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問卷調查表總結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更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調查結果

  本次共抽查本轄區居民30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齡跨度從18—60歲。本次抽查健康知識部分共有300題,回答正確的有273題,健康知曉率為90.33%,同比去年增長率上升0.67%;健康行為部分共有210題,回答正確的有188題,健康行為形成率為89.5%,同比去年增長率上升1.07%。

  二、分析及建議

  1、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無論是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健康行為形成率都說明本轄區近一年來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是明顯的,顯著的。為此,我們還要一如既往、發揚成績、繼續做好居民健康教育工作,為全市鞏衛增加力量。

  2、在健康知識方面,本次抽查共涉及到十個知識點。抽查中我們發現居民對營養素、酗酒的危害、不良習慣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兒童計劃免疫預防接種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在去年的抽查中居民對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方面的知識是比較欠缺的,通過我們一年的宣傳教育,今年在這方面的知識抽查中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食用碘鹽的好處、蚊子可傳播的疾病方面居民還是比較欠缺。這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應該在下一階段的健康教育中側重點要有所轉移,在宣傳教育活動中要重點圍繞這些薄弱環節來進行。

  3、在健康行為方面,本次抽查的七個內容雖然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是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反映在吐痰、飲食習慣、抽菸喝酒的問題上。在隨地吐痰的不良行為中人員結構特點以男性、低教育程度居多和年齡層次倒沒有太大關係。飲食習慣方面的不良行為人員結構特點以女性偏多,女性對甜食的喜好程度大於男性;男性的不良飲食習慣主要表現在大魚大肉,很少吃青菜。飲食習慣方面主要還是和抽查人員的性別有關,和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的關係不大。在抽菸喝酒的問題上,人員結構特點在橫向面和縱向面都有體現,無論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這一方面說明居民的經濟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經濟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沒能和諧統一。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讓這種緊迫感成為我們健康教育工作的動力,加強宣傳,努力提高全民的健康教育知識水平,促使居民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習慣,達到經濟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篇2

  調查方式:採用統一設計的調查問卷。

  一、 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

  抽取實驗中學七、八、九年級36個班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取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發放試卷後,學生自主做答。用統計出的資料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並分析。本次調查問卷共1080份,有效回收1073份,回收率99%。

  3、資料處理:

  全部資料採用EXCEL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 調查結果由於分析

  1、 統計表

  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統計表。

  學生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問卷調查統計表

  學校:實驗中學 填表人:焦翠利 2013年9月16日

  2、 調查結果集分析

  針對調查取得的數字分析,包括如下內容: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80份,有效問卷1073份,所調查人群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3%,形成率為90%。調查群體共回答健康知識知曉率題目10730題,答對9979題。調查群體共回答健康知識形成率題目10730題,答對9657題。在學生健康知識方面:流行性感冒的途徑傳播、飯後不益=宜馬上進行劇烈活動的原因、接種卡介苗能預防什麼疾病的健康知識薄弱。在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的調查發現:每人每天食鹽的控制量、刷牙的正確方法及次數、在街上買了水果後,你會怎麼吃這些問題中出錯的較多。導致這些健康知識、行為薄弱的原因,這些群體的基本特徵是年齡偏小,對生活常識不留心。健康知識獲取途徑主要來自家庭、及母親的教育,所以不全面。

  結論

  1、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與被調查者年級、年齡的關係是:年級越高、年齡越大,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就越高。

  2、被調查群體所代表的人群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均以達標。

  篇3

  隨著社會發展,發注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及注意的熱點。關注少年兒童,尤其是小學生的健康知識和行為具有重大的的現實意義。因此,瞭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其形成原因,並制定實施有效的策略迫在眉睫。我們如青學校針對四、五、六年級的學生的健康知識和和健康行為進行了問卷考核。通過考核發現主要存在以下的健康現狀:

  一、 小學生厭學情緒隨年級的升高呈上升趨勢,面對考試,很多學生情緒緊張,考試失敗了,不能用積極端正的態度正確對待,而是萎靡不正。對於課堂學習,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總是做些投機取巧,不知道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心情煩悶時,也不知道尋找合理的解脫方法,而是對家人,同學無理取鬧,亂髮脾氣,有時甚至採用極端暴力的方法解決。

  二、 缺乏個人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知識,口渴時亂用同學水杯,跟同

  學說話,唾液滿天飛,臉和手總是髒兮兮的,指甲很長了不知道修剪,,口中有痰就隨便吐在地上牆上,吃東西不知道先洗手;身上有臭味也不知道洗澡;口臭很嚴重都不知道刷牙,不小心被狗咬傷了,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

  三、 缺乏合理營養和健康的知識。有些同學生病硬拖著,有的自行購藥物治療,服藥時用茶水;還有的同學枉顧自身健康,耍酷偷學抽菸;不僅如此,很多同學存在著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他們偏食挑食,例如有的同學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猛吃,遇到不喜歡吃的菜就不吃。

  四、 缺乏環境衛生和健康知識。有些同學不知道愛護周圍環境,隨意傷害小動物,踩踏草坪,採摘花朵,不僅如此,有的同學還隨手亂扔垃圾。

  五、 缺乏體育運動和健康知識,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知識也知之甚少。對平常的體育課和課間廣播操,總是敷衍了事甚至找藉口逃脫;對於自身的心,肺,胃腸,大腦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完全一無所知,更不懂得如何愛護這些器官。

  六、 缺乏對日常疾病的預防,例如小學階段常見病的預防:沙眼、近視、齲齒、脊柱異常彎曲、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肥胖。常見腸道寄生蟲病的預防:蛔蟲、蟯蟲、鉤蟲、鞭蟲。常見腸道傳染病的預防:肝炎、菌痢。

  七、 缺乏安全與意外事故傷害的預防。

  八、 缺乏心理衛生,不知道如何與同學,老師和睦相處。

  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賴於學校教育,有賴於老師培養,同 時也有賴於社群的環境和家庭的氛圍,我們要努力推行“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方法,讓學生在家庭,社會,學校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一致的健康心理,充分發揮社群的力量,向家長,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教育,盡力保障學生的心理在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在紅得到健康的發展,努力形成學校,社群,家庭三結合教育網路,共同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共同關心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