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痛病如何治療

  腰痛是常見的一類病症,發病原因很複雜,也可能是多個方面的。那麼?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老年人腰痛病治療的方法。

  腰痛的病因病機

  本病屬於“痺痛”,病位在腰,故病久不愈,也可屬於“腎虛”。其發病的機轉,按中醫的理論“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即痺症的產生是由風寒溼三氣雜合侵襲人體,造成經絡氣血阻滯不暢通,不通則痛。由於人體稟賦素質不同,陰陽盛衰的情況各異,加之感受外邪陰陽屬性的區別,決定了機體會有不同反應和症侯轉歸的不同。如病人素體陽氣不足,陰氣偏盛,則陰寒內生,若感受寒邪***或風溼寒邪***,多從陰化寒,成為寒痺。相反,如素體陽盛之人,陰精不足,則內有鬱熱,即使感受風寒溼邪,也可以從陽化熱,往往發生熱痺或溼熱痺症。不論風、寒、溼、熱那種外邪停滯經脈,時間漸久,皆可導致氣血凝澀或氣血壅滯,致營衛失調,津液停聚,輒易變生痰濁,與氣血交阻形成痰瘀,區域性患處則可呈腫塊、條索,每因陰寒天氣或食用寒溼或生痰之品,區域性腫痛加重。

  腰痺症如能得到正確治療,病邪得以驅除,正氣漸復,則痺症的病理過程終止,而獲康復。但若患痺日久不愈,病邪稽留不去,正氣日漸衰弱,加之外邪反覆重感,則病勢由表入裡;內舍臟腑,腰為腎腑,首先受累,則為腎虛腰痛矣。故腎痛痺症有虛有實,有虛實兼見者,必須辨別清楚。

  老人腰痛的治療方法

  本病首當辨別虛實寒熱,大抵初發者多屬外感風、寒、溼邪所致,也有風寒與寒溼混合侵襲機體,或風、寒、溼鬱面化熱成為風溼熱,或溼熱合邪者,均需審其病邪所屬,治以祛邪通絡為主。病期日久,或慢性反覆發作者,多屬正氣或腎氣虧損,應根據病症表現,給予補益腎氣或理氣通絡。如有痰瘀、血瘀者則兼以蠲痰化瘀之法治之。

  1.風溼腰痛

  主證:腰背拘急疼痛,難以轉側,或走竄不定,痛引腿足,天氣變冷時疼痛加重,苔薄白,脈浮。

  治法:祛風勝溼。

  選方:羌活勝溼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

  藥物:羌活10g、防風9g、秦艽10g、木瓜12g、川斷20g、川牛膝20g、海風藤15g、桑枝30g。

  加減:如病久邪阻經絡,氣血不暢,加雞血藤30g、當歸15g、丹蔘20g;氣虛者,加黃芪30g、黨蔘20g。

  2.寒溼腰痛

  主證: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陰雨天疼痛加重,苔白膩,脈沉遲。

  治法:散寒祛溼,溫通經絡。

  選方:甘姜苓術湯***《金匱要略》***加減。

  藥物:乾薑15g、茯苓25g、白朮20g、桂枝10g、白芷10g、麻黃9g、羌活10g、川斷20g、杜仲20g、川牛膝15g。

  加減:如寒邪偏勝,腰冷痛,拘急者,加制川烏6g;若溼邪偏勝,腰痛而沉重,苔厚膩者,加蒼朮12g、薏仁30g、車前子18g;若久痛不愈,傷及腎陽,兼見腰膝痠軟,脈沉乏力,加巴戟天15g、淫羊藿10g、肉蓯蓉10g。

  3.溼熱腰痛

  主證:腰部痠痛,熱天或雨溼天氣症狀加重,活動後痠痛減輕,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溼,舒筋活絡。

  選方:四妙丸***《成方便讀》***加味。

  藥物:蒼朮12g、黃柏10g、川牛膝30g、薏仁30g、木瓜12g、防杞10g、絡石藤15g、木通9g,澤瀉10g。

  加減:如熱邪偏勝,見舌紅、口渴者,加銀花藤30g、梔子10g、黃芩10g;如溼邪偏勝,見舌苔白膩、四肢睏倦者,加木香6g、藿香10g、法半夏10g;如熱盛傷陰者,加女貞子15g、旱蓮草30g、沙蔘30g。

  4.瘀血腰痛

  主證:腰痛較劇,如錐如刺,痛有定處而拒按,日輕夜重,俯仰不便,轉側受限。舌紫暗,或有瘀班,脈澀。或有外傷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選方: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藥物:桃仁12g、紅花15g、當歸30g、川芎15g、制沒藥9g、五靈脂9g、川牛膝30g、香附15g、土鱉9g。

  加減:如兼腎虛者,加川斷25g、杜仲20g、狗脊18g;兼氣虛者,加黃芪50g、黨蔘30g、白朮10g。

  5.腎虛腰痛

  主證:腰痛痠軟,喜按喜揉,腿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

  偏陽虛者,面色?白,手足不溫,舌淡,脈沉細。偏陰虛者,口燥咽乾,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陽虛者,溫補腎陽;陰虛者,滋補腎陰。

  選方:陽虛者,右歸丸***《景嶽全書》***加減;陰虛者,左歸丸***《景嶽全書》***加減。

  藥物:右歸丸。

  熟地18g、山藥20g、山萸肉18g、杞子15g、杜仲25g、菟絲子18g、川斷20g、狗脊20g、懷牛膝18g、淫羊藿10g、肉桂6g。

  加減:如腎虛日久,脾氣亦虛,兼見氣短聲低,食少便溏者,加黃芪50g、黨蔘30g、白朮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