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音教學的三種方法

  語音教學就是為了糾正學生的口語和培養聽力,那麼英語的語音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英語語音教學方法

  一、科學系統找規律,循序漸進學語音

  語音教學是一個需要時間讓學生慢慢內化的過程,因此我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讓學生循序漸進學語音。在教三年級學生時,我注重了字母的讀音和書寫的教學。在學習字母讀音時,讓學生模仿原聲錄音學習正確的發音,通過唱字母歌曲、拼讀單詞、用升降調讀字母等活動練習字母的正確發音,初步瞭解26個字母的音標;練習字母書寫時,用歌謠練習字母書寫、用筆順練習字母書寫、用字母所佔位置練習字母書寫。在學生掌握好字母的基礎上,到四年級上學期,主要滲透母音字母和子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並瞭解句子有連讀、停頓等現象。四年級下學期,用音標教學法集中教學音標。到五年級主要強化音標語音練習,要求學生在詞彙方面儘量達到聽音知形,見形知音的能力,在朗讀課文和日常會話中做到語音語調正確、流暢。語音教學做到了由散到整,由部分到整體,學生容易接受,方法比較系統科學。

  二、創編兒童雙語書,快快樂樂練語音

  語音的學習及練習應該從學生張嘴說英語開始。為了給孩子創造練語音的條件,我創編了兒童雙語書“口袋英語”。“口袋英語”的尺寸設計成口袋大小,目的讓學生放在口袋裡攜帶方便,可以隨時閱讀,分為《一日一句》《三日一詩》《一週一篇》。《一日一句》由三年級學生使用,內容是一些名言警句、古語、俗語、諺語的英語句子和相應的漢語意思,英漢的結合互為補充,讓學生根據漢語意思領悟英語句子的含義,做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在情感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課前學習一日一句,臨近下課再複習一遍,課後再鞏固、展示。《三日一詩》由四年級學生使用,內容是簡短的朗朗上口的英語Chant和Poem。優美的詩歌增強了學生張嘴說英語的自信心。《一週一篇》,由五年級學生使用,圖文並茂,趣味性比較強,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一週學習一篇,然後用朗讀比賽或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活動。

  三、融入星級評價機制,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動力,才會感受到學習英語語音的樂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採用了“星級評價”機制,用“小紅星”替代“分數”。對學生掌握語音的情況用“小紅星”進行獎勵,評價手段簡潔明瞭,一週一總結,一月一表彰,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給他們學習英語語音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提供英語口語的方法

  第一,如何用英文簡單形容事物。

  美國人和英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what is a book.我們中國人從小到大的課本儘管詞彙難度不斷加深,但是思維邏輯結構卻只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中國人常說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說what is a book?而美國的小學生就開始問:what is thebook?這種where is the book?只是描述階段,連啞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連大學生也很難回答what is a book?因為中國傳統教學模式沒有教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經學會描述,但理解還有偏差,那就要訓練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一種表達方式對方不懂,美國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是表達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有這一個事物,但卻又很多符號來表達它。如果一個人懂8種語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別人理解的機會就會大的很多。用漢語說“水”別人不懂,用德語說別人也不懂,但是用英語說water,別人可能就懂了。這就要多做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只是語言層面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面的替換。

  比如,I love you,按中國的替換方法就把you 換成her,my mother,them等,這種替換和小學生練描紅沒有什麼區別。這種替換沒有對智力構成挑戰,沒有啟動思維。換到最後也不知道到底在love 誰,現實生活中也不能這麼隨便love。這種替換句子的基本結構沒有變,我聽不懂I loveyou,肯定也聽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換成I want to kiss you. I want to hug you. I’ve a crush onyou. 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給對方講電影《泰坦尼克》,告訴對方That is love,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這才叫真正的替換。

  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對方聽不清楚,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表達,知道對方明白。

  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用科學術語講,除了科學家之外沒有人聽得懂的,所以愛因斯坦就用一個通俗的例子把相對論講了出來。他說,什麼叫相對論呢?兩個lovers在一起,一個小時相當於一分鐘,而兩個仇人在一起,一分鐘相當於一小時,就這是相對論。他這樣一講,我想沒有人會不明白相對論。

  第三,我們必須學會美國人怎樣描述東西。

  從描述上來講,由於中美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們描述東西無外乎吧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座標上去描述。但美國人對空間的描述是由我及外,由裡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美國人說“我向雪山走去”,中國人就會說“我從雪山走來”。

  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的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往往最後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我們聽評書常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中國人很認可這種壓軸戲、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國人聽到這裡很可能會把收音機砸了:我聽的就是what happened,但發生了什麼我也不知道,還要讓我下回再聽。豈有此理!因為美國人在時間上描述時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只有發生悲劇性事件,美國人才在前面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

  第四,學會兩種語言的傳譯能力。

  這是衡量口語水平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因為英語不是women的母語,我們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語。很多人都想學好外語必須去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

  第五,要有猜測能力。

  為什麼美國人和美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交流很少產生歧義?就是因為他們之間能“猜測”。我們的教學不提倡“猜測”。但是猜測對學好英語口語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假期一座橋樑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中國人學習口語講究背誦,背句型、背語調,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人講口語的時候講著講著眼就開始向上翻,實際上是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背過的東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測的話,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以上就是我所說的學會用美國思維的五個技巧。中國學生如果能做到這五點,用很短的時間肯定能學好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