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檢查儀的用法

  隨著醫療技術和人們生活水平及醫療保健意識的提高,胃鏡、腸鏡檢查接受者越來越多。那麼胃腸檢查儀的使用方法是什麼?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胃腸檢查儀的使用方法

  1、胃腸檢查儀的使用法

  使用時開啟錫面儀紫外線光源,貼住玻璃一側表面同時在玻璃另一側觀察玻璃表面如果看到很明顯的乳白色光輝,那麼觀察面為玻璃面檢測的面為錫面。 反過來在另一側用錫面儀貼住玻璃檢測在另一面觀察沒有光輝則錫面儀面則是非錫面。 有時兩面都會出現光亮,但是一面是乳白色光亮,另一面為藍紫色較暗的亮光。以出現乳白色的光亮為準,儀器面為錫面,觀察面為非錫面。 LEC-160L玻璃正反面檢查儀/錫面燈突破了傳統的錫面燈,採用220v電池供電,可以長時間連續使用

  2、胃腸鏡檢查前後護理

  胃鏡檢查後,需要等待咽部麻醉去除後才能進食喝水以防嗆咳,為保險起見,多數要檢查完2小時後才能進食喝水,如果是做了內鏡下治療,有的需要禁食、住院等,這些需遵醫囑。胃鏡檢查後,會有咽部不適或嗓子痛,一般1-2天自行緩解,也有長達一週咽痛者,嗓子痛較重時可以看耳鼻喉科,給予相應處理。少數胃鏡取活檢或鏡下治療後會有遲發出血,多表現為大便發黑,出血量大者會有嘔出咖啡色物或血、頭暈、心慌等,這些都要及時就診。

  清醒腸鏡檢查,多數檢查結束就可以進食及喝水,無痛腸鏡檢查結束2小時後可以進食及喝水,部分行鏡下治療者需要禁食甚至住院觀察,這些事情醫生會跟患者交代。腸鏡檢查後,很多患者還有腹脹,往往到廁所排氣***放屁***後就緩解。腸鏡下做治療的,也會有遲發出血,表現為便血,這些需要注意,隨時就診。

  3、胃腸檢查的注意事項

  檢查前三天進食容易消化飲食,如軟飯、稀飯、麵條、豆腐、雞蛋、牛奶、豆漿等,禁食含粗纖維類食物。

  上午檢查患者檢查當日早上禁食,下午檢查患者當天早上可以喝牛奶豆漿,中午禁食,無痛檢查前兩個小時禁水。

  按要求口服清潔劑清洗腸道,一般會在服藥兩小時內排乾淨,最後排出的大便為清水者或黃水不帶糞渣方可檢查。

  檢查前一天晚上8時後禁食,檢查當天早上禁食禁水,禁服藥物***降壓藥可舌下含服***。為了您的安全,需有陪伴,鎮痛知情同意書術前簽字。

  胃鏡檢查的適應症

  凡有上消化道症狀,疑及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病變,臨床需要確診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X線鋇餐檢查不能確定病變性質者;

  已確診的上消化道病變如潰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等,需胃鏡隨訪複查者;懷疑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有胃癌家族史,需要進行胃鏡檢查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明確胃黏膜病變者,或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培養以指導治療者;有其他系統疾病或臨床其他表現,需要胃鏡檢查進行輔助診斷者。由於胃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對於40-50歲以上人群,有胃癌高危因素者,如家族史、幽門螺桿菌陽性、既往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者,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胃腸造影的檢查過程

  上胃腸道造影: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及上段空腸;小腸系造影:可在上胃腸道造影后每隔1~2小時檢查一次,用於空、迴腸及回盲部的檢查;結腸造影;分為鋇劑灌腸造影及口服法鋇劑造影,前者為檢查結腸的基本方法。

  按造影方法可分為傳統的鋇劑造影法和氣鋇雙重造影法。傳統的鋇劑造影法包括:粘膜法:應用少量鋇劑以顯示粘膜皺襞形態,結構,為粘膜像;充盈法:應用較多鋇劑使受檢部位完全充盈,顯示其輪廓、形狀和蠕動等,為充盈像;加壓法;適當壓迫受體檢部位,推開較多的鋇劑以顯示病變的某些特徵,為加壓像。

  氣鋇雙重造影法;簡稱雙重造影,是先後引入氣體與鋇劑,使受檢部之粘膜面均勻塗布一層鋇劑,氣體則使管腔膨脹,以顯示粘膜面的細微結構及微小異常。小腸灌鋇造影:為了檢查小腸還可用小腸灌鋇造影。將十二指腸導管置於十二指腸遠端,在透視下於5~6分鐘內灌注低濃度鋇劑500~600ml,觀察小腸情況。