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根的栽培技術和相關食譜

  粉葛根又叫粉葛、葛根,是常用中藥材,其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多。粉葛根要如何栽培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粉葛根的栽培技術。

  粉葛根的栽培技術

  1 採用根頭作種

  葛根塊根生長肥大,入土較深,宜選擇陽光充足的緩坡、平地或田邊角處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種植。種前,深翻30釐米以上,然後按行距60釐米,株距50釐米,挖穴深、寬各40釐米,每穴施入廄肥、草皮灰、堆肥等混合肥10千克,將表面土層與肥料拌勻後進行種植。種***面蓋草,用以保持穴內土壤疏鬆溼潤,以利植株生長。

  2 選擇地塊

  葛根塊根生長肥大,入土較深,宜選擇陽光充足的緩坡、平地或田邊角處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種植。種前,深翻30釐米以上,然後按行距60釐米,株距50釐米,挖穴深、寬各40釐米,每穴施入廄肥、草皮灰、堆肥等混合肥10千克,將表面土層與肥料拌勻後進行種植。種***面蓋草,用以保持穴內土壤疏鬆溼潤,以利植株生長。

  3 合理施肥

  粉葛根是一種耐肥植物。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是提高塊根產量的重要措施。追肥通常要進行多次,第一次在3~4月間,苗高30釐米時進行,每穴施人畜糞水3~5千克,以後每月進行一次,用肥種類和數量與第一次相同。第4、5次隔45天進行,每穴施廄肥、草皮灰10千克、過磷酸鈣100克、硫酸鉀100克,將上述肥料混合,在株旁開環溝或開穴施下,施後培土,以促進塊根生長。

  4 摘苗搭支架

  葛根有著較強的萌芽力,栽下的葛根頭往往會長出多條莖蔓。莖蔓生長過多,會影響地下塊根的形成或生長。因此,在苗長至15~20釐米時,每穴只留下粗壯苗1~2株,其餘則摘除。葛根又是一種纏繞性的草質藤本植物,藤長節多,且其節接觸土壤時,易長出不定根。因此,苗長至30釐米時要用竹條或木條搭支架,支架可以搭成籬笆或三角形交叉狀,並把苗扶牽上架,使其纏繞著支架生長,這樣可以便於管理,而且有利於光合作用和通風透光,還可防止莖藤接觸土壤生出不定根,消耗養分。搭支架不宜過遲,過遲則藤蔓間相互纏繞,造成管理不便。

  5 摘頂打花序

  葛根莖蔓長至200釐米時,應摘去頂芽,促進其分枝多長葉片,增強光合作用。但過多的分枝會造成葉片過多且互相遮蓋,影響光合作用,也使莖葉消耗過多的養分,不利於塊根生長。因此,也應適當摘除過多、過密的枝葉。每年5~7月間,除留種植株外,長出的花序應及時分期分批摘除,以防止開花時過多消耗養分,從而有利於塊根營養物質積累,提高產量。

  6 修根

  如果植株長出塊根過多,往往由於營養物質積累不集中,使塊根個頭不大,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在塊根形成後長至直徑2~3釐米時,應把植株四周土扒開,選擇2~3個生長較粗的塊莖留下,其他除去,使營養物質集中在2~3個塊根上,以提高產量。

  關於粉葛的食譜

  鯪魚粉葛湯

  選購粉葛時,留意兩端露出紅色肉地的為佳品,去皮後切大件。選新鮮鯪魚兩條,煎香後放煲湯袋中.與粉葛、赤小豆及果皮幾小片同煲2—3小時即成。味道清甜鮮美。赤小豆和胃,50g即可,此湯於春天飲用尤佳。

  粉葛是高明市土特產之一,主要分佈於合水等山區鎮。合水人種粉葛大約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種粉葛的農民很少,大家都將地用來種“合水西瓜”,由於瓜家缺乏科學種養知識,成瓜地長年得不到“休息”,產出的西瓜品質變差,漸漸沒了市場,農民才轉而種植粉葛。由於合水土質以疏鬆的沙壤土為主,種出來的粉葛爽甜無渣、澱粉率高,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價值,很快便名聲遠揚。葛農在實踐中還發明瞭“藏葛”,可一年四季待價而沽。目前當地常年種養粉葛面積保持在1萬畝以上,成為當地農民繼“合水西瓜”之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合水人種植粉葛已有30多年曆史,近年種植面積近萬畝,佔高明市粉葛種植面積8成以上。合水粉葛名揚四方,以其粉質多,味甘甜而成為人們桌上佳餚,是合水鎮農副產品中的“拳頭之王”,年產9315噸左右。去年經濟收益2000多萬元。除了在本省各大城市銷售外,還出口到香港日本、美國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