、二年級為一組、小學三、四年級為一組、小學五年級為一組: 測試資料專案為:

  小學一、二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視力、坐位體前屈、50米跑、1分鐘跳繩。

  小學三、四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視力、坐位體前屈、50米跑、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

  小學五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視力、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50米×8往返跑、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

  另外本次測試由標準分與附加分之和構成,滿分為120分。90.0分及以上為優秀,80.0~89.9分為良好,60.0~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

  三、時間安排:

  1、10.21-10.25 全校體育老師及班主任培訓

  2、10.26-11.8 體育老師利用體育課及大課間對學生加強技能訓練 3、11.16-11.18 對全校學生進行測試並登記

  6、11.19 對各班測試成績進行彙總

  7、11.20 成績上報

  四、測試、等級評定與登記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每學年進行一次,由學校自行組織。

  2、測試前要作好充分準備工作和制定測試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測試資料和記錄要準確無誤,並進行嚴格核查,測試、記錄、監督檢查人員要簽字。

  3、因病或殘疾不能參加全部或部分專案測試,無法進行評分和等級評定的學生,可向學校提交免予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申請,經縣級以上證明,班主任、體育教師簽字,學校審批後方可免予執行。但能參加測試的專案仍需測試記錄,可不作為評價等級依據。免予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學生評價等級為及格。

  4、因病臨時不能參加測試的學生經校醫證明,體育教師核准,可不參加本次測試,但須進行補測。

  5、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不合格者,在本學年度准予補考一次,補考仍不及格者,則學年評定等級為不及格。

  6、測試成績、評定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學生和家長,以便指導學生科學合理的鍛鍊和得到家長的支援、幫助。

  7、每學年測試的原始資料和統計資料要妥善儲存。學校有專人儲存或統計,並公佈測試成績。

  五、資料收集與整理上報

  1、各班級要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有關要求,準確及時地採集、彙總、上報《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有關資料。***11月20日全部上報國家體測網***

  2、班主任負責對本學校的測試資料、評定等級進行統計分析,認真填寫有關報表。

  六、具體要求與措施

  1、我校做好學生、教師、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學生懂得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讓教師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讓家長支援學校的體育達標活動。

  2、我校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組織和管理,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形式,將體育課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以及各種體育課外活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

  3、我校有計劃性地開展體育測驗活動,督促、指導和加強學生平時鍛鍊和了解自身體質健康狀況,但要避免將體育課變成測驗課。

  4、學校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安排好各項活動,確保學生的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並作好安排、記錄,保證鍛鍊的質量。

  5、學校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日常體育鍛煉、測試中作好安全防範工作。對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

  6、學校積極籌措資金,保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一切經費,積極購置《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所用器械,以保障《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的順利開展。

  篇3

  一、組織與管理

  1、領導小組:

  組長: 賈曉霞

  副組長:董良肅 席文彬 劉曄

  組員:宋慧敏 王連喜 黃勇 蔣嵐 焦川 李小豔 賈磊 劉志遠 各班主任 校醫

  2、學校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且開展工作,並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學校有專人負責,實行崗位責任制,校長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的第一責任人。

  3、學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統一安排、班主任等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學校負責實施的計劃和監督工作,體育教師負責測試的訓練、成績記錄、等級評定,班主任協助體育教師做好本班學生體質測試的宣傳、動員及組織工作。

  4、學校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要定期自查,並將此工作列入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內容之中。

  二、測試分組與測試專案

  根據學生的生長髮育規律,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育健康狀況,將測試物件劃分為以下組別:一、二年級為一組,三、四年級為一組,五、六年級為一組。

  測試資料專案為:

  小學一、二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座位體前屈、50米跑***25米×2往返跑*** 小學三、四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仰臥起坐、立定跳遠

  小學五、六年級測試專案:身高、體重、肺活量、400米***50米×8往返跑***、擲實心球、50米跑***25米×2往返跑***。

  三、測試、等級評定與登記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每學年進行一次,由學校自行組織。

  2、測試前要作好充分準備工作和制定測試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測試資料和記錄要準確無誤,並進行嚴格核查,測試、記錄、監督檢查人員要簽字。

  3、因病或殘疾不能參加全部或部分專案測試,無法進行評分和等級評定的學生,可向學校提交免予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申請,經區級以上醫院證明,班主任、體育教師簽字,學校審批後方可免予執行。但能參加測試的專案仍需測試記錄,可不作為評價等級依據。免予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學生評價等級為及格。

  4、因病臨時不能參加測試的學生經校醫證明,體育教師核准,可不參加本次測試,但須進行補測。

  5、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不合格者,在本學年度准予補測一次,補測仍不及格者,則學年評定等級為不及格。

  6、測試成績、評定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學生和家長,以便指導學生科學合理的鍛鍊和得到家長的支援、幫助。

  7、學校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專項檔案。學生測試專案的成績,由體育組彙總上報教委體衛科,並按照《標準》的要求計算得分、評定等級。

  8、每學年測試的原始資料和統計資料要妥善儲存。學校有專人儲存或統計,並定期歸入學生的體育健康檔案。

  四、資料收集與整理上報

  1、各班級要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有關要求,準確及時地採集、彙總、上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有關資料。***12月10日前全部上報北京市中小學體質健康網***

  2、體育組全體教師負責對學生的測試資料、評定等級進行統計分析,認真填寫有關報表。

  五、具體要求與措施

  1、我校做好學生、教師、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學生懂得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讓教師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讓家長支援學校的體育達標活動。

  2、我校加強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組織和管理,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形式,將體育課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以及各種體育課外活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

  3、我校有計劃性地開展體育測試訓練活動,督促、指導和加強學生平時鍛鍊和了解自身體質健康狀況。

  4、學校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確保學生的“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時間,並作好安排、記錄,保證鍛鍊的質量。

  5、學校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日常體育鍛煉、測試中作好安全防範工作。對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

  6、學校積極籌措資金,保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一切經費,積極購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所用器械,以保障《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獎勵與處罰

  1、學校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工作要定期進行總結評比,給予獎懲,以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

  2、獎評全面考慮,不僅要獎勵達標優秀的學生,而且注重評比經常鍛鍊表現好,各項指標增長幅度大的學生。對優秀體育骨幹進行獎評,同時也對參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的有關人員工進行獎評。

  3、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以上者方可評為區校級“三好學生”。

  4、健全獎懲制度

  ***1*** 屬於下列情況者,班級不得評為先進單位,事故責任人不得評為先進個人。

  學校達標合格率低於80%;

  學生在體育課、鍛鍊、測試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1起以上。

  ***2*** 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給予班級和個人獎勵

  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組織開展得力,各項體育鍛煉活動開展良好,內容豐富成績顯著;

  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完善,上報資料準確及時;

  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