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補藥飯前還是飯後吃

  中藥的種類多樣,具有很好的功效與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藥用效果。那麼呢?下面是有中藥是飯前吃好還是飯後吃好分析,歡迎參閱。

  中藥是飯前吃好還是飯後吃好

  中藥什麼時候吃要根據藥物的性質和治療部位決定。

  中藥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是根據藥物的性質和治療部位決定的。比如補益藥,和胃藥,一般建議飯前吃,而活血破瘀藥或者攻下的藥物,治療關節疼痛,對胃有刺激的藥物,一般建議飯後服用。

  飯前空腹吃中藥的好處

  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於充分吸收。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以使藥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是如此,以增強藥效。

  不能空腹食用中藥

  人體胸膈以上的疾病不能空腹食用。這些疾病飯後服藥能使藥性上行。而且中醫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採取先食後服藥。

  飯後吃中藥的好處

  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內服藥。

  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後服用,以避免毒***物吸收太快而發生不良反應。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

  睡前

  什麼時候吃中藥好?一般來說在睡前服用安神藥和治遺尿症藥物是最佳的時間,中醫認為: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揮作用。

  飯前

  中醫認為飯前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揮,從部位上看,它比較適宜於治療人體下部的疾病。東晉時期著名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多用於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溼等病證。

  頓服

  頓服一般適宜於病情比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亦採用頓服法。

  晝夜服

  中藥什麼時候吃最好?一些急、慢性病可晝夜服藥,才能讓藥效持續發揮治療作用。對於慢性疾病患者來說,大多會認為這種服藥方法比較麻煩,不易做到,但是急、重證就必須這樣做。正如丹波元堅在《藥治通義》中所說:“世人服藥,多隻日間服之,往往夜間不服,致藥力不相接續,藥不勝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飯後

  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疾病。中醫傳統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採取先食後服藥方法,能使藥性留連於上。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即說:“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後服藥”。偏於滋補一類的藥物,也宜飯後服。如葛洪說:“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服養身之藥以食後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