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醫保健按摩的方法

  按摩對小兒好處多多,不但強身健體,還能治療疾病。小兒生病了用藥要非常小心,其實很多時候一些小兒疾病用按摩就可以緩解了。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預防感冒

  操作者先將雙掌對合,來回快速搓摩,使之發熱,然後迅速推擦小兒面頰20~30次,注意用力應輕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塗抹適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鐘,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1分鐘,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應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施畢立即穿好衣服。

  健脾益胃

  先囑小兒仰臥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3分鐘,摩腹3分鐘。然後改為坐位,施搓摩脅肋2分鐘 最後取俯臥位,在小兒背腰部捏脊3~5遍,重點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 再按揉雙側足三裡穴***髕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1分鐘。本法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慾,強身健體,促進發育。一般在空腹時施術操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厭食

  捏脊4遍: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寶寶的面板,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到大椎兩旁,即為捏脊一遍。如此反覆4次。

  清大腸

  大腸穴位於食指端橈側邊緣至虎口。術者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自虎口向指端做單向直線推動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起到清大腸積滯的作用。

  促進睡眠

  從中指指端向指根方向劃帶箭頭直線,劃到第一個指間橫紋。中醫認為,小兒心氣旺盛有餘,小兒心常有餘,心屬火,動則易亢奮、炎上,易產生內熱。孩子太興奮不能安眠時,可在其中指末節,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稱為清心經,連續操作50-100次。可以清心火,利小便,從容應對孩子煩躁、夜啼、睡而不實等情況。

  安神緩驚嚇

  小兒過度興奮,可引起睡眠不實,夢中啼哭,而遇突發異聲所引起的驚嚇,則會更加嚴重地影響小兒神志,此時僅僅清心經就不夠了,一定要配合開天門。在兩眉心至前髮際的這條直線上,以兩拇指交替向上推,稱開天門,可以醒腦、鎮驚、安神。

  補腎益智

  摩頭50次,在頭頂、頭側面、枕後部位環旋撫摩,囟門未閉合時手法宜輕;小兒仰臥位,依次搖肩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做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搖轉,各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搖100次;捻搖手指、足趾各3遍。用拇指、食指依次捻小兒十指及十趾配合做。搖轉十指、十趾或做小兒的抓握鍛鍊及足趾的蹬站鍛鍊;揉擦湧泉。揉50次;擦30次;撫摩脊背部50遍。捏脊6遍,從下向上,操作完3遍後,第4遍開始捏三提一。

  兒童保健常識

  1、強化營養

  秋季是兒童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慾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的時候,是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祕。

  2、多喝白開水

  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3、及時驅蟲

  專家認為秋天打蟲效果最佳。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蟲定居於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藥可將其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4、防範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寶寶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5、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能耐寒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季對夏和冬來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季節,是一個耐寒鍛鍊的時候。為了提高孩子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耐寒力,進而減少冬季易發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游泳。冷水鍛鍊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冷水衝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乾毛巾擦至面板輕度發紅為止。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