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自行車有哪些工具和用具

  工具是每個機器修理的重要配件,當然自行車也是不例外的,那麼你知道修理自行車需要哪些修理工具的輔助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修理自行車的工具,希望能幫到你。

  修理自行車的工具

  1、內六角***艾倫***扳手

  2、撬胎棒+補胎片

  3、螺絲刀***一字、十字***

  4、內梅花螺絲刀

  5、鏈條檢測器:像KMC這樣的鏈條專家有相關的產品,包括截鏈器、鏈條潤滑油等皆有售,近些年零件品牌商深入挖掘垂直產品需求的現象也是越來越常見。

  6、截鏈器

  7、踏板扳手:15mm開口扳手有時候的確能搞定很多事情,但有時候你還得需要更小開口的扳手。

  8、活動扳手:開口寬度可在一定範圍內調節,一個頂好幾個踏板扳手,操作前總是要調節可能也會讓人覺得麻煩。

  9、扭矩扳手:適用那些不知雙手力大無窮往往擰爆螺絲的朋友,按照零件標示的扭矩值設定,一旦抵達設定值扭不動你就知道可以收工了。

  10、捲尺或金屬尺:之前有位車友在評論區談了他花了一個晚上只為設定坐墊高度,我當時就腦補了他肯定是各種尺交替著用。

  11、剪刀和側銑刀:剪把帶,剪刀是跑不掉。但是鋸把立之類的硬體就得用上銑刀了,但這種情況畢竟不多見,直接提車到車店會更可靠。另外車上需要“剪”的也許還有變速線、變速線管,也是推薦用專門的工具,否則像變速線管如果沒有清除乾淨毛邊或通孔,變速手感還是略有影響。

  12、飛輪扳手:一端有一段鏈條泳衣咬合飛輪齒的扳手。

  自行車的維修難題解決

  1. 每次補好內胎,剛裝回去又癟了

  如果內胎上的洞在內側,墊帶也許錯位了,導致內胎被輻條割破;如果在外側,外胎裡可能有一些細小而鋒利的異物。用手指小心地摸索外胎內側,找到異物並取出來。

  2. 經常爆胎

  多給輪胎打點氣。特別是公路車,不妨打到外胎最大氣壓值。

  3. 重新安裝外胎,卻無法正常裝入車圈

  把氣放掉,來回扭動安裝不正確的位置,重新充氣到大約30psi,徒手將外胎揉進正確的位置。把外胎從推向中間,檢查是否有內胎露在外面。確保內胎完全進入外胎時,重新打氣。

  4. 補胎片無法與內胎粘合

  多用些膠水,讓它徹底晒乾——大約五分鐘。***不要為了快點幹就用嘴吹——這樣會在上面留下水汽,妨礙膠水粘合***。使用補胎片時,切記避免用手指接觸粘合面。

  5. 車輪吱吱作響

  可能有輻條鬆了。如果張力均衡,聲音可能是由於交叉的輻條發生輕微碰撞引起的。少量潤滑交叉點,並擦去多餘的潤滑油。

  6. 蹬踏時有響聲

  上緊曲柄螺栓。如果曲柄仍然吱吱作響,拆下它,在軸芯上塗一層油脂,然後重新安裝曲柄。

  7. 大齒盤晃動,而且鏈條蹭前撥導板

  查詢鬆動的盤釘。

  8. 拆除了鏈條和齒盤,清潔牙盤組,但是現在前撥換擋不正確

  可能將齒盤安裝反了。拆下齒盤且正確安裝。通常,曲柄螺栓恰好裝進齒盤的安裝孔中。從正上方看,確保齒盤之間的間距均等。

  9. 你試圖拆下盤釘,但是它隨著轉動

  用一個寬些的一字改錐或專用盤釘工具固定在盤釘背面的凹槽中即可。

  10. 你試圖拆卸或調節曲柄,但是滑絲了——現在拆不下來了

  去周圍多騎幾圈。曲柄就會鬆脫,然後就能取下來了。

  11. 變速線管蹭車架,磨掉一塊漆

  在接觸的地方貼上透明膠帶。

  12. 調節後撥仍然無法改善噪音和換擋不准問題

  飛輪鎖環可能鬆動了,導致飛輪片轉動時有輕微晃動併發出聲響。你需要專用的工具充分地上緊鎖環,但是你可以用手指儘量擰緊,足以保證安全地騎回家或騎到附近車店。

  13. 飛輪生鏽了

  少量鐵鏽不會加快飛輪片磨損,因此不需要太擔心。通常,多使用一點潤滑油可以預防繼續生鏽,而且騎行時鏈條到磨掉鏽跡。

  14. 使用某些齒比時,蹬踏出現跳齒

  飛輪片之間可能有東西。如果你能看到泥塊、雜草、樹葉、樹枝或任何異物卡在飛輪中,挖出來。這些東西妨礙鏈條與飛輪正常咬合。如果沒有東西,這片飛輪片可能已經磨損。出現這種現象,通常說明需要更換鏈條和飛輪了。

