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藤菜的方法_藤菜種植要點

  藤菜味道可口,是很多人愛吃的蔬菜之一,那麼藤菜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藤菜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藤菜的簡介

  蕹菜,又名空心菜、藤藤菜、蓊菜、通心菜、無心菜、甕菜、空筒菜、竹葉菜,開白色喇叭狀花其梗中心是空的,故稱“空心菜”。中國南方農村普遍栽培作蔬菜。蕹菜性喜高溫多溼環境。種子萌發需15℃以上;種藤腋芽萌發初期須保持在30℃以上,這樣出芽才能迅速整齊;蔓葉生長適溫為25~30℃,溫度較高,蔓葉生長旺盛,採摘間隔時間愈短。空心菜能耐35~40℃高溫;15℃以下蔓葉生長緩慢;10℃以下蔓葉生長停止,不耐霜凍,遇霜莖葉即枯死。種藤窖藏溫度宜保持在10~15℃,並有較高的溼度,不然種藤易凍死或枯乾。空心菜喜較高的空氣溼度及溼潤的土壤,環境過幹,藤蔓纖維增多,粗老不堪食用,大大降低產量及品質。

  一年生草本,蔓生或漂浮於水。莖圓柱形,有節,節間中空,節上生根,無毛。

  葉片形狀、大小有變化,卵形、長卵形、長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17釐米,寬0.9~8.5釐米,頂端銳尖或漸尖,具小短尖頭,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偶爾截形,全緣或波狀,或有時基部有少數粗齒,兩面近無毛或偶有稀疏柔毛;葉柄長3~14釐米,無毛。

  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5~9釐米,基部被柔毛,向上無毛,具1~3***-5***朵花;苞片小鱗片狀,長1.5~2毫米;花梗長1.5~5釐米,無毛;萼片近於等長,卵形,長7~8毫米,頂端鈍,具小短尖頭,外面無毛;花冠白色、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3.5~5釐米;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被毛;子房圓錐狀,無毛。

  蒴果卵球形至球形,徑約1釐米,無毛。種子密被短柔毛或有時無毛。

  藤菜的形態特性

  空心菜屬蔓生植物,根系分佈淺,為鬚根系,再生能力強。莖蔓生,圓形而中空,柔軟,綠色或淡紫色,莖粗1~2釐米。莖有節,每節除腋芽外,還可長出不定根,節間長為3.5~5釐米,最長的可達7釐米。

  蕹菜按結實能力分為結實的和不結實的兩類。前者稱為子蕹,既可種子繁殖又可扦插繁殖。一般莖蔓較粗,節間較長,葉片較大、葉色較淺、有白花和紫花之分。後者稱為藤蕹,用扦插或分株繁殖,莖蔓和葉片較小,多為深綠色。按生長習性可分為旱蕹和水蕹。旱蕹適於旱地栽培;水蕹以淺水栽培和深水栽培為主,也可旱地栽培。

  蕹菜耐熱,喜溼潤。20℃以下生長慢,30℃左右迅速生長,能忍受40℃左右的高溫。光照充足、空氣和土壤溼度高時易髮根,且莖葉生長良好。對土壤的適應性廣。生長勢強。春季繁殖,夏秋收穫。蕹菜鬚根系,根淺,再生力強。旱生型別莖節短,莖扁圓或近圓,中空,濃綠至淺綠。水生型別節間長,節上易生不定根,適於扦插繁殖。

  子葉對生,馬蹄形,真葉互生,長卵形,圳心臟形或披針形,全緣,葉面光滑,濃綠,具葉柄。聚傘花序,1至數花,花冠漏斗狀,完全花,白或淺紫色。子房二室。蒴果,含2--4粒種子。種子近圓形,皮厚,黑褐色,千粒重32克--37克。蕹菜性喜溫暖溫潤,耐光,耐肥。生長勢強,最大特點是耐澇抗高溫。在15℃--40℃條件下均能生長,耐連作。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無論旱地水田,溝邊地角都可栽植。夏季炎熱高溫仍能生長,但不耐寒,遇霜莖葉枯死,高溫無地區可終年栽培。蕹菜屬高溫短日照作物,在江淮流域子蕹能開化結籽。而藤蕹對短日照要求嚴格,在江淮流域不能開花結籽,只能用無性繁殖。抗性強,產量高。主要病害有白鏽病等。

  蕹菜營養豐富,每100克鮮重約含胡蘿蔔素2.14毫克,維生素C約28毫克。可作蔬菜食用,也可用作優質飼料。

  藤菜的種植方法

        喜高溫潮溼氣候,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宜選擇地勢低、土壤溼潤而肥沃的粘壤土栽培。

