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的區別

  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都有哪些不同,你知道麼?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的不同:

  光學變焦——數碼相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方式與傳統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當成像面在水平方向運動的時候,視覺和焦距就會發生變化,更遠的景物變得更清晰,讓人感覺像物體遞進的感覺。

  數碼變焦——它是利用數碼相機內建的程式以軟體方式來對影像進行放大,實際上數碼變焦並沒有改變鏡頭的焦距。***原理:利用軟體對已有畫素周邊的色彩進行判斷,並根據周邊的色彩情況插入經特殊演算法加入的畫素。***

  光學變焦是真實的畫素,它可以原汁原味地還原遠處的景物而不會有什麼質量損失,而數碼變焦是以犧牲照片質量為代價的。用得越多,損失越大,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數碼變焦幾乎不用。

  很多經銷商都喜歡把大變焦和專業數碼相機聯絡在一起,甚至把大變焦的相機和精品數碼相機掛鉤,這個觀點有點太過於片面。

  雖然對於數碼相機愛好者來說,大變焦的吸引力絕對不小,但是有一點要明白,焦距大小並不是最終追求目的,最重要的是鏡頭涵蓋的焦距範圍,通常來說,拍攝人物時用中等焦距***85-135mm***較為適合,而拍攝風景和建築物時,用廣角鏡頭效果就更好***18-40mm***。

  而大變焦數碼相機往往都是魚和熊掌都得不到,原因是,大變焦相機景深短,雖然能突出處於主體,但對焦的速度比較慢和對焦精確度不高。稍微相機對焦不精確,就會造成拍攝主體模糊***也就是常說的跑焦***,此外由於拍攝的景物空間範圍較小,在相同的距離,所拍的影像比標準鏡頭要窄。大變焦相機廣角端容易出現嚴重的色散和影象畸變。由於民用大變焦相機的成本比較低,所以鏡頭素質差,很難將各種色光聚焦於一點,因而產生副光譜的問題也時有發生。如果再沒有防抖功能的配合,那麼只要光線稍微不足,採用手持拍攝,就非常難保證手不抖動,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畫面模糊。

  解析光學/數碼變焦:放大畫素不靠譜

  “變焦基本靠走”,這樣一句攝影圈兒的笑談放在手機圈兒裡倒也所言極是。除了極個別的型號之外,大部分智慧手機使用者如果距離拍攝主體更近,確實就得靠走了。有人說了,手機攝像頭不也有變焦功能嗎?其實這種變焦的意義並不大,今天筆者就來談談為什麼說絕大多數手機的“變焦”功能其實是個噱頭。

  人眼對焦是靠睫狀肌的拉伸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以看清更遠的物體的。然而這終究有一個限度,這時候人們就想到了用鏡頭來實現這一目的。可變焦的鏡頭能夠輕鬆地將遠處的物體拉至眼前,免去了人們“靠走”的麻煩。

  關於變焦的途徑,主流來說有兩種: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雖然都能實現將遠處場景拉近的效果,但是它們的原理其實是根本不同的。下面筆者就簡單普及一下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之間的區別。

  鏡片組移動成就光學變焦

  光學變焦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深奧,其實解釋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我們用一張圖來解釋下。

  我們知道鏡頭通常是由一片或多片光學玻璃組成的透鏡組,一枚鏡頭通常而言會同時配備凸透鏡和凹透鏡。圖片中最上面就是一枚鏡頭在廣角端的成像狀態,可以看到右側的成像範圍是很廣的。這時,如果我們進行變焦操作,鏡頭內的透鏡位置會隨之發生變化。

  數碼變焦:放大單位畫素

  好了接下來該看看數碼變焦了,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數碼變焦並不能算作是“變焦”。它是在現有的感光元件範圍基礎上擷取一部分割槽域,將這個區域內的單個畫素點面積增大,繼而造成一種“放大”的效果。

  不過這樣的做法弊端也是十分顯著的,由於沒有改變鏡頭的焦距,而只是將畫素點強行放大,所造成的結果自然是影象細節的嚴重缺失。這就好像用Photoshop區域性放大截圖一樣,實際可用價值微乎其微。

  一些廠商用插值手段力圖提升成像質量

  一些廠商也在為提升數碼變焦成像質量而努力,插值就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手段。其將單個畫素周邊的畫素特點進行分析,並用所得資料在該畫素周邊增加畫素,也就是說用機內演算法的方式來彌補畫面細節,然而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