  15. 前撥無法準確換到某一齒盤上

  檢視導板是否與齒盤平行***從正上方觀察***,根據情況鬆開並重新定位前撥。如果平行,你可能需要調節高/低限位螺絲,最好由車店或有經驗的人調節。

  16. 後撥持續發出尖刺的噪音

  導輪缺油,需要潤滑。從側面潤滑,擦去多餘的潤滑油。

  17. 剎車感覺無力,儘管剎車塊並不需要更換

  剎車線可能抻長了。逆時針旋擰剎車微調螺母***一般在制動鉗或剎車制手附近,剎車線管末端***,使剎車塊靠近車圈。根據你的習慣進行調節。

  18. 剎車時有拖拽感

  車圈的剎車面可能有溝槽或小坑兒。每圈都撞擊剎車塊,讓人感覺不安。帶車去車店吧。

  19. 一側剎車塊蹭車圈或靠的特別近

  在擺弄剎車前,開啟車輪的快拆,校正車輪,看是否能解決問題***這是最常見的解決方法。*** 如果車輪很正,但是一側剎車塊仍然蹭車圈,你需要調正剎車。現在大多數剎車都是通過旋擰制動鉗側面或上面的一顆調節螺絲來調節***一般兩側各有一顆調節螺絲。*** 少量調節螺絲,檢視是否影響剎車塊的位置。如果剎車位於車輪中心,但剎車塊仍然蹭車圈,可能由於之前的錯誤調節造成兩側磨損不等;磨平剎車快,重新校正。

  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自行車

  一、車架尺寸

  選購一臺用來運動的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車架大小的測量,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短作為標準,立管長的車架車身長度也越長;也可以坐在座墊上雙腳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襬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腳在踩踏時能有餘裕空間伸展。一般公路車的車架尺寸,以量產車架品牌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而高階純手工車架品牌則為每一公分一個尺寸。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處中心,可從最小47公分逐漸大至62公分共8或16個尺寸。我們可以用:跨下長×0.65=車架立管長度。

  就登山越野車而言,是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中心,每二英寸一個尺寸,作為車架尺寸的大小間隔,可從14英寸逐漸大至22英寸共5個尺寸。由於登山越野車的尺寸間距較大,也就無法以精確的公式計算來測得適合騎乘者的車架尺寸,只能就身高來選用大致合適的車架騎乘。臺灣通常以14、16、18英寸為主,適合騎乘者以身高為準,約為14英寸為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為155-170公分、18英寸為170以上,至於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儘量尋找20英寸以上的單車了。

  二、龍頭把手的尺寸

  選擇自行車除了應注意車架尺寸是否適合身裁以外,另兩項必須注意選擇的就是龍頭與把手的尺寸。龍頭長度的測量一般是以手上臂與下臂成90度,手肘頂住坐墊前緣***坐墊杆應調至坐墊中央位置***,此時中指尖距離把手後緣應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離,如果車架的尺寸適合身裁的話,通長所使用的龍頭長度多半在11至13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

  以公路車而言把手寬度的選擇則是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線處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國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若是經測量的適當尺寸為42公分,建議可採用大一號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衝刺或上坡時站立擺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可兼顧姿勢的低風阻特性。登山越野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效能把手寬度遠寬於公路車,寬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兩種尺寸為主,用在下坡賽專用的把手則寬度在63公分以上。

  三、車架材質

  車架是自行車的靈魂,好的自行車架必須符合重量輕、強度夠、剛性高三個條件。作為自行車運動的車種當然是重量越輕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騎得越快;強度夠是指車架在高強度的騎乘之下不會有斷裂彎曲的安全顧慮;剛性高是指車架要夠硬,有時候一臺剛性差的車架也許沒有安全顧慮,但是騎起來車架力量傳導過差,使得騎乘者踩踏起來有車子拖重的感覺,即使是夠輕、夠強的車架但剛性過差這仍究是一臺不合格的運動自行車。在市售的車種中,能符合上述好車架標準的車架材質有:鋁合金、碳纖維、鈦合金及合金鋼材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