  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能耐35~40℃的高溫,10℃以下生長停滯,霜凍後植株枯死。喜光和長日照。對土壤要求不高。分枝能力強。

  其栽培方式分旱栽和水植兩種,北方以旱栽為主,南方旱栽與水植並存;早熟栽培以旱栽為主,中、晚熟栽培多數採用水植。技術要點:1.播種、育苗旱栽多用種子繁殖,露地直播、育苗移栽均可,播種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露地直播可採用條播或點播,行距30~35釐米,穴距15~20釐米,每穴點播3~4粒種子,播種後隨即澆水,7天左右即可出。

  也可密播,待苗高17~20釐米時間拔採收。播種後覆蓋塑料薄膜增溫、保溼,待幼苗出土後再把薄膜撤除。另外,亦可在生長期間摘取15釐米左右的頂梢扦插繁殖,只要扦插田土壤溼度適宜,插梢就會很快長出不定根,並抽出新梢。前期應及時中耕鬆土,提高地溫。

  進入夏季,氣溫高,植株生長快,需肥需水量大,要勤澆水,澆大水***空氣乾燥,土壤水分不足,易導致空心菜纖維增多,影響產量和品質***,並結合澆水進行追肥。秋季氣溫轉涼,要及時中耕除草和追肥,並注意防治紅蜘蛛等害蟲。空心菜採收期長,一般每次採收後,都要結合澆水畝施硫酸銨10公斤。

  採收:適時採收是空心菜高產、優質的關鍵。生產上,一般在苗高20~30釐米左右時即可採收。在進行第一、二次採收時,莖基部要留足2~3個節,以利採收後新芽萌發,促發側枝、爭取高產。採收3~4次之後,應對植株進行一次重採,即莖基部只留1~2個節,防止側枝發生過多,導致生長纖弱緩慢。

  整地播種

  北方一般採取直播方式。播前深翻土壤,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3000千克或人糞尿1500~2000千克、草木灰50~100千克,與土壤混勻後耙平整細。播種前首先對種子進行處理,即用50~60℃溫水浸泡30分鐘,然後用清水浸種20~24小時,撈起洗淨後放在25℃左右的溫度下催芽,催芽期間要保持溼潤,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1次,待種子破皮露白點後即可播種。畝用種量6~10千克。播種一般採用條播密植,行距33釐米,播種後復土。也可以採用撒播或穴播。

  田間管理

  空心菜對肥水需求量很大,除施足基肥外,還要追肥。當秧苗長到5~7釐米時要澆水施肥,促進發苗,以後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每次採摘後都要追1~2次肥,迫肥時應先淡後濃,以氮肥為主,如尿素等。生長期間要及時中耕除草,封壟後可不必除草中耕。

  採收

  空心菜如果是一次性採收,可於株高20~35釐米時一次性收穫上市。如果是多次採收,

  可在株高12~15釐米時間苗,間出的苗可上市;當株高18~21釐米時,結合定苗間拔上市,留下的苗子可多次採收上市。

  當秧苗長到33釐米高時,第1次採摘,第1次採摘莖部留2個莖節,第2次採摘將莖部留下的第2節採下,第3次採摘將莖基部留下的第1莖採下,以達到莖基部重新萌芽。這樣,以後採摘的莖蔓可保持粗壯。採摘時,用手掐摘較合適,若用刀等鐵器易出現刀口部鏽死。一般一次性收穫畝產可達1500千克,多次收穫的畝產可達5000千克。

  空心菜又名蕹萊、通菜、竹葉菜、等,是旋花科—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熱帶多雨地區,適宜生長在潮溼地帶,主要分佈於嶺南地區是夏秋季普遍栽培的綠葉蔬菜。其食用部位為幼嫩的莖葉,可炒食或涼拌,做湯菜等同“菠菜”。它營養豐富,100克空心菜含鈣147毫克,居葉菜首位,維生素A比番茄高出4倍,維生素C比番茄高出17.5%。空心菜採收期長,是夏季生長的葉菜,能打破北方夏季少葉菜多果莢菜的結構,不受高溫、暴雨的限制。因而北方開始引種栽培,並取得成功。

  栽培季節

  空心菜露地栽培從春到夏都可進行,播種時間為:廣州12月至翌年2月,長江中下游一帶4~10月,北方地區4~7月,瀋陽可於4月中旬播種。若根據市場需要在溫室、大棚、小棚中栽培可實現週年生產,隨時供應市場。

>>>下一頁更多精彩“藤菜種植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