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的伴隨症狀有哪些

  很多人發熱的時候都不注意,但發熱的時候可是伴隨著很多疾病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發熱的伴隨症狀,希望能幫到你。

  發熱伴隨症狀:

  1.伴寒戰 常見於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敗血症、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瘧疾等。

  2.伴意識障礙 常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的疾患。

  3.伴咳嗽、咯痰 多考慮肺、支氣管炎症。

  4.伴腹瀉 要考慮腸道感染,如腸炎、痢疾等。

  5.伴尿頻、尿急、尿痛 常考慮尿路感染。

  6.伴皮疹 應注意是否為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如水痘、麻疹、猩紅熱、傷寒、斑疹傷寒及藥物熱等。

  7.伴口脣單純皰疹 常見於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

  8.伴眼結膜充血 多見於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斑疹傷寒、鉤端螺旋體病等。

  腳底發熱是怎麼回事

  1、疳積脾虛導致腳底發熱

  其原因一是飲食不節,即有的飲食無度,食不定時,常吃零食,長期下去可損傷脾胃功能,引起運化失常,形成積滯,積滯日久,水谷精微無能吸收,形成疳積而發熱。

  二是患其它疾病後,如吐瀉,痢疾、寄生蟲病等治療不當,遷延日久,損傷氣血,導致營養不良而形成疳積發熱。這部分常見為手足心發熱,面黃肌瘦,毛髮乾枯,腹部脹大,食慾不佳,常食異物,夜睡不寧,大便較稀,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黃濁如米泔。

  2、血虛陰虧導致腳底發熱

  其原因多由於平素體質虛弱,或大病、熱病後,失於調理,陰血耗傷,正氣尚未恢復而致。這部分常表現為手足心發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鳴,口乾舌燥,午後潮熱,顴紅盜汗,小便頻數,大便祕結。

  手足心發熱,以疳積脾虛引起的多見,絕大多數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定數量的富有營養的食品,多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以促進體質的恢復。

  3、腳底發熱中西醫辨析

  腳底發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症狀但是它還是與人體的某一些部位有著離不開的關聯。

  如今的醫學研究表明,腳底出現發熱是因為神經血管所引起的這個病狀。但是我國的中醫就有不同的認知了,我國中醫認為腳底發熱是因為腎陰不足所引起的,因為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腎功能下降所導致腎陰虛牽扯到了腳步這個位置。雖然西醫與中醫有著不同的見解但是最後還是離不開人體的內臟功能迴圈。不過,對於腳底發熱這個症狀來說,往往西醫治療是會比較快,但是可能會有副作用,中醫治療時間慢但是往往都是有著比較好的調節功能的。

  其實,腳底發熱並不算是什麼嚴重的疾病,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難免身體的機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只要我們注重鍛鍊,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情往往都是會有很大的好轉的。以上就是關於腳底發熱相關內容介紹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腳底發汗該怎麼辦

  1、日常生活。對於這種腳出汗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鞋襪的舒適度,不要穿過緊的鞋和襪,要穿通風透氣的棉襪,要勤更換,對於鞋子儘量便面穿膠鞋,鞋子的透氣性要好。

  2、飲食方面。飲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蔥、辣椒、檳榔、咖啡、醃製食品等。可以多食豆類、肉類、蔬菜、水果等食物。例如:玉米、小麥、豬肝、雞蛋、蘿蔔、茄子、蘋果等。

  3、生薑洗腳。每天晚上可以用生薑切成大片和鹽一起在腳板、腳背來回搓洗5分鐘左右-10分鐘,過1個小時左右,再用溫姜水洗腳。生薑搓洗對於腳容易出汗的人有很好的幫助。

  4、明礬泡腳。每天晚上可以用半盆溫水加3-6g明礬,待明礬融化後泡腳15分鐘左右,每晚一次,連續泡腳一個星期左右對於緩解腳出汗有很好的效果。明礬具有收斂、固脫的作用,對於治療止汗有很好的療效。明礬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建議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